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朗詩田明:“綠色”攀登者

由 希學英 發佈於 財經

本文來源:時代財經 作者:張文

朗詩控股董事長田明

你很難用一個簡單的標籤去界定田明,他是一個企業家,一家400多億規模房企的“掌舵者”。但在企業家之外,他還有很多行業身份:中城聯盟第十屆輪值主席、綠色供應鏈推進委員會主任委員等。

田明公開活躍的場合不算多,但絕大多數都與綠色和環保相關,某種程度上來説,他更像是一個“綠色建築”的推廣大使。5月19日,在成都舉辦的第十七屆綠建大會上,田明又多了一個身份--綠色建築與綠色金融學組主任委員。

田明是合適的人選。在地產圈內,朗詩在綠色建築領域有口皆碑,少有企業如其一般,將綠色融於基因;也少有地產企業家像田明那樣,為綠色搖旗吶喊。

綠色建築與綠色金融學組的成立是要促進兩個領域的雙向發展,在“雙碳時代”找到建築碳減排計算方法、實現碳交易等工作,田明樂於通過自己和朗詩的參與為行業找到“方法論”和“橋樑”。

“政府在每次發文的時候都提到了綠色金融,很多金融企業都提出自己有多少投項要投在綠色環保項目上,但是對綠色建築而言,綠色金融現在還沒有找到一個好的結合點。”這是朗詩的苦惱,也是諸多地產企業推進綠色項目動力不強的原因之一。

但綠色建築正在變成一個必答題,而不再是選擇題。

最難的戰場在房地產、建築業

在不同的場合,田明不止一次給大家算過一個數字: 中國在全球最新的碳排放佔比將近1/3,房地產和建築業佔全國的比例為2/5,這意味着中國房地產和建築業在全球碳排放當中單獨佔到13%,這個數據如果作為一個經濟體排序的話,排在全球第三,僅次於中國和美國。

在田明看來,能不能實現碳達峯、碳中和,最難的“戰場”在房地產和建築業。建築材料、建造本身以及建築的運維都在產生大量的碳排放,其中存量建築的運維又是一個“重兵戰場”。

如果説過去碳減排對於房地產來説還只是一個選擇題,那麼在“雙碳時代”,它正在成為一個必選題。“一定會對房地產和建築業產生大的行業調整,而且不是自願調整,是強制的,這個趨勢不可逆轉。”田明判斷。

頂層路線圖已經越來越清晰,到2022年,中國要實現城鎮新建建築中綠色建築面積佔比達到70%。在2019年時,這一實際比例是65%。

橫亙在地產商與綠色建築、低碳建築之間的溝壑不在於技術和成本,“我覺得主要的問題還是觀念,沒有可持續發展的理念是最大的障礙。”田明向時代財經指出。

但現實的問題要複雜得多,比如限價造成的土地價格與房價之間的空間小,它不足以支撐為節能投入更多的技術成本。同樣,與金融的適配性、計算體系和評價體系的不完善也讓綠色地產的發展缺乏足夠的政策指向性。

在考察西方國家的做法後,田明有一個大膽的建議,把所有的建築,包括公用建築和民用建築全部由可信的第三方進行能效標識的評價,節能率如何,能效如何,就像冰箱、汽車貼上能效標識。然後,根據建築的能效,在貸款利息、税收、電價等方面進行政策調節。“用市場化的方式,讓建築建造方和消費方做出節能減排選擇,政策制定者能夠找到依據,這種方式是比較可行的市場取向的做法。”

眼下,房地產與建築業的“雙碳”達標亟需抓手,對於建築行業碳排放的計算也需要有一個行業公認的評價體系。在田明看來,有了明確的評價體系和計算標準,就能計算建築比原先省了多少能耗,這部分可以在將來做碳交易,對於低碳企業是一種鼓勵,對高碳企業是懲罰。而且,這種評價體系還可以供給住建部、房產局、物價局等政府部門,實現綠色住房和普通住房的價格差異化。這一評價體系如果成型,整個社會系統就找到了一致性的行動依據。

田明為綠色建築“佈道”的身影並不少見。五年前,朗詩聯合中城聯盟、萬科、阿拉善SEE、全聯房地產商會等發起了地產行業的“綠色供應鏈行動”,通過採購向產業鏈輸出話語權。至今,已經有100家地產企業加入綠鏈行動,10個品類白名單企業共3841家。

綠鏈行動也在醖釀向高污染企業推出黑名單,“經濟手段有時候比媒體、比上級環保部門的處罰更致命。”田明説。

朗詩的“綠色”一直在路上

今年是朗詩成立的第20個年頭,也是其切入“綠色地產”賽道的第17年。能夠在房地產野蠻生長的時代保持足夠的戰略定力,多多少少有些“理想主義”的因子使然。

如果你問田明,朗詩對於行業最大的貢獻是什麼?他的回答多半是示範效應,“朗詩在市場上的貢獻,不在於我們有多少技術和創新,朗詩在市場上獨有的價值是我們不僅做了低碳、綠色的建築,我們還賺錢了,客户很喜歡我們的產品”。

這並不是吹噓。2020年4月,朗詩推出了新一代產品“自由方舟”,並在中山、成都、南京、蘇州等城市首發,該產品已落地項目相較周邊競品同口徑的單方溢價達到3000至6000元,而這樣的差異表現同樣反映在二手房市場。

在馬克思哲學中存在着“必然王國”和“自由王國”的兩個概念,淺顯地來説,必然王國指掌握客觀規律前盲目地受客觀規律支配的境界,自由王國則指掌握客觀規律後自覺地運用規律改造世界的境界。

朗詩的綠色技術已經進入自由王國。朗綠科技創始合夥人謝遠建指出,早期從歐洲引進的綠建科技,在實踐過程當中發現,跟需求之間還有不一樣的東西,需要結合中國的氣候特色做綠色科技的研發。隨着移動互聯、物聯網、5G、大數據、人工智能等越來越多地和建築發生融合,依託於朗綠科技這一研發平台,朗詩已經能夠“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地打造適合於當地需求的綠色科技建築產品。

朗綠科技是朗詩的綠色引擎,也是綠色技術的大後台。除了向朗詩體系輸出技術能力之外,朗綠色科技也在向第三方提供全面的、低碳、節能、健康、環保的解決方案。“所以朗詩控股是有技術實力的,我們做很多事,不是什麼都去採購,我們有自己的原創,有自己的研發能力。” 謝遠建説道。

朗綠科技已經成為相對獨立的一個平台,田明透露,去年朗綠科技和朗詩的關聯交易佔比約26%,而今年年底會進一步降低至20%,20%和80%的比例也是朗綠科技未來理想的業務構成。

在綠色技術的自由王國裏,朗綠也在進一步建構自己的業務護城河。朗綠科技CEO申樂瑩告訴時代財經,在公司每年的營收中,有超過6%投入於技術研發,“這在中國的上市公司裏是非常高的,大概是3倍於上市公司的平均研發投入佔比”。

綠色地產的路並不輕鬆,但田明和朗詩樂在其中。在綠建大會召開前,田明帶領團隊登了一趟四姑娘山大峯,這是田明的第十二座雪山。他在朋友圈裏寫到“海拔高而缺氧的山,叫雪山。登雪山非常的艱難,但途中可以看到你所能看到的最美風景”。

堅持做綠色地產何嘗不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