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股比、更換董事長後,瑞信方正又擴充團隊發力投研業務,近來外資控股券商動作不斷,大沖擊來了?

財聯社(深圳,記者 鄒晨輝)訊,在今年6月初完成對瑞信方正證券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瑞信方正”)的增資,持股比例由33.3%提高至51%,正式取得在華合資證券公司的控股權後,瑞信如今又有動作。

今日(9月17日),瑞信在其官微透露,上週宣佈多項人事任命,任用11名證券研究人才,配合瑞信進一步加強在華業務佈局。

瑞信表示,新招聘的研究團隊將集體加盟瑞信方正,進一步擴大瑞信在投研領域的行業領先優勢,以此充實瑞信在華券商合資公司的整體實力。

在瑞信方正擴充團隊發力投研領域業務背後,今年來外資券商可謂動作頻頻,不少外資券商高管也出現變動。

其中,今年以來新設立外資券商就有四家,包括星展證券、大和證券等在內;而除瑞信外,瑞銀證券、摩根華鑫、高盛高華均作為外資方將合資證券公司持股比例提升至51%,實現控股。在人事變動方面,瑞信方正、摩根大通證券以及高盛高華的董事長今年來均出現變更。

提升股比、更換董事長後,瑞信方正又擴充團隊發力投研業務,近來外資控股券商動作不斷,大沖擊來了?

外資券商殺入中國市場,對券商會有何影響?華南某券商董秘辦人士接受財聯社記者採訪時表示,外資券商成立時間較早,相比中資券商有着更為豐富的經驗,在產品研發、業務創新等方面較為領先。在全球全市場的視野以及助力中國企業走向國際市場的跨境投行業務方面,外資券商也更有優勢。

以別國為例,興業證券一篇研報顯示,外資券商進入日本市場對本土券商的投行業務影響較大,尤其是國際業務。外資券商由於在全球併購經驗、總規模及單筆交易規模方面均具有極強的競爭力,在進入日本市場之初,一度使得日本本土券商黯然失色。

瑞信方正新動作,擴充團隊發力投研業務

隨着全球資本持續流入中國A股市場,納入全球主要股指的中國公司數量已逐步增加,中國A股市場對於國內外投資者的重要性和相關性已日漸提升。

面對這一趨勢,作為全球第五大財團同時也是亞太區三大證券經紀商之一,在華運營已有六十多年,在私人銀行、證券、投資銀行和資本市場等領域建立了一定優勢的瑞信可謂看在眼裏。

據瑞信9月17日在官微發佈的消息,此次新招聘的11名證券研究人才研究團隊將集體加盟瑞信方正,由中國證券分析師劉帥率領,以有效提升瑞信在消費、醫藥、互聯網、可再生能源、科技以及公用事業領域的證券研究實力。

瑞信稱,劉帥將作為董事並出任瑞信方正研究部主管,同時還將兼任中國公用事業和可再生能源板塊研究團隊負責人。加盟瑞信方正前,劉帥曾任職於瑞銀證券和高盛,未來他將與瑞信香港及中國證券研究部主管黃翔緊密合作,開闢獨特研究視角,結合瑞信的全球化、多元化業務網絡,挖掘具備商業價值的投資觀點。

對於此次人事任命,瑞信有關人士表示,新團隊的加盟將進一步擴大瑞信在投研領域的行業領先優勢,大力引進優秀人才顯示了中國市場在瑞信整體戰略佈局中的重要性,同時也是瑞信發揮其財富管理和投資銀行業務優勢、積極建構中國市場競爭力這一戰略規劃的必要組成部分。未來會繼續引才納賢,在這一重要市場搶佔人才高地,為中國的本土和海外客户提供全方位的金融產品和服務。

瑞信方正成立於2008年,總部設於北京。該公司致力於為中國本土客户提供一系列資本市場服務,包括A股、外資股、政府債券和公司債券的保薦與承銷以及相關財務顧問服務。2016年10月, 瑞信方正在深圳前海推出了證券經紀業務。

外資券商動作頻頻

實際上,在此次擴充團隊發力投研業務之前,瑞信已於今年6月,完成對瑞信方正的增資,正式取得在華合資證券公司的控股權,持股比例由33.3%提高至51%。

此外,瑞信方正的董事長也已更換,接任者為瑞信中國區副主席、瑞信方正現任董事胡知鷙。

瑞信方正上述動作頻頻的背景之一是,今年4月1日起,國內證券公司外資股比限制取消。

正因為此,除瑞信方正外,瑞銀證券、摩根華鑫、高盛高華均作為外資方將合資證券公司持股比例提升至51%,實現控股。

此外,新設立的外資控股券商也在今年加速入場,星展證券、大和證券、摩根大通證券、野村東方國際證券就是其中四家。由此計算,外資控股券商已增至8家。 而在人事變動方面,除瑞信方正董事長出現變更外,高盛高華近期官網更新顯示,由範翔出任董事長,這是高盛今年3月獲得高盛高華控股權後的首個重大高管調整。

