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區深調研 | 浦東:如何在全球配置資源?
9月的黃浦江畔,天高雲淡,遊人如織。
今年上半年,上海浦東新區吸引外資在疫情中逆勢上揚:實到外資46.9億美元,同比增長11.1%;新增跨國公司地區總部12家,累計344家,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推動高質量發展。
今年是浦東開發開放30年。
30年來,從國家級新區到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再到自由貿易試驗區,浦東堅持進行改革開放的制度改革試驗,已經從蛙聲一片的農田灘塗蝶變為一座在全球配置資源的現代化新城,也是展示中國改革開放成就、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的一扇窗口。
改革開放的重要一步棋
浦東大道141號,高聳雲天的摩天大樓羣中,藏有一幢不起眼的白色兩層小樓——浦東開發陳列館。
“我到過東方明珠,俯瞰燈火通明的黃浦江兩岸。但直到今天才知道,浦東開發開放是一部上海打造‘新王牌’的艱辛創業史。”今年暑假,上海理工大學中英國際學院丹麥籍學生艾米和同學走進浦東開發陳列館,進一步瞭解浦東的開發開放歷史和上海的現代化建設成就。
學生參觀浦東開發陳列館
上世紀80年代,改革春風吹遍大江南北,深圳、珠海、汕頭、廈門和海南5個經濟特區依次建立,處處生機勃勃、春意盎然。
彼時,作為新中國成立前的國際大都市、新中國成立後的老工業基地的上海,經濟發展緩慢,區域發展不平衡,大量工業集中在浦西,而一河之隔的浦東還是蛙聲一片的農田灘塗,當地人稱“寧要浦西一張牀,勿要浦東一間房”。
浦東開發陳列館
很多人開始思考:上海將往何處去?新增長點又在哪?
當時,國際格局劇烈變化,中國迫切需要打出一張改革開放“新王牌”,進一步輻射經濟特區建設經驗。1990年4月18日,黨中央、國務院正式批准開發開放浦東,實行經濟技術開發區和某些經濟特區的政策。
一直觀察中國改革開放的經濟學家、復旦大學經濟學院院長張軍回憶,1990年浦東開發初期,浦東開發領導小組跑遍了廣東、福建兩省的4個經濟特區和7個沿海開放城市,這次考察對把握開發浦東的政策力度和操作方向起到了重要作用。深圳作為中國的第一個經濟特區,是名副其實的改革“試驗場”,屢屢先試先行,創造的經驗為其他地區及中國經濟發展提供思路和參照。
在研究和對比中,浦東找到了自己的思路,但萬事開頭難。“浦東發展面臨的問題,首先是錢從哪兒來?”多年後,浦東開發開放親歷者、浦東開發辦原副主任黃奇帆回憶。
很快,高橋保税區、陸家嘴金融貿易區、金橋出口加工區、張江高科技園區相繼成立。上海向浦東的陸家嘴、金橋、外高橋3家開發公司出讓9.7平方公里土地使用權,3家公司採取“成片受讓、開發、轉讓、再受讓”的新方法運行,由此誕生了土地空轉制度。到2001年土地空轉制度結束時,浦東出讓土地88.6平方公里,用61億元資金投入撬動700億元市場。
陸家嘴今昔對比
一着棋活,全盤皆活。三菱、夏普、日立、西門子、貝爾等知名企業來安營紮寨;人民銀行上海總部、工行、建行、花旗、渣打等中外銀行紛紛入駐……浦東一再刷新天際線高度。如今,浦東地區生產總值從1990年的60億元,增長到2019年達1.27萬億元,增長了210多倍,人均GDP達到22.91萬元;財政總收入從1993年的11億元增長到2019年的4316億元,增長了380多倍。
正如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英國經濟學家科斯在《變革中國》一書中稱讚:“不到10年,浦東就成為中國經濟現代化發展的櫥窗。”
不停進行制度創新實驗
“叮鈴鈴……”永久自行車清脆悠長的車鈴聲是國人的共同記憶。“浦東開發開放之初,我們把企業從浦西遷到了浦東。得益於浦東的金融要素,我們引入民營資本,完成了國企整改轉型,實現了掛牌上市。”永久自行車公司董事長顏奕鳴説,今年這家80歲的“中華老字號”自行車在疫情中銷售超300多萬輛,同比增長90%。
改革開放縱深推進,浦東也遇到了成長的煩惱,很多“新”制度創新逐漸不“新”了。為此,浦東堅持承擔大量的改革開放任務、重大功能性戰略:
1990年成為第一個國家級新區;
2005年成為第一個全國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
2013年建設中國第一個自由貿易試驗區……
