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三大指數早間集體高開,並齊齊衝高,創業板指數盤中漲幅超過3%,不過隨後有所回落。截至午間收盤,滬指漲0.54%,報3448.35點,深成指漲1.08%,報13395.31點,創業板指漲2.18%,報2844.68點。
個股方面,兩市普漲,超3200只個股上漲,盤中一度超4200只個股上漲。成交方面,滬深兩市半日成交6727億。
盤面上,醫藥相關板塊集體走強,誠達藥業20CM漲停,美迪西漲超10%。電力、基建、芯片、鋰電池、鋼鐵等板塊盤中都有所活躍,但大多都衝高回落,板塊輪動特徵明顯。下跌方面,防禦類板塊今日陷入調整。
板塊方面,CRO、醫療服務、寧組合、體外診斷、醫療器械、毛髮醫療、新冠藥物、百元股、注射器概念、精準醫療等板塊漲幅靠前,貴金屬、船舶製造、黃金概念、燃氣、培育鑽石、航天航空、轉基因、珠寶首飾、租售同權、石油行業等板塊則跌幅較大。
醫藥醫療股領漲
25日早盤,醫藥股集體大反彈,子板塊CRO概念、醫療服務、新冠治療等強勢領漲,截至午間收盤,誠達藥業、通策醫療、金域醫學、朗姿股份等多股漲停。
今日,在國新辦新聞發佈會上,科技部部長王志剛表示,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把增強人民羣眾的健康福祉作為科技研發的重要導向。支撐疫情防控,檢測手段更迅速更便捷更精準,藥物研發取得突破性進展,疫苗研發積極適應疫情和病毒新的變化,在實踐中不斷驗證其有效性和安全性。加快藥物和醫療器械研發,通過實施新藥創制重大專項,我國獲批I類新藥從2008年之前的5個達到現在的75個新品藥,以正電子磁共振掃描系統(PET/MR)為代表的一批國產高端醫療器械投入使用。
國金證券指出,持續產業升級+政策鼓勵,國內醫藥上游供應鏈有望在“十四五”期間迎來快速發展。
中原證券表示,從近十年來申萬生物醫藥指數的PE走勢看,行業的動態PE目前處於近10年來的相對低位水平,給於行業“同步大市”的投資評級。“疫苗+新冠藥物”仍然是未來抗疫的主要手段,建議持續關注疫苗和新冠藥物領域的投資機會。此外,創新藥發展步入突破性創新階段,CXO估值調整較多,隨着年報的披露,可以繼續關注CXO的投資機會。
太平洋證券指出,近期醫藥板塊優質公司回調,性價比越發凸顯。短期繼續建議兩條思路:(1)業績持續向好,估值處於合理區間。(2)下行風險有限,靜待基本面催化。長期來看,下行風險有限,靜待基本面催化。
南凌科技又“20CM”漲停
2月18日,南凌科技在互動易平台回答投資者提問時表示,“公司已在全國36個城市設有60多個業務節點,幫助企業修建專業的‘信息高速公路’。‘東數西算’戰略的大力推進,將對公司產生積極的影響。”
這一消息引爆了南凌科技的股價。2月21日,南凌科技直接“20CM”漲停;2月25日,南凌科技又再度“20CM”漲停。從2月18日至今,南凌科技的漲幅已將近50%。
2月22日晚間,南凌科技收到深交所關注函,被要求説明“‘東數西算’戰略的大力推進,將對公司產生積極的影響”的原因、依據,相關表述是否嚴謹、準確且完整,且公司是否存在主動迎合市場熱點炒作公司股價的情形。
2月24日晚間,南凌科技發佈了對關注函的回覆,其表示,“東數西算”戰略的實施,需要通過構建一條“信息通道”,把東部的數據輸送到西部進行存儲和計算。依託公司自建的覆蓋東西部主要地區的MPLS骨幹網及SD-WAN技術與產品,公司已具備在東部企業總部、西部數據中心及雲平台之間,修建一條專用的“信息傳輸管道”的能力。
南凌科技認為,作為“信息傳輸管道”服務商,公司雖沒有直接參與西部數據中心的建設,但公司業務是實現“東數西算”戰略中的重要環節。該戰略的大力推進,長遠來看,將給公司業務開拓帶來積極影響。
A股有望迎來修復行情
西部證券表示,地緣局勢引發全球市場恐慌,全球風險資產遭受重挫。展望後市,地緣因素帶來的衝擊將偏短期,對A股風險情緒的擾動有望逐步收斂,A股在反覆磨底後已迎來佈局良機。
中航證券表示,短期內,地緣因素將導致全球股市波動加劇,但歷史經驗表明,地緣因素通常不會對市場和投資者產生長期影響。在全球避險情緒提升的情況下,近期人民幣匯率走勢強勁,體現出了一定的避險屬性,體現了海外資金對中國資產的信心。另外,穩增長政策環境和流動性環境依然較為有利。因此,應理性看待A股市場下跌,短期內擔憂情緒集中釋放預計不會構成趨勢性的影響,不應盲目殺跌,A股有望迎來修復行情。
宏觀方面,山西證券表示,地緣政治風險帶來的利空也許仍未出盡,一方面源自烏克蘭的重要戰略地位,另一方面主因歐美及俄羅斯內部無論是經濟方面抑或政治方面均存在結構性問題。俄烏兩方24日戰況呈現明顯的“一邊倒”,而歐盟、美國雖出兵概率較小,但後續或會加強對俄金融制裁,博弈仍將持續,問題的關鍵或許在於能源,一邊是在高通脹背景之下,能源戰略對於歐美國家的重要性進一步強化,另一邊是能源出口大國俄羅斯的疫後經濟修復與國內利益博弈。
因此,山西證券認為,俄烏問題仍將反覆,在當前疫情仍然嚴重、供應鏈約束仍強、海外國家債務高企、全球資產價格居於高位的複雜背景之下,須警惕由此產生的溢出效應對全球金融環境造成的負面衝擊。
來源:第一財經、中國經濟網、中國證券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