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北京9月21日電(記者朱競若、王昊男)全球頂尖專家學者八方雲集、前沿技術產品接連登場、多項新政密集出台、國際技術交易聯盟正式成立……剛剛結束的2020中關村論壇,讓疫情陰雲籠罩下的全球科創界為之一振。與此同時,中關村作為北京這一全國科技創新中心主陣地的生機與活力,再次讓人注目。
引領發展,瞄準全球創新實踐前沿。在2020中關村論壇上,施普林格·自然聯合清華大學在2020中關村論壇上面向全球發佈《全球科技創新中心指數2020》。在全球範圍內研究遴選出30個城市,構建三級指標體系,系統反映全球主要科技創新中心城市(都市圈)的綜合創新能力和水平。其中,北京位列第五名。而在《自然指數——科研城市2020》的排名中,北京在全球科研城市中繼續蟬聯第一。
“全球科技創新中心指數研究,從全球創新實踐前沿出發,構建了全球科技創新中心指數指標體系,並對全球主要科技創新中心進行了綜合評估。”施普林格·自然大中華區總裁安諾傑認為,這對於引領創新經濟發展、優化創新生態系統等多方面都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當下全球社會面臨着許多共同挑戰,全球科技創新中心在應對這些挑戰中發揮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搭建平台,促進創新要素全球流動。針對科技成果轉化和技術交易,這一全球科創領域的普遍難題,在2020中關村論壇上,由中關村管委會聯合中國國際科技交流中心等單位共同指導發起成立的“國際技術交易聯盟”與公眾見面。首批邀請加入聯盟的國內外成員單位達103家。其中包括,劍橋大學技術轉移中心、牛津大學全球創新諮詢機構、美國佐治亞理工學院等37家世界知名技術轉移機構。
而在此之前,中關村管委會聯合中國技術交易所、中國國際科技交流中心、國際技術轉移協作網絡等單位,共同打造的中關村科技成果轉化與技術交易綜合服務平台已面向全球發佈。藉助這些平台,在此次論壇的技術交易板塊,匯聚了線上 線下7000多個優秀技術成果、300多家國內外知名技術轉移機構,來自30多個國家的1000餘位外籍嘉賓參與活動技術路演和洽談對接。“全球買、全球賣”的格局已初步形成。
解決痛點,打通政策落地“最後一公里”。首創產品“首次進入市場”是打開市場大門、實現產業化推廣的關鍵環節。“國際首創產品補貼上限200萬元,國內首創產品補貼上限為100萬元……”在2020中關村論壇上,中關村管委會主任翟立新發布了《中關村管委會關於推動中關村首創產品市場應用的若干措施》,從7個方面解決首創產品“首次進入市場難”的痛點問題,“我們將構建從檢測評定、標準制定推廣,到首次進入市場、保險補償、供需對接、國際推廣、金融支持等新產品推廣應用全鏈條支持體系。”
與此同時,中關村還發布了《中關村管委會關於強化高價值專利運營促進成果轉化的若干措施》從5個方面提出了18項措施,聚焦解決高價值專利儲備挖掘不足、知識產權評估難、綜合服務能力強的專業機構數量少、企業承接專利運營的能力和動力不足等問題。翟立新説,“目的就是打通政策落地‘最後一公里’,發揮高價值專利和高質量科技成果對中關村示範區及北京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作用。”
《 人民日報 》( 2020年09月22日 16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