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值蒸發4000億之後,“藥茅”恆瑞要靠投資救市了
來源:投中網(ID:China-Venture) 作者:王滿華
又一家千億巨頭開始做投資了。
近日,素有“藥茅”之稱的恆瑞醫藥宣佈,擬與其控股子公司盛迪投資以及控股股東恆瑞醫藥集團共同設立“上海盛迪生物醫藥基金”,總規模為20億。
根據公告,該基金將圍繞醫藥健康產業開展股權投資,重點關注生物醫藥領域的創新研發,打造培育生物醫藥產業生態圈和國內領先的生物醫藥創新投資平台。
這並非是恆瑞醫藥首次涉足私募。早在2018年11月,恆瑞醫藥就曾出資2億元投資了楹聯健康產業投資合夥企業(有限合夥);2020年的6月,又出資2000萬元認購了鈞鳴生命科學多策略私募證券投資基金的份額,主要投資醫療大健康領域;同年10月,公司作為LP參與了連雲港醫藥人才創投基金項目,出資金額為2000萬元。
但恆瑞醫藥此次出手與過往風格有很大不同。
首先從出資規模上,過去恆瑞醫藥略顯保守,本次卻十分“豪邁”,一出手就是20億。
其次,與以往做市場化LP不同,恆瑞這回直接下場,20億醫藥基金的GP盛迪投資,實際是一支由恆瑞醫藥全資控股的基金運營團隊。
天眼查數據顯示,盛迪投資成立於2021年12月6日,股東包括上海盛迪醫藥有限公司和上海曜嶸企業管理中心(有限合夥),分別持股60%、40%。據股權穿透發現,上海盛迪醫藥是恆瑞醫藥的全資子公司,上海曜嶸背後的兩名股東廖成、孫杰平,則分別是恆瑞醫藥的公司副總經理和財務總監,二人分別持股50%。
值得一提的是,前不久,一名醫藥獵頭曾透露,恆瑞醫藥已經積極搭建CVC戰投團隊。如今看來,指的或許正是盛迪投資。
過去很長一段時間,“藥茅”恆瑞醫藥在資本市場的動作略顯保守,因此也經常被市場詬病。某專注醫藥領域的PE機構投資人就曾向投中網表示:“恆瑞本身資本化運作能力一般,沒有發起過大規模的收併購,因此導致管線轉換整體偏慢。”
那麼,曾經的“保守派”恆瑞為何突然轉變態度,拿起了投資這杆槍?綜合多位業內人士觀點,加上恆瑞醫藥近期業績和在資本市場的表現,原因大致有二:
1、受醫藥股在二級市場持續低迷影響,恆瑞市值嚴重縮水,一年半時間蒸發4000億;公司的業績表現也不樂觀,20年來首次出現營收、淨利雙降。內憂外患之下,公司亟需拿起新武器,穩固護城河。
2、目前醫藥股在二級市場的下行還在繼續,有業內人士預判這波下行週期將持續18-24個月,與此同時,一級市場在醫藥投資無論數量還是規模也在減少。一方面買方數量在減少,另一方面市場環境又提供了投資增長的空間,恆瑞此時進軍私募,或許時機正好。
“醫藥一哥”式微
對於股民張俊來説,恆瑞醫藥的名字已經成為了他的“噩夢”。
作為“中國最具潛力的醫藥龍頭” ,恆瑞醫藥自2000年上市以來,備受投資人和股民關注,並一直是“醫藥一姐”葛蘭的重倉對象。2021年初,恆瑞醫藥股價曾達到最高點的116.87元/股,對應市值為6150億元,因此也被戲稱為“藥茅”。然而隨後的一年半時間裏,公司股價卻開始跑出了“跌媽不認”的態勢,完美地演繹了一出“高開低走”的行情。
“我在2021年初買的恆瑞醫藥,當時正值最高點,後來跌到了70塊錢,我覺得機會來了就梭哈了一把,之後眼瞅着它一路跌破60元、50元、40元……現在’微薄’的存款全套裏面了。”張俊向投中網吐槽到。
截至2022年6月10日收盤,恆瑞醫藥最新股價報31.56元/股,總市值約為2013億元,短短十幾個月時間,股價暴跌約67%,超4000億元市值灰飛煙滅。
股價的跌跌不休,也讓機構股東對恆瑞醫藥失去了耐心。
