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發達經濟體對美加息各懷心思

由 烏雅建義 發佈於 財經

  在美聯儲上週宣佈加息之後,一些國家緊跟美聯儲步調作出調整。同時,歐日等發達經濟體囿於政經形勢的種種桎梏,應對美加息時各懷心思,政策出現分化。

  當地時間3月16日,美聯儲結束為期兩天的貨幣政策會議,宣佈上調聯邦基金利率目標區間25個基點到0.25%至0.5%之間。美聯儲預計,不久將減持美國國債、機構債和機構抵押貸款支持證券,並開啓縮減資產負債表進程。有分析認為,美國貨幣政策收緊往往引起融資成本上升、金融環境緊縮、國際資本外流等問題,有可能在經濟缺乏韌性、金融體系抗風險能力較弱的經濟體引發嚴重金融危機。同時,美加息可能加劇美國債務風險,增加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償還美元債務成本,推高全球債務違約風險。

  為對沖風險,美加息後多國紛紛跟進。3月16日,巴西宣佈將基準利率上調1個百分點,從10.75%上調至11.75%,僅次於2017年4月12.25%的高位。沙特、科威特、巴林、阿聯酋等中東地區國家也紛紛上調有關利率。發達經濟體中,英國於3月17日宣佈將基準利率從0.5%上調至0.75%,而加拿大、新西蘭等國早在半個多月之前就已紛紛宣佈加息,以提振經濟應對通脹。

  不過,並非所有發達經濟體在貨幣政策上都選擇緊跟美聯儲腳步,日本和歐洲的態度就有明顯差異。

  3月18日,日本結束貨幣政策會議後宣佈繼續維持當前貨幣政策寬鬆力度,維持現行利率水平不變。這與英美甚至歐洲都有明顯差異。分析認為,一方面,日本經濟復甦受到新冠變異毒株疫情仍可能擴大和能源價格高企等因素衝擊,尤其是俄烏衝突引起的國際市場動盪、大宗商品價格大幅上漲等對日本經濟的影響極不確定。另一方面,多年來困擾日本經濟的主要難題是通縮,即使是最近6個月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持續上升,2月份同比增長僅為0.6%,加息訴求並不迫切。因此,正如日本央行行長黑田東彥所言,在上述背景下日本不需要也不適合收緊貨幣政策。

  歐洲央行對貨幣政策態度近期變化較大。2021年12月,歐洲央行宣佈將如期結束應對疫情的緊急資產購買計劃,歐洲央行行長拉加德當時堅稱2022年加息“可能性很小”。然而進入2022年後,全球關於美聯儲加息的預期陡然提升,俄烏衝突推高能源和商品價格並引發連鎖反應,對歐元區經濟活動和通脹產生實質性影響。為此,歐洲央行3月10日決定縮減常規資產購買計劃下的購債規模,並暗示結束購債後將逐步加息。雖然拉加德稱此舉主要是“在高度不確定的情況下增加政策靈活性”,不希望被理解為加快貨幣政策正常化,但鑑於2022年歐元區通脹預期被大幅上調至5.1%,加上美聯儲加息“靴子”落地,歐洲央行年內加息可能性已大幅上升。

  歐洲對加息欲拒還迎有苦衷。3月15日,歐盟委員會執行副主席東布羅夫斯基斯表示,儘管經濟基本面尚好,但對俄羅斯實施的經濟制裁以及俄方反制措施將對歐盟經濟產生影響,能源和大宗商品價格不斷上漲、供應鏈中斷,都將對CPI和投資產生負面影響,嚴重衝擊歐盟經濟增長前景。東布羅夫斯基斯道出了歐洲眼下的難處,除了能源之外,意大利、德國、挪威等國甚至已出現糧油、藥品等生活物資的搶購風潮。由於形勢極不確定,影響到對歐洲經濟的全面評估,歐洲央行準確把握利率調整節奏的難度正在增加。

  多年來,歐洲在美國策動下推進北約東擴,不斷激化與俄方矛盾直至引發嚴重衝突,還追隨美國步調對俄發起多輪經濟制裁。然而,歐洲緊跟美國的後果是,直接承受了對俄製裁的主要“反作用力”,能源和糧食供應愈發緊張,資本外流跡象出現,今後還不得不面對難民等一系列容易引發歐洲內部對抗和分裂的難題。反觀大洋彼岸的美國,雖是借北約機制煽風點火的始作俑者,卻置身事外坐收漁人之利。不知歐洲各國袞袞諸公,究竟是圖個啥呢?(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連 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