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丨吳聲
出品丨鰲頭財經(theSankei)
日前,三全食品(002216)發佈業績預告,預計前三季度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5.48億元-5.83億元,公司非經常性損益對淨利潤的影響金額預計為17,300.00萬元,其中第三季度非經常性損益預計為3,482.58萬元。主要為子公司股權轉讓的相關收益、政府疫情期間為支持企業復產復工發放的穩崗補貼等補助資金。
作為速凍米麪製品的龍頭,三全食(002216)品風光的表象背後,處境已經越來越尷尬了。
1/3利潤為子公司
股權轉讓收益和政府補貼
近日,三全食品發佈公告稱,預計前三季度淨利潤5.48億元-5.83億元,同比增長370%-400%。
三全食品表示,報告期內,通過強化經營能力及改善管理效率,公司利潤率恢復並保持至正常水平,銷售收入的增長,實現了公司業績可持續的提升。
看似不錯的成績單,卻並未得到股東認可。
鰲頭財經注意到,就在上個月,三全食品發佈公告稱,公司收到大股東陳澤民先生及其一致行動人李冬雨女士出具的《股份減持計劃實施完畢告知函》,在上述減持區間內,陳澤民先生及李冬雨女士共減持公司股份11439452股,佔公司總股本的1.43%,股份減持計劃提前實施完畢,權益變動後陳澤民持股比例為9.29%、李冬雨不持有公司股份。公告顯示,本次減持價格區間29.42-27.13元/股,相當於本次減持套現合計約3.37億元。
並且,根據同花順金融研究中心資料顯示,同月裏,三全食品近5日陸股通資金呈現持續流出狀態,近5日北上資金累計淨賣出1.46億元,外資近期有持續流出的跡象。
明明業績大增,為何還遭“拋棄”?鰲頭財經梳理發現,三全食品盈利能力實際上並非公告中突飛猛進,利潤的重要來源也不是靠業務“掙”來的。
在前三季度利潤中,非經常性損益對淨利潤的影響金額預計為1.73億元,佔淨利潤的三分之一,主要為子公司股權轉讓的相關收益、政府疫情期間為支持企業復產復工發放的穩崗補貼等補助資金。
並且,第三季度單季預計歸屬淨利潤為9560.48萬元-1.31億元,同比增長243.61%-369.33%,增速明顯低於前三季度綜合值,也就是説三季度利潤情況實際上是不如上半年的。
花在品牌營銷上的費用
持續攀升為同期淨利14倍
作為國內速凍食品行業頭部企業,三全食品近些年業績增長乏力。
鰲頭財經梳理發現,2012年至2017年,三全食品分別實現營業收入26.81億、36.03億、40.94億、42.37億、47.81億、52.56億,淨利潤分別為1.4億、1.18億、0.8億、0.35億、0.39億、0.71億。
2018年和2019年,營收和利潤得以改善,同期分別為55.39億、59.86億元和1.02億、2.20億。
但同期,花在品牌營銷上的成本也隨之水漲船高。
2019年三全食品銷售費用15.91億,其中市場費用5.26億、業務費用5.32億、人員經費4.75億,這三項費用都與品牌推廣息息相關,三項累計加起來31.24億元,超過總營收的一半,為同期淨利潤的14倍。
三全食品利潤率偏低,已經成為不爭的事實。從2014年到2019年,三全視頻利潤率從0.83%攀升至的3.66%,雖然一路上揚,但速度太過緩慢,仍然是行業龍頭裏面墊底的那個,遠低於安井食品和惠發股份等超5%的淨利率。
長期以往,將會成為制約企業發展的重要因素,三全食品也認識到問題的重要性。今年,以湯圓、水餃等速凍麪點為主打的三全食品,正在佈局燒烤和火鍋市場,隨着家庭小型化、家庭烹飪便捷化、生活節奏加快,滲透率有望提升。
並且,該領域被看作食品行業藍海市場,不僅潛力巨大、毛利也相對常規品類要高一些,有望帶來更多的利潤空間。
同時,上個月開始,三全食品正式啓動經銷商推介大會,在重點佈局華東、華中、華北、西南的基礎上輻射全國,計劃面向約3000個經銷商,在全國佈局5000個以上的零售終端,試圖下沉市場,開拓更多市場份額。
從最新財報預告來看,三全食品轉型取得初步成效,但持續增長能力存疑,能否順利扭轉局勢,鰲頭財經將持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