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掃碼點餐”登上了微博熱搜。
原來,不少消費者到餐廳用餐時,店裏既不能看菜單,也不能人工點餐,只能掃碼關注公眾號或小程序後才能進行“網上點餐”。
這一現象引發了眾多網友吐槽。對此,中國消費者協會點名批評——餐廳僅提供掃碼點餐,涉嫌過度收集消費者個人信息,侵害消費者公平交易權。
株洲的餐飲店在這點上表現如何?日前,記者來到餐飲店聚集的神農城、華人街、王府井美食街,隨機對15家餐廳進行探訪。
15家餐廳中
2家沒有紙質菜單
中消協指出,菜單是消費者決策的重要參考依據,與是否接受餐飲服務直接關聯,餐廳應當提供直觀可查的現場菜單,供消費者瞭解菜品和價格,決定是否用餐。不提供現場菜單,掃碼關注後才能瀏覽菜品和價格的做法,侵害了消費者的知情權。
▲市民在飯店“掃碼點餐” 記者 易蓉 實習生 劉雅倩 攝
記者探訪的15家餐廳,分別是位於天元區華人街附近的鐵籤燒烤、王小帥私房菜、白熊森林、德鮨食堂、一口料理、田園臘鰱魚、元氣食堂,位於神農城內的過橋米線、海底撈、大碗先生、煎餅記、橙子家、神農廚房、輕音食堂,還有位於王府井百貨負一樓的味千拉麪。
其中,有7家店鋪僅提供紙質菜單,6家店鋪掃碼點餐服務和紙質菜單兩者皆提供,只有“一串而已(華人街店)”和“味千拉麪”僅提供掃碼點餐。
記者看到,在“味千拉麪”和“一串而已”,每張桌子右下角都張貼着“掃碼點餐+買單”的二維碼。用微信掃碼進入後,在推送的信息中選擇“點我快捷點單”才能實現點單功能。
“在智能化時代,設置掃碼點餐可節省人力,提高服務效率。”眾多店家一致認為。
有餐廳掃碼後要關注公眾號
但掃碼點餐意味着個人信息可能外泄。
中消協指出,僅提供掃碼點餐涉嫌過度收集消費者個人信息。消費者到餐廳就餐,並無必要提供手機號、生日、姓名、地理位置、通訊錄等與餐飲消費無關的信息。
記者走訪發現,6家紙質和掃碼均有的店鋪中,德鮨食堂、一口料理、海底撈、輕音食堂4家掃碼時要關注公眾號點餐。
“關注公眾號主要是為了方便點餐,並不會收集用户的個人信息。”德鮨食堂店主表示,點餐無需“獲取授權”這一步驟。
但在海底撈(神農城店)裏,掃碼點餐則須填寫姓名、手機號、就餐時間等個人信息,否則後續無法進入點餐。
“因疫情原因,去年海底撈開始實行掃碼點餐,但是針對老年人、兒童等,可以提供紙質菜單,不會強制用户填寫個人信息,只有使用會員才需要填寫。”該店店員告訴記者。
邊點菜還要邊跟家人介紹
中消協指出,新技術應用不應成為特殊消費羣體的消費阻礙。由於智能手機操作的複雜性,掃碼點餐並不具有普適性。
老年人、未成年人往往需要他人協助,才能完成掃碼點餐過程,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他們的消費體驗和消費實現。他們對“掃碼”背後潛在風險的防範意識也比較弱,更易成為個人信息泄露甚至支付安全問題的受害者。
圖片來源網絡
記者在“味千拉麪”看到,一位寶媽帶着父母和寶寶來用餐,結果老人和小孩都不會操作掃碼點餐,只能寶媽獨自點餐。她還時不時詢問父母要點什麼菜,拿着手機給他們看圖片,非常不便。
市民鄭先生已年過花甲,過去是一家人“點菜主力”的他,如今下館子則顯得有些“邊緣化”。他説:“我自己和朋友們就餐,不會選擇這些‘小年輕們’吃飯的地方,不會掃碼點餐。”
不少年輕顧客也表示更喜歡傳統紙質菜單。“紙質菜單看起來更方便,點菜也方便,手機屏幕小還要滑來滑去,不是很方便。”“90後”小易説。
市消委:商家應保留菜單點餐的方式
市消費者委員會相關負責人認為,掃碼點餐是信息化時代下的智能化服務的新形式,本身不是問題。但如果掃碼點餐成為就餐的唯一選擇,就是問題。
“尤其是對於老年人等不會上網、使用智能手機的消費羣體,如果掃碼點餐成為唯一的選擇,他們將無法就餐,相當於剝奪了消費者的選擇權。”該負責人認為,商家在採用掃碼點餐等智能服務的同時,應保留菜單點餐的傳統方式,保障消費者選擇點餐方式的權利和老年人等特別消費羣體的權益。
這也符合國務院辦公廳頒佈的《關於切實解決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困難的實施方案》中為老年人提供更周全、更貼心、更直接的便利化服務的精神。
同時,根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二十六條規定,經營者不得以格式條款、通知、聲明、店堂告示等方式,作出排除或者限制消費者權利、減輕或者免除經營者責任、加重消費者責任等對消費者不公平、不合理的規定,不得利用格式條款並藉助技術手段強制交易。
若商家強制要求消費者掃碼點餐,消費者有權拒絕,或向市場監管部門投訴。同時商家也要保障消費者的個人信息,若消費者發現個人隱私信息受到侵犯,應及時通過法律途徑維權。
【來源:株洲晚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