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我們這代人的危與機

由 解洪海 發佈於 財經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培風客 (ID:peifengke),作者:奧德修斯的凝望,題圖來自:視覺中國


去年底,貝萊德做了一個2022年的展望,那篇文章是從股債相關性和回報率開始的。



文章的意思是,2021年,是比較罕見的股票在漲、債券在跌的年份。認為從1977-2021年裏面,大部分時候我們都處在右上角那個股債都漲的區間。那麼2022年不用那麼悲觀。


我記得當時還在知乎的時候我就用了這個圖,然後我説,至少從一個喜歡歷史的人的角度,這個左上角的象限非常糟糕。因為2013年之後就是新興市場的2015危機,1999年之後就是科網泡沫,2005年之後就是次貸危機。


而1999年、2015年、2006年,和今年2022年一樣,聯儲都有加息的動作:


  • 1999年聯儲加息的時候直接把道瓊斯的漲幅和大蕭條前對比,説現在情況已經很糟糕了。


  • 2015年,耶倫面對一個下跌的油價也要加息。


  • 2006年加息是已經走到了盡頭,加息一旦加不動,銅價就見頂了。目前美國長端也有點漲不動,銅似乎也有點搖搖欲墜。


這個也不奇怪,如果不是通脹,聯儲不會加息,而如果有了通脹,先拋債券也沒錯,所以債券跌股票漲的時候,在經濟週期裏面往往都發生在偏後的階段。


我們來回顧一下2008年的故事,其實從2006年聯儲加息加不動開始,經濟就已經有點疲態了,銅已經漲不動了,中國增速最好的時候也過去了。2006~2007年一些信用風險開始發酵,那個時候是美國的房地產。然後油價一直在漲,即便銅價漲不動了油價也一直往上。這點也不奇怪,因為油更貼近生活,更貼近消費,反應更遲緩。


2008年6月~7月,油價達到了一個至今都沒有打破的高位,當時聯儲已經沒有在加息了,但同時聯儲也不想降息,因為他覺得油價還很高。等到2008年9月份之後,大的危機爆發,聯儲才開始了火力全開模式。在2000~2008年的週期裏面,我們先後經歷了:


  • 1999年~2000年科網泡沫破裂,資金開始從互聯網開始向實體經濟轉移。


  • 2001年中國加入世貿組織,美國911危機之後經濟開始觸底反彈。


  • 2003~2005年,黃金年代,大宗商品價格上漲,股票價格上漲。聯儲在2004年開始頂着下行的PMI加息。


  • 2006年加息不動,銅價見頂。


  • 2007年~2008年油價上漲,危機發酵。


  • 2008年秋天,危機爆發。


而2022年現在的情況就比較頭疼,我們先看下大情況,之後再做對比:



藍色線條代表經濟情況,很糟糕,但和2012年歐債危機,2015年新興市場危機比起來都還算好的,主要因為歐美的經濟目前依然是過熱的。但趨勢已經很不好。


黃色線條代表的市場情況,就非常糟糕了,基本上已經達到了過去12年最差的水平,就比2008年好一點。


所以在這樣的情況下:


  • 中國的政策救助目前依然不太情願,因為擔心後面歐美的需求下滑帶來更大的危機,想節省彈藥。


  • 市場情況已經非常糟糕,會有一些反彈的聲音。


  • 歐美的政策目的就是壓制需求把通脹幹下來。他們會覺得經濟還可以,還有向下的空間。


如果你不相信經濟可以在現在這個時候反彈。換句話説,未來就兩種情況了:


  • 經濟繼續往下,市場和經濟脱鈎,經濟下市場反彈。


  • 經濟繼續往下,市場和經濟不脱鈎,一個新的信用風險爆發。


目前大部分企業債的利差依然沒有到2012或者2015年的水平,更遑論2008年,但利潤的增速下滑是看得到的,目前海外因為疫情解封后的消費復甦如果不可持續(參考中國的經驗),那麼信用風險現在絕對沒有到可以掉以輕心的時候。


