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騰訊投資正在起變化

由 弓四清 發佈於 財經

採寫/財經故事薈

觀察騰訊有兩扇窗口,一是內生業務,二是對外投資。

5月18日,在騰訊一季度財報電話會上,騰訊首席戰略官詹姆斯·米歇爾在回應投資問題時表示,騰訊投資策略仍然有效,未來會分析更多的宏觀政策,隨時跟進最新趨勢,優化投資的佈局和方向。

我們通過分析IT桔子、胡潤研究院等數據資料發現,騰訊投資的“最新趨勢”已經成型,並於兩個戰場形成了不同的打法。在國內,騰訊加大了支持實體經濟的投資力度,撬動芯片等科技創新;在海外,騰訊加大了對獨角獸企業的爭奪力度,提升國際競爭力。

最近10筆投資折射4大趨勢

截止騰訊發佈一季度財報當日,IT桔子統計了騰訊最近參與的10筆投資,在未去重的分類口徑下,可以折射出以下四大趨勢。

第一,押注硬科技等實體經濟創新,合計9筆。其中3筆投向了企業服務行業,涉及的子行業為處理器芯片、量子計算與人工智能;兩筆投向了先進製造行業,涉及的子行業均為新能源;兩筆投向了汽車交通行業,涉及的子行業為交通出行與車聯網;兩筆投向醫療健康領域,包括投資一家疫苗加強針研發公司。

這些科技創新領域,典型特點是資金密集,投入巨大,研發週期長,回報週期久,投資風險高,板凳要坐十年冷。

騰訊之所以主動加碼,在期望投資回報的同時,推測還基於兩大考量,一是看重投資的社會創新正面外部性,二是順應國家宏觀政策。國務院2020年提出的集成電路等產業政策目標是,中國芯片自給率要從2019年的30%,提升到2025年的70%。

只有舉國之力與市場之手打好各施所長的配合戰,中國才有可能儘快療愈“缺芯少魂”之痛。

第二,投資成長性頭部初創企業,合計7筆。其中4筆投向了估值10億美元以上的獨角獸企業,從以色列、菲律賓分別捕獲一家海外獨角獸;一筆投向了估值10億人民幣-10億美元之間的國內千里馬企業,另外兩筆分別投向了國內專精特新、科技型中小企業。

第三,助力科學家創業型企業,合計兩筆。其中一筆投資了雲豹智能,這是一家專注於雲計算和數據中心數據處理器芯片(DPU)和解決方案的科技公司,創始人兼CEO為美國麻省理工學院講座副教授蕭啓陽,在半導體行業浸潤20餘年。還有一筆投給了圓因生物,兩位聯合創始人均為生命科學領域的科學家,其中53歲的魏文勝系北京大學教授。

第四,參與政府引導基金項目,合計兩筆。其中一筆投資了巨灣技研,這是廣汽集團首家內部孵化的獨角獸企業,即將量產超級快充鋰電池。騰訊等民營投資機構與南粵基金、廣州基金兩家政府引導基金共同投資了10億人民幣。而在投資雲豹智能時,騰訊是與深創投並肩作戰。

支持實體經濟的投資佔比超過傳統核心業務

統計顯示,最近三年多來,騰訊支持實體經濟發展的投資數量佔比,逐年攀升。

僅2021年,騰訊就投資了52家企業服務類創業公司,環比增長86%,涉及雲服務、人工智能、大數據、集成電路、自動駕駛、智能製造、工業互聯網等多個硬科技子行業。

尤其是在芯片這一“卡脖子”的技術領域,騰訊分別投資了攻堅GPU的摩爾線程、攻堅DPU的雲豹智能、攻堅交換機芯片的雲合智網。

騰訊通過投資支持實體經濟的力度越來越大,除投資企業服務這一賽道之外,還在支持本地生活、電商交易等數實融合領域的科技公司,以及增加對醫療健康、先進製造、汽車交通、智能硬件等傳統行業創業公司的投資力度。

