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新京報網
新京報訊(記者 鄭偉彬 實習生 王雅晨)近日,“國家利益”網站發表文章《半導體短缺:美國願將技術競賽轉移至亞洲》(Semiconductor Shortfall: America Is Willingly Ceding The Technology Race To Asia)。在該文章中,作者阿蘭·託納爾森(Alan Tonelson)指出,為應對半導體的短缺,美國實際上將技術競賽轉移到了亞洲。
半導體短缺引發美國國內不安
半導體對國家技術競爭力至關重要。半導體的生產能力可以推動技術創新,使整個微電子行業能夠生產速度更快、功能更強大的產品。半導體在信息技術硬件的製造以及配套軟件應用方面發揮着重要作用,是製造更高性能的民用機械設備以及最先進武器系統的關鍵。
英特爾公司是美國最大的也是唯一仍在國內生產邏輯芯片的大型製造商。然而,英特爾最新的季度報告卻指出了該公司一些在半導體生產上嚴重的潛在技術缺陷,這些缺陷可能嚴重損害美國的國家安全。這引發了美國的不安。
英特爾不僅宣佈該公司無法大規模生產採用新一代性能改進技術的新系列芯片,而且有可能徹底退出半導體制造行業。這是英特爾連續2年未能推出新一代處理器。在產品週期不斷縮短的行業中,這種滯後會大大放大公司技術落後的長期成本。
半導體制造商沒興趣將製造重心放在美國本土
對於美國而言,即使英特爾退出半導體的製造,美國的經濟和軍事仍然能夠繼續使用世界一流的半導體產品。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另外兩家擁有領先半導體制造技術的公司分別來自中國台灣(台積電)和韓國(三星)。
不過,作者表示,雖然這兩個半導體廠商所在地是美國的亞洲盟友或對美國友好的地區,但因為它們所處的地緣位置,會讓美國沒有安全感。
與此同時,美國正在認真考慮發展國內半導體制造業。美國已經和台積電達成了協議,台積電將在美國亞利桑那州建立一家芯片工廠。7月,在兩黨的大力支持下,美國眾議院和參議院均通過了旨在重振國內半導體制造業的相關法案。
法案將為有關半導體的投資實行税收減免,授權一項100億美元的聯邦計劃以配合各州和地方政府對半導體制造業的激勵措施,並在美國國家標準與技術研究院制定一項新計劃以支持美國本土的先進半導體制造。
但作者認為,這些激勵措施不一定會持續下去,因為美國的半導體制造商非常“清醒”。即使是一直以來注重製造業的英特爾,也沒有多少興趣將製造的重心放在美國本土。對於這些公司來説,將製造環節轉移到國外,同時將研究、設計、工程費用加倍——這才是生財之道。
美國的半導體制造已轉移至亞洲
自1990年以來,美國在全球的半導體產能中的份額已經減少了一半以上(從37%降至12%)。根據美國工業貿易協會的數據,亞洲國家已經佔據了全球半導體生產的80%。
作者指出,雖然亞洲製造的爆發性增長是造成這種轉變的主要原因,但是美國生產的放緩也是重要原因。
在2001年至2007年的美國經濟擴張期間,美國計算機和電子商品的產量增長了160%, 但是在2009年至2019年的10年間,增長率下降到了73.68%。與此同時,自2001年以來,美國的半導體勞動力也縮水了近31%。
此外,美國企業將其製造轉移到海外也是造成這種現象的重要原因。
美國企業在亞洲的生產份額(41.7%)幾乎與美國本土份額(44.3%)一樣大。這種離岸外包的原因有二:首先,亞洲擁有全球半導體制造商的大多數客户。其次,該行業的大部分供應鏈現在也位於亞洲。
美國國內難以重建半導體供應鏈
每一個半導體芯片都包含數十億個比人類頭髮還細小的晶體管,並且這種晶體管還會越來越多,以處理越來越具有挑戰性的任務。
在美國本土重振半導體制造就意味着公司需要重新建立一條完整的供應鏈。這在美國目前以股東為導向的商業模式下並不容易做到。並且,讓美國半導體企業去全球化也是不太可能的。畢竟它們不願放棄亞洲的巨大市場。
而且,由於全球化觀點的“慣性”,美國各界普遍認為只要美國還能夠得到先進的半導體產品,就不必拘泥於它的產地。
不過,在作者看來,美國國內製造業的不斷萎縮,全球份額佔比的不斷下降,這讓人對美國工業的前景感到擔憂。
編輯:柯鋭 校對:盧茜
投稿、合作、聯繫我們:[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