所以,如果説要在股票、利率債、信用債這三個東西里面,挑一個去看,我自己覺得要抄底最好的其實是利率債。股票的話,你要麼相信這一輪經濟不會爆發2008年那樣的危機,要麼你要找一個可以活過2008年危機的東西。


我們來回顧一下這一輪的情況:


  • 2020年3月,疫情衝擊,全球市場危機。


  • 2020年4月底,中國疫情控制良好率先走出危機控制,經濟開始復甦。


  • 2020年5月到2021年3月,中國高增速+美國低利率創造了中概股最輝煌的時候。


  • 2021年5月,銅價上漲中止。


  • 2021年12月~2022年3月,油價在銅價相對萎靡的時候繼續衝高。


  • 2022年3月,聯儲開始加息。


有兩點不同:


第一,這一輪週期是mini cycle,非常小的一次週期,因為疫情的衝擊是快速的,然後發錢帶來的消費反彈是快速的,這一輪經濟復甦的速度是過去40年最快的。所以你感覺這是一個很緊湊的週期。從蕭條到復甦很快,從復甦到過熱很快,從過熱到有需要救助也很快。財政部兩年前發了特別國債,現在又發現需要發力了。


第二,聯儲確實慢了,在上一輪週期裏面,聯儲早就應該開始加息了。至少在2021年5月銅價見頂之前應該開始。



同樣在一個簡單的模型裏面,聯儲應該在2021年春天就開始加息。和之前的結論是一致的。


所以我們發現最近很多聯儲官員的指責是非常有道理的,而且這個道理是通用的。


如果你明知道已經出問題,然後還想着等一等,等事情自己好起來,可能等到事情好起來的時候,需要救助的量比一開始要大很多。越拖,需要的救助的量就越大,最後如果拖到救助量超過了能提供的量,情況就很難辦。


鮑威爾説通脹是暫時的,大洋彼岸的國家相信疫情後經濟會自然恢復。真的是旗鼓相當的對手。


結果呢?


鮑威爾開始拖拖拉拉,不希望太鷹派,現在發現必須連續3次每次加息50bp才能拯救經濟。如果你和去年的鮑威爾説他要在三個月加息150bp他肯定笑你是個傻子。


同理可知……


所以我覺得如果你在中國市場,你説你要超配股票,低配信用債,我覺得是有邏輯的,你在賭一個風險事件之後的超預期救助。但前提是你能撐得過去中間潛在的波動。


最後我想簡單分享一個有趣的東西,也感謝之前一位讀者的留言,在台州讀薩繆爾森那篇文章裏面,介紹了一個國家在謀求技術的時候,會傷害到另一個國家的利益。自由貿易並不是萬能的,中美終有一天會發現全球化站在自己的對立面。


而這一天已經來臨了。


如果説,按照時間順序,美國在全球化的受益程度,是03210這個順序,美國一開始生產飛機和襪子,把襪子分包給中國之後,利潤開始降低。最後美國決定還是自己生產飛機和襪子,回到了剛開始的時候,從0到0。這個過程中,美國的增速降低,美國的保守思潮越來越多,但回到過去不一定是回到好的過去。比方説:


70年代是0,90年代是3,00年代是2,10年代是1——20年代是?


然後在20年代,美國擔心自己回到0,想回到00年代或者90年代,一不小心用力過猛回到了70年代。然後發現高通脹又來了。沒有全球貿易就沒有低質易耗品。


那麼中國呢?


首先你會發現,科技的發展是如此重要,在薩繆爾森的猜想裏面,中國如果不能生產自己的飛機,結果就是01230。從一無所有,到逐漸擁有一切,然後又回到原點。如果沒有自己的高端產業鏈,沒有自己的軍隊,最後的結果不會太好。


今天的中國已經有了一些不錯的產業鏈,也有了自保的能力。所以我們提出要L型,L型的意思就是012333333下去。這需要的是什麼呢?


