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4日,A股三大指數集體收跌,上證綜指下跌0.44%,險守3500點,深證成指和創業板指分別下跌0.84%和0.72%。3231只股票下跌,跌幅超過5%的多達412只。
與此同時,雖然市場隨着短期利率飆升的緩解,對貨幣政策相對收緊的擔憂減弱,但資金抱團仍然較為嚴重,隨着業績出爐,資金在熱點板塊上出現分化,個別龍頭的大漲未能帶動整個板塊和大盤拉昇。
不過,第一財經記者問詢多家機構發現,大部分觀點仍支持持倉過節,持股或持基皆可。過往數據也顯示,A股市場在過去十年間均發生了春季躁動行情。
建銀國際首席港股策略師趙文利對第一財經表示,A股當前的回調應該還是擔心流動性偏緊,而港股更多是外資和本地場內資金高位獲利了結。
“去年末,流動性非常寬鬆,這造成了市場對於央行維持寬鬆的預期過高。1月以來,在地產調控等政策影響下,DR007利率一度觸及3%的高位,資金面持續趨緊,這也影響了市場預期,A股出現了‘殺估值’的情況。”中航信託宏觀策略總監吳照銀對記者稱。
央行近期的動作備受市場關注。2月4日,央行以利率招標方式開展了1000億元14天期逆回購操作,中標利率2.35%。這是本週以來,央行連續第四天進行公開市場操作,呵護春節前後資金面意圖明顯。
相比上週連續多日的大額資金淨回籠,本週央行流動性則實現了淨投放。自2月1日至4日,央行淨投放960億元,緩解了此前較為緊張的資金市場,銀行間資金利率較上週已有明顯下行,目前隔夜利率維持在2%左右。
業內的共識在於,隨着春節臨近,央行將適當投放流動性以維護資金面穩定。不過,目前市場對流動性的寬鬆預期已有調整,逐漸形成理性預期。整體而言,當前廣義流動性拐點已現,在貨幣政策迴歸常態化的基調下,央行對短期流動性的投放更加靈活適度,預計將維持“緊平衡”態勢。
在資金面難以寬鬆的背景下,資金陷入存量博弈。“未來市場的邏輯仍然是資金邏輯,即實力強的機構資金在市場主導話語權,更準確地説是頭部的公募基金決定了股票的定價權。相反,基金沒有重點持倉的品種,如週期股、證券股,儘管業績增長也不錯,但是缺少主力資金買入而不斷下跌,即使一些中小投資者買入這些股票,但是形成不了氣候,經過一次次下跌後也會割肉離場。目前看,基金髮行勢頭仍然很好,這種格局仍然較難改變。”吳照銀表示。
不僅如此,全球資金市場也發生了較大變化。出於經濟復甦與通脹上升的預期,美國長期限國債收益率全面上漲,其中10年期美債收益率已突破1.13%。國債收益率上行將壓制權益類資產估值。
同時,美元指數近期走勢明顯偏強,目前已從去年底的89回到91上方,美元走強將直接影響全球資本流動和大類資產配置。
雖然從2003年有公募基金持倉數據以來,基金持倉市值前100名的股票合計佔比居高不下,當前70%左右的集中度水平遠沒有達到歷史最高水平,但抱團股票的估值相對市場整體的估值已然高企。
此外,股價二八分化嚴重,記者粗略對比2020年全年和2021年1月的個股漲跌比例變化發現,已從五五開變為近二八開,能夠做到漲幅與滬深300持平的個股比例也從27.22%變為不到17.7%。截至2月3日,有42%的個股股價比2019年2440點時的股價更低;截至4日,有1985只股票比2440點指數的股價還要低,幾乎佔據一半個股數量。
板塊分化也較為明顯,年初強勢的軍工股已經有了顯著回落,電子板塊也遭遇震盪調整。醫藥、白酒、新能源等板塊個股年內表現分化,板塊整體波動較大,也導致相關基金近一個月來淨值波動加劇。
前海開源基金董事總經理、首席經濟學家楊德龍認為,隨着A股市場逐步走向成熟,機構投資者佔比增加,二八分化的格局還會長期存在。
楊德龍表示,持股過節還是持幣過節取決於是否持有白馬龍頭股。“如果是白馬龍頭、優質個股,持股過節完全沒問題,節後仍是白馬龍頭的行情。反過來,如果持有績差股、題材股,一定要及時減倉,換倉到白馬龍頭上。”
格上理財首席策略師張婷對第一財經記者分析稱,近期抱團確實出現了鬆動,原因在於,投資者對這些板塊以及個股發生了分歧,部分投資者會權衡收益和風險的相對性價比,選擇階段性小幅調倉,增配前期漲幅不大但具有業績增長邏輯的行業或個股,比如傳媒、輕工製造、建築材料/裝飾、電子、銀行等。
不過張婷認為,短期抱團股瓦解的概率不大,但出現了鬆動,高估值本身就意味着已經不便宜,這就要求個股的盈利增速能夠撐得住高估值,如果撐不住,就需要消化估值進行匹配。目前來看,部分龍頭股業績增長確定性邏輯仍在,在流動性邊際收緊之下,經過階段性回調後,隨着性價比上升,可能還會被買回來。建議關注業績優秀、邏輯清晰、估值合理的白馬龍頭。
過往數據也支持這一選擇。根據海銀研究院統計整理,2011~2020年的A股在春節後至“兩會”前的時間內,共計6次全面上漲,4次行情分化,未出現全面下跌行情,上證綜指、創業板指、全A股上漲概率均達到80%,漲跌幅均值分別為4.13%、6.93%、5.22%。
華鑫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嚴凱文對記者表示,回顧歷史,趨勢性行情結束通常來自於盈利和風險偏好惡化,公募基金髮行募集依舊火熱,盈利根據ROE衡量將於四季度才見頂,因此中長期而言,A股慢牛行情並未結束。
短期來看,嚴凱文認為宏觀流動性的擾動對市場影響有限,春季行情大概率尚未結束,但由於節前投資者參與情緒並不高,所以整體將呈現出弱勢震盪的特徵,“不過隨着假期結束,投資者交易熱情的上升,屆時將再度推升A股市場熱度,同時隨着進入年報季,市場驅動的核心力量將由流動性溢價向盈利迴歸。”
私募排排網數據顯示,89%的私募都選擇“站隊”持股過節。基於市場對流動性的擔憂和前期部分板塊漲幅太多等原因,71%的私募表示更傾向於市場將在節前延續寬幅震盪格局,19%的私募則認為市場已經迎來短期高點,節前趨勢或將向下,少部分的私募更為樂觀,認為節前市場趨勢向上。
值得一提的是,與往年相比,今年基金市場行情火熱,令持基過年成為新選項。從臨近年關基金募集情況來看,多數散户持基過年的選擇已“塵埃落定”。
數據顯示,截至2月3日,2021年以來共有143只基金成立,發行規模達到5332.79億元,其中1月權益類基金髮行規模超過4500億元,創下單月發行規模的新紀錄。
進入2月,新發基金的勢頭依舊。數據顯示,自3日之後,已排上檔期的待發基金還有55只,其中有27只公佈了募集上限,有15只基金的募集上限定在了80億元以上。
鉑悦投資基金經理周榮對第一財經分析稱,當市場短期出現公募基金募集狂熱時通常預示短期高點。最近一兩週部分抱團的熱門板塊調整幅度很大,這個調整期預計為1~2個月。
儘管近期抱團股資金鬆動,但公募基金也從中發掘了新的配置機會,多隻主動權益基金恢復大額申購,抓住超跌龍頭的佈局機會。
(文章來源:第一財經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