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學習時報】;
中國有14億多人口,中等收入羣體超過4億,是全球最具潛力的大市場。超大規模的市場優勢,已成為我國經濟發展新的比較優勢。從內生增長動力來看,2021年上半年我國國內需求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80.9%,固定資產投資、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分別增長12.6%、23%,兩年平均增速均為4.4%,表現出我國內需市場的強大韌性,為我國經濟社會持續穩定健康發展提供了充足動力、強勁支撐和迴旋餘地。
然而,在看到經濟持續穩定恢復、穩中向好發展的同時,也要注意到當前全球疫情仍在持續演變,國際環境日趨複雜嚴峻,國內經濟恢復仍具有一定的不確定性。與供給側的快速復甦相比,需求側的恢復一直相對滯後,且不同消費領域之間存在明顯分化。在經濟發展過程中,供給側和需求側的關係就好比自行車的前後輪,需要通過後輪來推動需求、創造需求,用前輪來引導供給、把握供給,在互相促進中達到供需兩端新的更高水平的動態平衡,最終實現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為此,我們要充分挖掘國內市場潛力,堅持擴大內需這個戰略基點,進一步增強消費對經濟發展的基礎性作用,將超大規模的市場優勢和內需潛力轉化為經濟發展的實力和動力。
第一,提高供給質量,增加有效供給。隨着經濟社會的發展和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消費需求愈發明顯地呈現出個性化、多樣化的特徵,居民消費結構已經由生存型為主逐漸向發展型和享受型消費為主轉變,整體消費升級趨勢明顯。釋放消費升級產生的內需市場潛力,需要繼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堅持以改革創新為動力,提高供給體系對國內需求的適配性,促進消費提質擴容。在商品消費領域,鼓勵支持企業加大技術創新,強化產業鏈供應鏈韌性,推動產業結構轉型升級,增加優質產品供給,減少低端無效供給,推動存量供給優化升級。在服務消費領域,教育、文化、旅遊、養老、體育等多方面消費需求大幅增加,尤其是直播帶貨、遠程醫療等新業態新模式加速發展時,要着力提升中高端服務消費供給水平,推動增量供給創新發展。在教育、醫療、養老等與民生福祉關係密切的領域,需合理增加公共消費,進一步降低家庭的支出不確定性,讓人們能消費、敢消費、願消費。
第二,擴大農村消費,激發農村市場活力。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21年上半年城鎮居民和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速分別為10.7%和14.1%,農村居民收入增速持續高於城鎮居民。城鎮居民和農村居民人均消費支出分別為14566元和7464元,實際增速分別為16.0%和19.7%,農村居民消費增速高出城鎮居民3.7個百分點,展示出農村消費市場的強大發展後勁。農村消費升級趨勢明顯,不僅表現在消費總量的增加,還表現對消費品質的追求。近年來,隨着家電下鄉的推進和政策紅利釋放,農民對於綠色、智能、環保、健康類大件消費品的需求不斷增長,汽車、高品質家電、健康類商品等耐用消費品的購置和換新需求將成為農村消費新的增長點。擴大和培育農村消費,重點在於加快貫通縣鄉村電子商務體系和快遞物流配送體系,打通區域城鄉之間要素、商品和服務流通的堵點,強化農村流通基礎設施,建設縣(區)級物流配送中心、鄉鎮電商物流服務站、村級電商物流服務網點相結合的農村三級現代商貿流通體系,搭建農村的農產品“進城”和城鎮的工業品“下鄉”雙向通道,推動形成工農互促、優勢互補的城鄉融合發展形勢。
第三,倡導健康消費觀,形成良好消費氛圍。隨着經濟社會發展和消費觀念的改變,越來越多的人進行負債消費、超前消費。根據《2020年度中國槓桿率報告》,2020年居民部門槓桿率為62.2%,比上年上升6.1個百分點,且連續12年持續攀升。此外,一些不健康不理性的消費需求不利於經濟社會穩定發展。部分農村地區的“天價彩禮”和名目繁多的人情宴請給農民增加了沉重的經濟負擔。因此,需針對不同羣體進行正確消費觀念的宣傳教育,促進全社會形成科學理性消費的良好氛圍。
第四,優化消費環境,完善監管激勵機制。挖掘國內市場潛力,增加有效供給,要着力營造安全放心的消費環境,完善從生產到消費全過程監管激勵機制。從生產端看,強化產品和服務質量監管,堅決打擊製假售假、粗製濫造、以次充好等違反市場秩序行為,才能逐步塑造國內品牌高端優質的新形象,吸引流失海外的購買力加速回流到國內。從消費端看,建立和完善消費信息共建共享機制,能夠降低交易雙方的信息不對稱程度。此外,完善消費者維權相關法律法規,提高消費投訴糾紛事件處理效率,有利於提升消費者滿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