這需要兩點:


  • 要麼在國內建立起高聳的科技壁壘,至少在某些全球必須的產業鏈上,中國擁有核心地位,至少自給自足。目前看這還在做。


  • 要麼我們去海外投資,當年美國不也是0123 ,然後3210麼,找一個便宜的地方去投資,去建立產能,去把利潤放在國境線以外。


這東西説起來簡單做起來難。最難的有兩點:


  • 過去我們整個社會,都是在0123這樣的過程中建立起來的,我們的組織結構,社會意識,都是朝着增長去的,從1到2,從2到3。不説從3到0的可能性,從3到3的可能性都需要很大程度的重構思想和結構。


  • 日本、韓國,東亞模式的另外兩個大哥,有一個共性,就是在0123過程中,財閥都喜歡在3的時候去問鼎,而這一點的結果是很可怕的。


從這個角度來説,2008年,其實如果你仔細思考一下,可能比2022年還有一點好,就是當時美國還只走到了0321這個過程中的2,中國也只走到了0123這個過程中的2。


此時此刻,我想美國不甘心在全球化中長期處於逆差,中國在全球化結束的過程中也不甘心讓渡自己的份額。


我們這代人某種意義上,命途多舛而責任重大。


如果實在要説,我覺得有幾點是值得思考的:


  • 不能因為0123就想着4最後變成了0,因為全球化的見頂是一個事實,國際環境已經不是以前那個樣子了。


  • 我們怎麼去説服過去40年0123狂飆中建立的那些一切。經濟增速不可持續是一個事實,但如何去應對這個事實,需要的機制和結構似乎依然還沒建好。


昨天我看了一個文章叫做《民族的四季》,我覺得寫得超級好。


一個民族,以75年為一個週期,不同時間出生的人性格是不同的,面對的國家的命運也是不同的。


國家成立初期,處在春天,往往是內部調整和改革更多。


國家成立25-30年之後,處在夏天,往往完成內部改革開始對外擴張。


國家成立50年之後,處在秋天,往往是制度的弊端開始顯現。


最後是冬天。


以日本的例子,在民族的春天,1868年明治維新~1894年甲午戰爭期間出生的人,大部分會經歷民族的冬天,或者當然你可以反過來説,東條英機出生在1884年,所以他會造成民族的冬天。


在民族夏天出生的人,無論是1900年附近出生的松下幸之助,本田宗一郎,他們出生在巔峯,出道後就發現情況越來越差,經歷了民族的秋天和冬天之後,卻往往歷經磨難,在下一個民族的春天創造偉業。


我有時候在想啊,1906年出生的本田宗一郎,在他8歲的時候,他經歷了全世界全球化的第一次高潮,出口佔據了全球GDP的14%,然後等到他83歲的時候,1989年,他會發現全球化又一次回到了他8歲的水平。


當時他會怎麼想呢,兩年後他就去世了,但他創立的本田確實是一個全球化的品牌。


我不是一個宿命論者,但我看了很多90後感嘆説自己出生的時候就是國家增速最快的時候,長大的時候經歷了那麼多美好。


我只想説,也許這就是我們這一代人的宿命呢。也許時代給了我們年輕時候美好的記憶,然後在我們長大後剝奪了他,在很長的一段歲月裏,我們都要努力去追求童年的美好。這個天生的舉動會把民族從冬天拉回到另一個春天。而等到春天來臨的時候,我們作為在民族夏天出生的這代人,也走完了自己的一生。


這個故事對我來説,一點也不糟糕。


在春天出生的人可能創造了冬天,在秋天出生的人可能在冬天經受教育,在冬天出生的人顯然時選擇了Hard模式。在共和國最美好時期(1990-2010)出生的這一代人,有一天會按照自己小時候的記憶,把共和國帶回一個新的夏天。


至少我是相信的。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培風客 (ID:peifengke),作者:奧德修斯的凝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