浦東開發開放有一個耐人尋味的現象:通過外源性改革,這裏就像一個制度創新“大實驗室”,不斷擴大對外開放,實現先行先試、敢闖敢試、自我超越。僅自貿區成立7年來,浦東負面清單、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商事登記制度改革等120多項制度創新成果在全國複製推廣,成為全國制度創新的高地。
浦東新區行政服務中心
“現在開便利店手續十分簡單,只要辦一個綜合許可證。”浦東便利蜂公司員工陳徵國説,“一業一證”改革便捷、便民。一年多來,他已為20多家直營便利店成功辦理綜合許可證。
浦東“一業一證”是一項全國首創性改革。浦東新區行政服務中心副主任黃海霞介紹,首批推出改革試點10個行業,平均實現審批事項壓減76%、審批時限壓減88%、申請材料壓減67%、填表要素壓減60%,切實為企業打通辦事堵點、降低經營成本,為市場主體“減負”。
浦東“一業一證”是一項全國首創性改革
優良營商環境就像陽光、空氣和水。全國第一家外商獨資醫院、第一家中外合資旅行社、第一家外資工程設計企業……近年來,浦東在26個領域實現了全國率先開放,創造了一項又一項的“全國第一”。
浦東的制度創新試驗,不僅影響了浦東、上海,更沿着滾滾長江水,輻射到長三角地區乃至全國。
“正是由於浦東的開發和上海經濟轉型,以上海為龍頭的長三角地區才得以與全球發展緊密銜接。未來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浦東的意義將更加重大。”張軍説。
在全球配置優質資源
“浦東工廠是英特爾在全世界落地最快的工廠!”1996年11月,美國英特爾公司在中國建立的首家制造企業英特爾科技(中國)有限公司,時任英特爾中國區第一任總裁簡睿傑在開工典禮上如此評價“浦東速度”。
歷史時有迴響。時隔23年後,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從開工到建成僅用10個多月時間,令特斯拉CEO馬斯克激動不已:“我們共同創造了令人驚歎的上海速度,也創造了全球汽車製造業的新紀錄!”
“在地球儀旁思考浦東開發!”此前,浦東新區管委會的食堂門口貼着這麼一行美術字,一度成為網紅“打卡地”。正是如此,30年來浦東不斷在改革系統集成協同高效、高水平制度型開放、增強配置全球資源能力、提升城市現代化治理水平等方面先行先試、積極探索、創造經驗。
——匯聚全球創新要素,聚焦“中國芯”“創新藥”“藍天夢”“未來車”“智能造”“數據港”,並建設10個大科學設施,形成世界一流大科學設施集羣。
“我們不僅支撐產出大批學科前沿研究成果,在國家戰略需求與重大應用方面也發揮越來越顯著的作用。”上海光源科學中心副主任、中國科學院上海高等研究院副院長邰仁忠説。
——吸引全球各類高層次人才,建設國際人才港,打造高能級的人才服務綜合體和人力資源配置樞紐。
“做高端醫療器械研發,浦東人才環境、創新氛圍、品牌效應都是一流的。”驕英醫療器械(上海)有限公司創始人姚建清從國外回來後,毫不猶豫地把公司落户張江科學城。
——聚合全球優質教育資源,支持知名高校和跨國公司在張江建設創新中心。
“浦東對上海紐約大學辦學的大力支持和幫助,是我們加快發展的重要能量。這種信任感令我印象深刻。”該校常務副校長傑夫·雷蒙説。現在該校是世界一流大學紐約大學全球體系中具有學位授予資格的三大校園之一,也是上海在全球範圍內配置高等教育資源。該校校長童世駿説:“學校得益於上海、浦東的國際地位,正吸引全球最優秀的人才,來培養創新型學生。”
上海紐約大學校長童世駿
上海紐約大學常務副校長傑夫·雷蒙
三十而立從頭越。當下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面朝大海、面向世界的浦東,正在推動更高水平的改革開放。
數據
數説新區
浦東地區生產總值從1990年的60億元,增長到2019年的1.27萬億元,增長了210多倍,人均GDP達到22.91萬元;財政總收入從1993年的11億元增長到2019年的4316億元,增長了380多倍。
浦東以佔全國1/8000的土地,創造了全國1/80的GDP、1/15的外貿進出口總額。
上海期貨交易所商品期貨和期權成交量已躍至全球第1位,上海證券交易所股票市場總市值和IPO融資額均名列全球前4位。
高新技術企業達2902家,每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達77件。
浦東國際機場年旅客吞吐量保障能力已達8000萬人次;上海機場的貨郵吞吐量突破400萬噸,連續12年排名全球第3位。
【記者】吳少敏 姚瑤 發自上海浦東新區
【攝影】肖雄
【剪輯】周鑫宇 羅斌豪
“經濟特區建立40年啓示錄”深調研團隊出品
【作者】 吳少敏;肖雄;周鑫宇;姚瑤;羅斌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