根據東方財富Choice數據,過去一年多時間裏,恆瑞醫藥的機構股東數量大幅減少,已經從2021年中旬的1025家機構,減少至2022年Q1的158家,867家機構聞風撤退。
其中,高瓴資本在2021年第四季度通過鉅額減持,退出恆瑞醫藥的前十大流通股東名單;另一股東有沃投資也在去年減持了公司約904.85萬股股票,減持比例達1.45%。
總結恆瑞醫藥在二級市場“失意”的原因,首先離不開大環境的影響。
在經歷了2021年初的短暫“牛市”之後,A股整體表現一直不佳,而醫藥股更是被低迷情緒籠罩。同花順iFinD數據顯示,在31個申萬一級行業指數中,醫藥生物在2021年的跌幅以23.21%排在全行業的第二位;從估值水平來看,其市盈率更是回落至十年來的中下水平。
有數據統計,隨着股價的一瀉千里,很多藥企已經跌回B輪,甚至A輪融資的價值。今年2月在港交所IPO的樂普生物,發行價更是直接低於公司C輪融資時的價格。
市場情緒只是一方面,更不容忽視的是恆瑞醫藥自身發展遇阻。
今年4月,恆瑞醫藥公佈了2021年度業績。報告期內,恆瑞醫藥實現營業收入259.06億元,同比下降6.59%;淨利潤45.30億元,同比下滑28.41%;扣非淨利潤42.01億元,同比下滑29.53%。
值得注意的是,這是恆瑞醫藥自2000年上市以來首次出現營收與淨利雙雙下滑。
背後原因,與“集採”和國家醫保談判導致的產品價格大幅下降有關。
恆瑞醫藥在財報中提到,自2018年以來,恆瑞醫藥中選國家集中帶量採購的仿製藥共有18個品種,中選價平均降幅72.6%。其中,2020年11月開始執行的第三批集採涉及的6個藥品,銷售額19億元,報告期內下滑55%;2021年9月開始陸續執行的第五批集採涉及的8個藥品,2020年銷售收入44億元,報告期內下滑37%。
國家醫保談判方面,藥品價格降幅則更大。數據顯示,自2021年3月1日開始執行醫保談判價格以來,恆瑞醫藥的主要產品卡瑞利珠單抗(PD-1)價格降幅高達85%,艾司氯胺酮價格降幅也達到68%。
仿製藥面臨降價壓力,恆瑞醫藥將更多的目光投向創新藥方面,但這很難一蹴而就。
創新藥本就是“十年磨一劍”的行業。一位長期關注醫藥領域的投資人告訴投中網,一款創新藥從研發到最終上市大概需要8-10年左右,即使是“瘋狂砸錢”縮短週期,最快也需要6年,而在此期間,產品並不能為公司帶來收入。
另一方面,隨着創新藥同質化競爭加劇,為了應對內卷,藥企也不得不通過砸錢搞研發來提高自身的競爭力。財報數據顯示,僅2022年第一季度,恆瑞醫藥投到研發上的費用就超過10億元。
更重要的是,即使是投入了時間和資本,藥品研發成功與否仍是個未知數。據德勤數據顯示,近年來創新藥研發的成功率正逐漸下降,研發投資回報率也在2019 年降至1.50%,2020 至2021年才略有回升。
對此,恆瑞醫藥也在年報中直言:“公司的發展正遭遇較大業績壓力和轉型挑戰。”
業績下滑和轉型難的雙重壓力之下,恆瑞醫藥試圖扭轉頹勢,並明確了未來兩大戰略:一是創新,二是國際化。
這兩件事都是“慢功夫”,想借此快速重建投資者的信心並非易事。就拿出海來説,恆瑞醫藥實施出海戰略至今已經超過16年,但海外收入只佔很小的一部分,僅有2%。
一位關注醫藥行業的投資人表示,目前二級市場對恆瑞醫藥的‘負面情緒’,不單單只是大環境和公司業績下滑的影響,一定程度上還有對公司未來想象力的質疑。“作為恆瑞這麼大規模的藥企來説,目前還是太保守了,只依靠內生性增長很難達到投資者的預期。”
顯然,恆瑞醫藥似乎也意識到了這一點,做投資,或許就是它目前想到的能快速豐富管線、提高估值、提升市場預期的新武器。
“藥茅”拿起投資武器,時機正好
放眼如今藥企在資本市場的處境,可以用一個“涼”字概括。但對於恆瑞醫藥來説,或許不失為一個好時機。
為什麼這麼説?