例如在2021年,騰訊支持上述實體經濟領域的投資為88起,創下歷史新高,同比2020年增長了51%。

統計還顯示,騰訊支持實體經濟的投資數量,已經連續三年多超過了圍繞遊戲、文娛、社交、廣告、金融科技等傳統核心業務的相關投資。以被投公司數量計算,2019年至2022年5月18日,騰訊支持實體經濟的相關投資總數佔到同期投資總數的47%,超出傳統核心業務相關投資6個百分點。

來自IT桔子的統計顯示,2019年以來,騰訊延續一貫的投資風格,投資但不控股的比例高達96%。

有人認為,此舉促成了騰訊投資生態圈的繁榮,但相比並購而言,投資但不控股的顯著弊端在於,被投公司保持着獨立的經營自主權,騰訊只能眼睜睜看着所謂的“小弟”成長為卧榻之敵。

例如騰訊持股快手17%,但快手在短視頻市場上是微信視頻號主要的競爭對手。

再如B站,同時接受了騰訊、阿里的投資,但它的彈幕評論內容對這兩位股東都不太友好。

事實上,正在加重“遊戲癮”的B站,還是騰訊遊戲業務的主要對手之一。自2022年以來,B站先後投資近10家遊戲公司,2021年,這一業務對B站營收的貢獻率高達26.27%。

全球爭奪獨角獸,提升國際競爭力

騰訊的投資觸角已經深入海外市場,當然,阿里、字節等同行概莫如此。

而中國企業全球投資,也得到了宏觀政策的明確鼓勵。

去年7月,商務部、中央網信辦、工信部印發的《數字經濟對外投資合作工作指引》(以下簡稱《指引》)指出,“加強數字經濟領域的對外投資與合作,將有助於促進技術自主”,“有利於中國企業參與重塑全球產業鏈,鞏固國家發展優勢”。

一個基本共識是,估值超過10億美元的獨角獸企業數量,是觀察一個國家的創新能力、活力和生態指標的關鍵指標之一,也是一個國家產業和經濟轉型升級的重要推動因素。

誰能投資這些獨角獸,則能在未來一二十年的創新比拼、產業角逐、國際競爭中佔據上風。

多年以來,在全球投資中端坐主位的“一哥”是美國,如今,其最強勢的挑戰者來自中國。

胡潤研究院發佈的《2021全球獨角獸投資機構Top10》顯示,7家美國投資機構霸榜了全球(含中國)絕大多數獨角獸。

中國企業絕非“陪客”角色,2021年,留在上述榜單上的,除日本軟銀之外,來自中國的騰訊和高瓴,各自在全球投資了68家獨角獸。

中國獨角獸的投資爭奪戰事關科技創新主導權,中金、高瓴等專業風險投資機構與BAT等互聯網投資軍團協同作戰,在與紅杉、軟銀等海外風險投機構競爭時基本打成平手。截至2021年底,高瓴累計投資了52家,騰訊則是41家。

在與美國投資機構爭奪海外(除中國)獨角獸時,騰訊也是最為活躍的玩家之一。

據胡潤研究院統計,截至2021年底,騰訊作為中國投資機構中排名第一的海外獵手,累計投資了27家海外獨角獸,其中就包括全球頂尖的虛擬引擎技術創業公司Epic Games。

IT桔子統計顯示,2022年初至5月18日,騰訊大幅升級了針對海外獨角獸的爭奪力度,投資觸角7成伸向美國、法國、英國、以色列、澳大利亞等發達國家的頭部初創公司。

這些海外獨角獸的投資競爭一直很激烈,與騰訊一起躋身融資陣營的海外機構,包括紅杉、老虎基金、Coatue等美國頭部風投,日本則是軟銀,阿布扎比投資局、新加坡政府投資公司等國家主權基金在列。

總之,脱虛向“實”,不唯控股,着眼長期,由“內”而“外”,已經成為了騰訊投資的“新路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