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會在哪?金融街論壇熱議跨境投資新“鑰匙”
新華網北京10月22日電(何凡)全球疫情仍在持續演變,一些國家通脹水平快速抬升、政策退出預期升温、市場風格輪動加快,跨境投資面臨更多的不確定性,並受到國際投資者密切關注。10月20日-22日舉行的“2021金融街論壇年會”上,金融如何更好促進全球經濟持續復甦,跨境投資如何創新方式、獲取穩定收益,成為與會者熱議的話題之一。
在全球經濟復甦的背景下,因疫情中斷的跨境市場活動與投資佈局,正在逐步重啓、分化。
全球跨境投資從低位反彈
中國進出口銀行董事長鬍曉煉出席此次年會的“雙向開放與金融合作”平行論壇時表示,2020年,全球跨境金融組合投資規模增長10%,而包括綠地投資和褐地投資在內的全球FDI(即外商直接投資)規模,則鋭減了近三分之一,為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的最低水平。2021年,FDI有所反彈,但能否恢復到以前的水平,還需進一步觀察。國際產業投資對全球經濟穩定復甦和健康發展至關重要,金融業開放與合作是以服務實體經濟為導向的,需要為產業資本跨境流動、為提升實體經濟的發展效能、為滿足人民更美好生活的需要提供更有力的支持。
這場平行論壇,由中投公司參與承辦,以線上線下形式,彙集了法國前總理讓-皮埃爾·拉法蘭、德國前總理格哈德·施羅德、商務部副部長任鴻斌、中國銀行行長劉金等眾多國內外前政要、官員及金融機構高管。他們認為,後疫情時代,通過加強金融合作促進供應鏈、產業鏈對接互融,具有重要意義。中國持續推動更高水平對外開放,不斷改善營商環境,為外國投資者帶來了更多機會。全球主要國家應共同推動金融雙向開放,加強國際合作,攜手打造更加緊密、穩定的全球經濟循環,促進全球經濟可持續復甦。
中投公司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彭純指出,受主要國家大規模刺激政策和疫苗接種提速等因素支撐,世界經濟持續修復,全球主要資本市場取得較好表現。據聯合國貿發會議最新預測,2021年全球經濟將增長5.3%,為近50年來最快增速,這對於世界各國以及國際投資者來説無疑是個利好消息。但我們也必須清醒認識到,世界經濟復甦的勢頭還很不穩固。
在彭純看來,面對紛繁複雜的國際形勢,國際合作和對外投資機遇與挑戰並存,全球經濟發展和國際經濟合作將面臨“三變”和“三不變”:一是“全球化”可能繼續被挑戰和修正,但自由貿易的大勢不會變;二是“經濟自主化”可能在部分敏感行業表現突出,但全球產業合作、互利共贏的潮流不會變;三是產業鏈供應鏈“斷鏈”的方式、領域可能還會不斷翻新,但中國以超大規模市場為世界經濟持續注入動力的進程不會變。
最新數據印證了他的觀點。今年1-9月,我國非金融類實際利用外資達1293億美元,同比增長25.2%。同期,我國非金融類對外直接投資807.8億美元,同比增長2.4%;新籤合同額1596.2億美元,同比增長6.2%,繼續保持平穩健康發展。
“當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世界經濟復甦艱難曲折,全球治理體系面臨重塑,但各國走向開放、走向合作的大趨勢沒有改變,中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也沒有改變。”商務部副部長任鴻斌指出,在利用外資上,中國在投資、貿易、金融等方面推出一系列創新舉措,加大金融業的開放力度,全部取消金融業對外資的股比限制。2018年以來,中國共批准外資來華設立了100多家銀行、保險和證券機構,越來越多外資金融機構正積極融入中國市場。
中國市場開放帶來更多機遇
疫情下全球金融市場波動加劇,但中國金融對外開放的步伐並未停頓,外資金融機構百花齊放,外資流入明顯增多。今年上半年,境外投資者增持包括股票、債券、存貸款在內的境內人民幣資產達到1.27萬億元,顯示出中國金融市場的巨大吸引力。
10月19日,備受期待的“跨境理財通”業務試點在粵港澳大灣區正式落地;9月24日,內地與香港債券通“南向通”業務上線運行;加上平穩運行多年的“滬港通”“深港通”“滬倫通”……這些跨境互聯互通的機制推出並不斷優化,使得跨境投融資便利化顯著增強,也為銀行業優化金融服務供給,探索金融產品創新,深化國際金融合作,帶來了更多可能性。
“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為銀行業服務實體經濟帶來更多機遇,金融業雙向開放為銀行業服務實體經濟提供了更豐富的工具。”中國銀行行長劉金表示,雙向開放將不斷推動中國銀行業走向新的經營時代。未來,中國銀行業需要不斷提質增效,持續優化新型經營管理體系,加速構建現代金融產品體系,深度參與全球金融治理體系,以高水平經營助力更高層次、更高質量的雙向開放,助力服務實體經濟邁向新台階。
以資本為紐帶推動暢通國際循環
“對於全球跨國公司及境外投資者而言,想保持自身的全球領先地位,需要扎深他們在中國市場的根。”中金公司首席執行官黃朝暉説,這是因為中國的消費市場規模已接近美國,產業鏈韌性得到充分體現,且具有強大的研發能力。“傳統看法是把中國當做‘世界工廠’,越來越多的外國投資者把我們看成一個巨大市場,但領先的跨國企業、投資者已經認識到中國將是未來科技創新的源泉。”
成立26年以來,中金公司已為中國企業融資17.7萬元人民幣,也是中國跨境併購的主要提供商之一。黃朝暉建議跨國公司順勢而為,提前佈局,跟蹤中國在新發展格局背景下推進高質量發展的動態,從而把握住投資良機。“最聰明的方法,是把在中國的業務單獨分拆出來,在中國上市、研發,用融資繼續在中國投資,利用好人才、技術、管理經驗等方面優勢,建立起兩個技術平台,服務兩個市場。”
跨境投資能優化資源配置,推動產業合作,以產融結合帶動全球產業鏈供應鏈互融共贏。從投資方式和具體路徑上,彭純表示,信息不對稱是跨境合作的重要障礙,最有效的解決辦法就是搭建跨境產業合作生態系統,匯聚全球主流機構打造合作平台。中投搭建起中國與世界投資合作的公共平台,促進中國產業界、金融界與國際對接,形成國際產業合作與雙向投資的有效互動,為推動全球產業合作探索解決方案。
近年來,中投公司積極創新對外投資方式,通過利益融合、優勢互補,與美國、日本、英國、法國、意大利等國的業內領先投資機構聯合發起設立多支新型雙邊基金,聚焦互補行業加強投資,支持投資企業對接中國市場,帶動雙邊企業深化產業合作。其在疫情下逆勢推進,以資本為紐帶推動暢通國際循環,實現了多贏共贏,也驗證了這一創新合作模式的強勁生命力。
發展是破解全球性問題的“鑰匙”,能夠幫助各國應對挑戰、破解難關。單靠各國一己之力難以解決制約增長的結構性障礙,只有攜手加強國際合作,才能實現全球繁榮。正如胡曉煉所説,理論和實踐都表明,歷史和現實也證明,產業鏈和供應鏈佈局最終還是要遵循市場規律和商業邏輯,便利性、經濟性和效率水平等依然是最重要的決定因素。而中國仍是吸引跨境投資的熱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