公開信息顯示,範翔2004年就已加入高盛,在投資銀行部擔任經理。後曾短暫出走,2007年範翔重返高盛,擔任高盛(亞洲)有限責任公司執行董事,後升任公司直接投資部董事總經理,負責在中國以及亞洲其他地區的股權投資。

調整之後,高盛高華管理層分別為董事長範翔、總經理索莉暉、副總經理陸天、首席財務官孟秋、合規總監屠衞東、公司董事會秘書章靖等。

此外,摩根大通證券董事長今年也發生變動,原董事長李一辭任,由樸學謙接任。

公開資料顯示,樸學謙於2015年10月加入摩根大通,並於摩根大通證券成立後任職首席執行官。樸學謙曾任瑞銀中國區董事總經理,並協助瑞士銀行公司在中國組建了證券合資公司。他還曾負責招商局國際的企業戰略和開發,在此之前樸學謙還有超過8年的美國工作經驗。

而從目前各家的公開信息來看,外資控股券商目前取得的業務資格大多為3項或4項,普遍取得的業務資格包括經紀、承銷與保薦以及自營業務,取得資產管理業務資格的僅有野村東方與瑞銀證券。

提升股比、更換董事長後,瑞信方正又擴充團隊發力投研業務,近來外資控股券商動作不斷,大沖擊來了?

對券業有何影響?

對於外資券商的加速入場對國內券業的影響,有券商從業人士對財聯社記者表示,首先將會加劇人才的流動。

一家中型券商的債券交易員對財聯社記者表示,如果有條件的話,之後會考慮去到外資券商工作。其中原因是,外資券商更具備全球化視野,較為領先產品研發、業務創新更能吸引人。

那麼,外資券商又將在國內如何開拓業務?中泰證券研報認為,在傳統經紀業務方面,外資無成本優勢,預計差異化引流,因外資的渠道佈局和客户基礎薄弱;在財富管理方面,會是服務其全球高淨值和挖潛新增的重點;在投行和機構業務方面,因其經驗豐富,或將具有全球定價能力;在衍生品方面,外資券商具備複雜產品設計與交易能力,有產品定價權的爭奪能力。

以日本本土券商的投行業務為例,興業證券一篇研報顯示,外資券商進入日本市場對本土券商的投行業務影響較大,尤其是國際業務。1970年之前,日本證券行業基本被四大內資券商所壟斷。四大券商佔據絕大部分市場份額,包括82%的股票承銷份額,66%的債券交易份額,48%的股票二級市場交易份額,及53%的總利潤。但在1980年日本金融開放後,這一壟斷地位被打破。

興業證券研報稱,在債權融資方面,外資券商憑藉歐洲日元債的發行需求切入市場,債承市佔率最高達31.5%;在股權融資方面,外資券商市場份額約佔到三分之一。此外,在併購重組業務方面,外資券商憑藉跨境資源優勢佔據一席之地。外資券商由於在全球併購經驗、總規模及單筆交易規模方面均具有極強的競爭力,一度使得日本本土券商黯然失色。

在上述華南某券商董秘辦人士看來,外資券商確實在產品研發、業務創新等方面較為領先,在全球市場的視野以及助力中國企業走向國際市場的跨境投行業務方面也具備相對的優勢。但與此同時,國內券商也有自身的優勢。一方面,國內券商對於本土市場與規則更熟悉,有明顯的網點優勢;而在投行方面,前期客户與業務的儲備更豐富。此外,在經過多年學習,國內券商專業能力也不弱於外資投行。

上述華南某券商董秘辦人士表示,就目前來看,外資券商有它們的優勢,但也有短板。它們對於國內的規則還不是太適應,所以現在外資在很多領域其實涉獵還不多,這幾年很少在業務上跟他們有直接的競爭。

興業證券研報分析稱,金融市場開放是大勢所趨,未來隨着外資券商持續擴容,短期內可能會加劇行業競爭,長期來看有望發揮“鯰魚效應”,推動國內券商提升自身競爭力,逐步與國際市場接軌。同時,外資券商在產品研發、業務創新等方面為國內證券業注入活水,有助於加快本土證券業的改革創新速度,進一步完善業務鏈。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139 字。

轉載請註明: 提升股比、更換董事長後,瑞信方正又擴充團隊發力投研業務,近來外資控股券商動作不斷,大沖擊來了?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