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款氫能源超級賽車、用廢料回收打造的展台、零碳工廠及零碳園區的實踐案例……在第四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以下簡稱“進博會”)期間,一個個技術創新、擁抱低碳生活的展品在“四葉草”裏呈現,還有多個展區新增了節能環保專區,一些參展企業展示了前沿的“雙碳”技術和理念,帶來了“零碳”新品。
進博會“老面孔”西門子首次設立零碳展區,集中展示助力產業綠色低碳發展的全面解決方案;海爾生物帶來了斯特林製冷技術的創新應用,以自由活塞式斯特林製冷機為例,它利用氣動技術進行膨脹製冷,不僅綠色低碳,還可在-86℃下實現不小於300W的製冷量,高效製冷。
11月5日,在進博會汽車展區的現代展台,參觀者對在中國首秀的氫動力智能無人運輸車非常感興趣。人民網記者翁奇羽 攝
整體來看,進博會積極加入“綠色”行列的參展商越來越多,這也將為全國乃至全球綠色發展注入強大動力。
《海外企業看中國2021》報告顯示,中國“雙碳”目標實施帶來的新業務機遇進一步增強了中國市場對國際企業的吸引力。許多企業認識到,中國消費者的可持續發展意識正隨着綠色轉型的推進不斷提升,綠色低碳消費已成為中國消費市場的新趨勢。其中不少企業已採取行動,一方面提速中國業務的可持續發展,一方面計劃為中國市場提供更環保、更具可持續性的產品。
施耐德電氣全球執行副總裁、中國區總裁尹正説,中國的“雙碳”目標展現了大國擔當,“中國的產業正顯現出綠色低碳和產業升級兩大趨勢,這給施耐德電氣在中國發展提供了新空間。”
“中國政府‘雙碳’目標的提出把中國綠色經濟和體育時尚發展提升到了新高度,而這一目標的實現需要FILA全心參與。‘可持續時尚’並非口號,而是FILA的實際行動。”FILA中國總裁姚偉雄表示。
金光集團APP(中國)副總裁翟京麗表示,進博會是中國主動向世界開放市場的重要平台,也是構建“雙循環”格局的重要窗口。隨着以東盟為主導的RCEP區域經濟一體化合作協議生效進入倒計時,對印尼華僑企業來説,進博會更是不容錯失的“中國機遇”。
今年首次參加進博會的中山市環保產業有限公司董事長陳濤認為:“本次進博會服貿展區以‘共享、共促、共生’為核心理念,為廣大參展企業提供了可持續發展的一個平台。今年是碳中和元年,碳中和的核心是技術的轉型和升級。具有前瞻性的企業均已經以此為紐帶加大了在碳減排、生態治理、循環經濟、資源回收等方面的資源投入力度,力促引領行業按時實現雙碳目標。”
11月5日,在進博會汽車展區,全球首輛氫能源耐力賽賽車吸引眾多參觀者目光。人民網記者翁奇羽 攝
除了參展企業呈現的低碳發展外,本屆進博會的場館也踐行了節能理念。有媒體報道,位於進博會核心區的上海國家會展中心能源站,由華電福新與聯美控股共同投資運營,採用了全球最先進天然氣分佈式“冷熱電三聯供”技術。該系統利用天然氣發電,執行“以冷熱定電、自發自用、餘電上網“的運行模式”。
此外,在“雙碳”目標帶動下,綠色低碳轉型在中國蔚然成風。在此背景下,綠色金融發展進入快車道。
在本屆進博會期間,中國太保旗下中國太保產險與上海環境能源交易所、申能碳科技有限公司、交通銀行股份有限公司達成“碳配額 質押 保險”合作,並落地全國首筆碳排放配額質押貸款保證保險業務,這是金融機構助力實現“碳達峯、碳中和”目標的最新嘗試。
如何進一步完善和發展中國的綠色金融體系,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陳雨露提出四點看法:一是要全面、準確理解“雙碳”目標以及內涵;二是要不斷完善和豐富綠色金融支持政策工具箱;三是深入研究金融如何支持經濟低碳轉型;四是繼續主動推進綠色金融領域的國際合作與協調。
中國金融學會綠色金融專業委員會主任馬駿也提出五點建議:一是完善細化綠色金融評估標準、信披機制,有助於引導綠色資金健康流入綠色項目,能幫助降低成本;二是綠色金融的發展離不開激勵機制,而且也要更加具有廣泛運用的普遍性;三是設計更多產品來幫助降低綠色項目的投資成本;四是重視投資者教育。市場上需要真正想投資綠色項目的投資人,隨着投資羣體的擴大,市場上綠色融資成本會降下來。當前大部分機構投資者對綠色偏好不是很深,更多還是關注收益率情況;五是加強國際合作,真正打通市場渠道。
中國中化控股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寧高寧則表示,石油化工企業轉型面臨的主要問題是成本。過去兩年裏,中國石油化工明顯受到框架性制約,減少能耗排放,“現在主要看標準,一是運輸標準;二是工藝標準,從消耗到產品自身都達到檢查目標。從企業來講,要麼是自己想去改,要麼是市場倒逼去改,或是關掉。”
“中國推動經濟社會綠色低碳轉型發展不斷取得新成效。通過明確的路線圖和行動計劃,中國正向世界展現其實現氣候目標的雄心。”《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秘書處執行秘書帕特里夏·埃斯皮諾薩説。
眼下,進博會上還帶來綠色消費理念,吃得有機、用得健康、買得綠色,受到眾多消費者的青睞,而這背後是消費者綠色低碳消費意識的覺醒。此外,展館外的景觀綠化與花卉佈置同樣令人賞心悦目,處處呈現出綠意盎然、美美與共的嶄新氣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