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開行、貝萊德等機構商討提前關閉亞洲火電站的金融方案
財聯社(上海,編輯 史正丞)訊,據媒體週二報道,包括亞洲開發銀行、貝萊德、保德信、花旗和匯豐在內的金融機構正在商討一項新穎的減排提案:買斷並加速關閉亞洲的火電廠。各方的目標是在11月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前形成完整的模型。
亞洲開發銀行副主席Ahmed M. Saeed接受採訪時稱,私營部門有一些應對氣候變化挑戰的好主意,我們的作用是幫助這些機構與政府部門之間牽線搭橋。Saeed表示這一潛在項目的首筆收購最早將會在明年落地,交易計劃將涉及股權、債務和優惠融資的組合。
據報道,這些機構計劃創立一個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項目(PPP),買斷一些火電廠並在15年內將其關閉,遠早於這些設施的設計壽命。在此期間也會給產業工人退休或轉型、以及相關國家轉型使用新能源留下時間。
保德信成長市場主席Donald Kanak解讀稱,如果能夠推出一項更快且有序替代這些火電站的計劃,而不是一夜之間關閉它們,將會為可再生能源打開一個更廣闊且可預測的空間。Kanak透露,目前這項計劃已經呈交給東盟財長和歐盟。
根據統計,火力發電造成了全球近五分之一的温室氣體排放,這也使其成為了最大單一污染源。提議中的金融機制包含為碳減排提供低成本混合融資,同時還會另設工具用於可再生能源激勵。
由於更低的資金成本,這些火電廠在縮短運營時間的同時能取得更高的利潤率,從而確保與正常運營相近的利潤率。花旗亞太公共部門主管Michael Paulus表示,為了使這項計劃用於更多的項目,私營投資者是不可或缺的部分,但這些人並不會免費提供資金。他們可能不需要10-12%的利潤率,但也不可能接受1-2%的回報。我們需要找到一些方法使得這項計劃可行。
根據保德信的測算,按照提前退役各國一半的火電產能且每兆瓦成本100-180萬美元,光是印尼就需要160-290億美元資金,菲律賓和越南也需要大約50-90億美元和90-170億美元的資金。
倫敦政經學院可持續金融教授Nick Robins也提出該方案存在一個道德上的挑戰,即長期以來的原則是“污染者需要為污染買單”,所以這一項目需要確保我們不是向污染者支付費用,而是花錢推動能源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