通常,行業低迷也意味着投資機會正在醖釀。醫藥行業下行已經成為事實,尤其是在二級市場,IPO中止、上市破發、估值倒掛的現象屢見不鮮。
有業內人士向投中網分析稱:“過去兩年醫藥行業是存在泡沫的,整體估值虛高,但因為國家集採和醫保談判等影響,醫藥板塊整體正在迴歸理性。”他預判,這個下行週期將持續18-24個月。
下行週期,也是價值迴歸的調整期。對於剛剛入局的恆瑞而言,接下來是拿下合理資產價格的好時機。
此外,醫藥投資在一級市場的遇冷,同樣為恆瑞醫藥做投資降低了資本門檻。
從募資端來看,2019-2020年曾是募資高峯,投資機構子彈充足。一位醫療行業獵頭告訴投中網,當時一些大基金對於醫藥項目的爭搶很兇,面對一些熱門賽道,甚至不看BP,直接all in。
但是當“募資難”成為全行業的共同難題,機構們的態度明顯發生了變化。“現在大家都不投醫藥,轉投其他行業了,即使是一些醫藥專項基金,數額也都不大。”上述獵頭表示。
此外,我聽到的消息是,像啓明、禮來亞洲這些此前在該領域態勢積極的頭部基金,現在也在減少在醫藥項目上的投資。
“去年二級市場醫藥板塊股價的持續下跌,讓一些佈局Pre-IPO輪的機構損失慘重,今年以來明顯感覺大家對於創新藥的投資更加謹慎了。” 一位關注醫藥行業的投資人告訴投中網,“當市場環境好的時候,機構還有資金和耐心,但現在大家手裏的子彈都不充裕,投資創新藥又像‘開盲盒’一樣,加上二級市場的影響,整個創新藥行業都很冷,反正我身邊的人都不看了。”
機構投資收緊,直接影響的就是創新藥企的融資。上述獵頭告訴投中網:“現在包括自免、幹細胞等一些此前熱門的賽道,都處於加緊融資的狀態,但融資整體很難。”
買方數量在減少,又有大批創新藥企拿不到融資,這一背景下,對於恆瑞醫藥這樣的大型藥企來説,此時通過投資/併購來擴充管線、加固護城河不失為一個好機會。
另一方面,復星醫藥的表現或許也有參考作用。
眾所周知,復星醫藥正是靠頻繁的資本運作成長起來的,甚至被戲稱為醫藥界的“PE”。同花順數據顯示,過去一年半時間裏,在市場普遍低迷的情況下,復星醫藥股價下跌約20.67%,不但遠低於恆瑞醫藥超7成的跌幅,也低於行業23.21%的平均水平。
當然,復星醫藥相對穩定的背後,一定程度是受疫苗利好影響,但不可否認的是,大規模、多元併購的發展路線也為這家公司的規模增長,以及在下行環境時提振市場信心起到了關鍵作用。
今年以來,復星醫藥仍在積極佈局投資業務。年初,復星醫藥控股子公司大連復健、寧波復瀛與關聯方復星高科技及其他投資人大連融達、旅順國投簽訂《目標基金合夥協議》,擬共同出資設立目標基金。公司表示,通過對目標基金的投資,旨在挖掘醫療器械、醫療科技及相關領域優質的初創型、早中期創新型企業標的,獲取投資回報,並拓寬與創新產品和技術的合作渠道、推動優質項目導入。
隨後不久,復星醫藥再次公告參與投資情況,此次公司通過控股子公司/企業星盛復盈、寧波復瀛與關聯方復星高科技及其他投資人蘇州天使母基金簽訂《目標基金合夥協議》,擬共同出資設立目標基金。公司表示,此次通過對目標基金的投資,旨在挖掘生物醫藥和醫療健康行業領域內的早期(以處於種子期、初創期階段為主)企業標的,獲取投資回報,並拓寬與創新產品和技術的合作渠道。
不過,也有業內人士向投中網提出了擔憂,他表示:“復星醫藥和恆瑞醫藥本質不同,前者本來就是資本,對這一套駕輕就熟,而恆瑞更強調的研發,理念就是自研,很難馬上就能伸手去做併購,做投資初期難免會遭遇水土不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