服貿觀止|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會長、中國人民銀行原副行長李東榮:金融科技是金融數字化轉型的關鍵驅動力

北京商報訊(記者 董亮 丁寧)9月2日,2022服貿會中國金融科技論壇在北京首鋼園舉行,本次論壇主題為“數字經濟時代的金融科技發展應用與安全”。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會長、中國人民銀行原副行長李東榮出席並發表演講。李東榮表示,金融科技是金融數字化轉型的關鍵驅動力,也是數字經濟的有機組成部分。

李東榮就數字經濟時代支撐金融科技高質量發展的五項基礎能力談了五點思考與意見。一是夯實金融數據治理能力。李東榮指出,當前,我國金融科技從業機構在數據治理方面仍普遍面臨有數不能用、不敢用、不好用、不善用的問題。鑑於此,廣大從業機構應加快落實《數據安全法》《個人信息保護法》等法律規範和相關金融標準,加大數據科學家、數據工程師等數據治理人才引進和培養,建立科學合理的企業級數據資產目錄和數據架構,分級分類明確數據安全策略、權限要求和管理措施,規範採數用數存數行為,運用區塊鏈、隱私計算技術實現數據融合應用和安全保護在更高水平上的動態平衡。

二是提升網絡安全管理能力。李東榮表示,近年來,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的衝擊加快了網絡服務渠道、遠程辦公模式的普及推廣,網絡安全風險已成為一個日益嚴峻的全球性挑戰。面對嚴峻的金融網絡安全形勢,廣大從業機構應深刻認識並準確把握金融網絡安全的規律和趨勢,切實落實《網絡安全法》等法律規範,嚴格執行金融行業網絡安全等級保護等相關金融標準,優化金融數據中心和災備系統佈局,建立全鏈條、全週期的網絡安全防護體系,着力提升網絡安全態勢感知、預警和應急處置水平。

三是增強數字業務合規能力。當前,在網絡基礎設施和各類數字技術的支撐下,很多金融業務流程和價值鏈條持續延展,部分網絡平台憑藉數據和技術優勢涉足金融業,移動支付、數字信貸、數字理財等產品和服務插上科技的翅膀“飛入尋常百姓家”。面對上述新情況,金融管理部門抓緊出台互聯網存貸款、互聯網保險、金融營銷宣傳、網絡平台金融業務等一系列監管規則,進一步營造更加誠信健康、規範有序的市場環境。廣大從業機構應依託沙盒測試、自律管理、座談交流等機制安排,加強與金融管理部門的互動溝通,積極反映來自市場一線的真實情況和合理訴求,為構建更具針對性、科學性、有效性的數字業務規則體系建言獻策。同時,從業機構應進一步加強風險意識與合規文化建設,真正認識到“合規就是效益、合規就是生產力”,依法合規推進數字業務創新和發展。

四是健全技術應用保障能力。當前,科技創新代際週期大幅縮短,各類數字技術呈現“百花齊放”的應用格局。根據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對納入金融科技創新監管工具測試的創新項目統計數據,截至2022年6月底,共有167個創新項目納入測試範圍,90%以上的項目應用2種及以上數字技術,應用場景涉及小微金融、農村金融、綠色金融、保險服務、支付轉賬等眾多領域。為此,廣大從業機構應準確把握金融規律和技術發展規律,以客户為中心,以需求為導向,綜合實際業務場景、交易規模等深入研判新技術的適用性、安全性和供應鏈穩定性,科學選擇應用相對成熟可控、穩定高效的技術,不搞“盲目追新求變”的面子工程和形象工程。同時,建立完善金融科技應用試錯、容錯、查錯、糾錯機制,完善風險撥備資金、保險計劃、運行監控、應急處置等安全保障措施,有效防範新技術自身風險與應用風險。

五是培育科技倫理治理能力。隨着科技在經濟社會各領域的應用深度和廣度不斷拓展,技術排斥、數字鴻溝、算法歧視、侵犯隱私等科技倫理問題日益引發社會關注。為此,《金融科技發展規劃(2022-2025年)》就“加強金融科技倫理建設”進行了詳細部署,明確要求金融機構履行金融科技倫理管理主體責任。廣大從業機構應積極參與制定並嚴格落實金融科技倫理相關標準規則和自律公約,探索設立企業級金融科技倫理委員會,推動建立金融科技倫理審查、信息披露、教育培訓、監測預警、風險處置等常態化工作機制,嚴防存在倫理道德缺陷的金融科技產品和服務“帶病上線”。

服貿觀止|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會長、中國人民銀行原副行長李東榮:金融科技是金融數字化轉型的關鍵驅動力

來源:北京商報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609 字。

轉載請註明: 服貿觀止|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會長、中國人民銀行原副行長李東榮:金融科技是金融數字化轉型的關鍵驅動力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