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美股將暴跌64%!曾準確預測崩盤幅度的“泡沫預言家”發出警告

由 雋寶霞 發佈於 財經

曾多次準確預測美股崩盤的大空頭喊話,股災的“配方”又出現了,上一次出現後標普500指數暴跌了25%,這一次要警惕更大幅度的下跌……

聲名狼藉的泡沫預言家約翰·赫斯曼(John Hussman)曾在2000年和2008年準確預言股市崩盤。如今他警告稱,特殊的市場狀況預示着麻煩,包括估值過高、投資者情緒低落和市場技術面過度擴張。

赫斯曼稱,投資者已經從高估值和低投資者情緒中獲益有一段時間了。但就像他如今看到的那樣,過度擴張的技術面最近一次出現在2021年11月,就在市場達到歷史高點的幾周前。

赫斯曼在7月23日的一份報告中寫道,“上一次我們觀察到類似程度的這種組合是在2021年11月,此後不久標普500指數就下跌了25%。儘管人們對市場自去年10月以來的反彈充滿熱情,但我仍然相信,標普500指數去年25%的下跌將被證明是美國史上最極端的追求收益的投機泡沫破裂的一個小小的開端”。

股災的“配方再現!

估值方面,赫斯曼喜歡將非金融類股票的總市值與其總收入進行比較。他説,這是他發現的預測未來市場回報最可靠的指標。雖然該指標已脱離歷史高點,但仍處於歷史最高水平,預示着未來12年的平均年化回報率為-4%

這一估值指標與後續收益之間的關係如下圖所示。通常來説,估值(橫軸)越低,未來回報(縱軸)就越高

投資者情緒方面,也就是赫斯曼所説的“市場內部因素”,是衡量市場廣度的指標,也就是目前有多少隻股票在上漲。廣度較弱是投資者看跌市場中大多數個股的信號。

這是赫斯曼專有的測量方法,用紅線表示。當它變平時,股票(藍線)往往表現不佳

在市場反彈至歷史高點的情況下,投資者情緒怎麼會如此低落呢?一種可能的解釋是,雖然投資者不傾向於將資金投入標普500指數的大多數股票,但隨着這些公司競相開發人工智能技術,他們非常願意將資金投入到指數中一小部分大型科技股中

這可能是導致赫斯曼發現的技術問題的原因。他對技術性過度擴張的標準包括:標普500指數14日相對強弱指數(RSI)高於70、過去14天內標普500指數的變化率至少為4%以及標普500指數至少比其50日平均水平高出4.5%。

截至7月23日,所有這些標準都達到了。當這種情況發生時,通常預示着近期股市將下行。

下面的圖表顯示了標普500指數在滿足這些標準後的40個交易日的表現。

但這是短期內的事情。赫斯曼説,從長期來看,標普500指數的跌幅可能高達64%。

問題在於,要回到年化回報率達到10%或比無風險的美國國債收益率高出2%的估值水平,市場需要跌到什麼程度?雖然聽起來很極端,但當股票估值與美國國債收益率不同步或者跟國債收益率相比大幅飆升時,股市通常將大幅下跌。

與華爾街策略師相比,赫斯曼的觀點相當極端。標普500指數2023年底目標價中值為4300點,僅比當前水平低6%。

考慮到近期的強勁反彈,就連華爾街一些較為悲觀的人士也不得不上調其預期。例如,Piper Sandler的坎特羅維茨(Michael Kantrowitz)最近將其對標普500指數的目標從3225點上調至3700點。

不過,3700點代表着該指數需要從當前水平下跌19%,一旦發生投資者的損失將不小。坎特羅維茨支持自己立場的一些論點與赫斯曼的觀點相似。他認為,目前市場的估值很高,尤其是在增長預期很低的情況下。

然而,跟技術面相比,宏觀經濟基本面可能是未來幾個月市場回報的主要推動力。

軟着陸的跡象,比如強勁的月度非農就業數據、低失業率和健康的GDP等不斷湧現,支撐了多頭的信念。但美聯儲仍有可能再次加息,並承諾在更長時間內將利率維持在較高水平以遏制通脹,這加劇了人們對經濟衰退最終可能出現的擔憂。

此前,赫斯曼曾多次登上新聞頭條,他預測股市跌幅將超過60%,並預測未來整整10年股市將出現負回報。儘管目前股市繼續大幅走高,他仍堅持自己的“末日預言”

但是,在你把赫斯曼斥為一個搖擺不定的“永久看空者”之前,需要考慮一下他的過往記錄:

他在2000年3月預測科技股將暴跌83%,然後以科技股為主的納斯達克100指數在2000年至2002年期間令人難以置信地下跌了83%。

他在2000年預測,標普500指數在接下來的10年裏總回報可能為負,事實也確實如此。

他在2007年4月預測,標普500指數可能會下跌40%,隨後在2007年至2009年的崩盤中,該指數下跌了55%。

不過,赫斯曼最近的回報卻不盡如人意。他的戰略增長基金自2010年12月以來下跌了約48%,過去12個月下跌了約4%。相比之下,標普500指數在過去一年上漲了約11%。

隨着赫斯曼發現的看跌證據越來越多,他在過去幾年裏關於大幅拋售的預測在2022年開始被證明是準確的。

因此,在這個新的牛市中,繼續看多可能仍能獲得回報,但從何時起更大的崩盤風險才會變得難以承受呢?這恐怕是投資者必須回答的問題,也是赫斯曼在此期間將繼續探索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