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續關注物價!經濟日報頭版連發三篇重要評論

近期,國家統計局對外發布了7月物價數據,引發了各方廣泛關注。針對熱點問題,經濟日報一版先後刊發金觀平文章,從“剪刀差創新高”“貨幣政策走向”“物價運行特徵”等角度進行了深度解析。

如何看待物價“剪刀差”擴大?

持續關注物價!經濟日報頭版連發三篇重要評論

↑《經濟日報》2021年8月13日一版。

國家統計局近期發佈的數據顯示,7月份CPI同比上漲1%,PPI同比漲幅重回年內高點9%,二者“剪刀差”由前兩月的7.7個百分點擴大至8個百分點,創歷史新高。價格從上游向下遊傳導不順暢,中下游企業經營壓力較大,市場存在一定擔憂。那麼,如何看待7月份物價“剪刀差”再擴大?

目前,我國CPI月度同比漲幅處於1%左右的低位。一方面,這得益於生豬產能持續恢復帶動了豬肉價格明顯下降;另一方面,我國工業服務業生產增加,重要民生商品供給充足,平抑了商品和服務價格。在主要發達經濟體實施超寬鬆貨幣政策、全球通脹水平短期上升已成事實的背景下,我國能保持消費物價穩定實屬不易。

PPI方面,受國際大宗商品價格大幅攀升傳導和低基數等因素影響,今年以來PPI漲幅有所擴大。7月份PPI同比上漲9%,漲幅比上月擴大0.2個百分點。在調查的40個工業行業大類中,有8個行業合計影響PPI上漲約7.5個百分點,超過總漲幅的八成。PPI上漲具有明顯的結構性特徵,主要由部分行業價格漲幅擴大所致。

有關部門強化供需雙向調節,包括投放國家物資儲備、增加煤礦和鐵礦石產能等政策陸續出台,大宗商品保供穩價政策效果已顯現。

持續關注物價!經濟日報頭版連發三篇重要評論

PPI持續高位震盪、CPI繼續低位運行,表明價格從上游向下遊的傳導不順暢。這主要是因為我國下游工業消費品供給能力比較充足,市場競爭較為充分,上游價格向消費品傳導有限。“剪刀差”擴大,“剪”掉的往往是處於產業鏈中下游的中小微企業的利潤,他們議價能力不強,對成本壓力的傳導和消化能力較弱,終端消費品價格難以隨着原材料價格同步上漲。在內需恢復仍顯不足、大宗商品價格高企的情況下,中小微企業的經營困難有所增加。

中央政治局會議指出,當前全球疫情仍在持續演變,外部環境更趨複雜嚴峻,國內經濟恢復仍然不穩固、不均衡。作為反映某一時期內消費領域和生產領域價格變動的重要經濟指標,CPI和PPI之間“剪刀差”的擴大,也正是經濟恢復“不穩固、不均衡”的表現。因此,下一階段要按照中央政治局會議要求,做好大宗商品保供穩價工作。穩健的貨幣政策要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助力中小企業和困難行業持續恢復。

總體上看,我國經濟發展穩中向好,去年疫情以來堅持實施正常貨幣政策,國內總供給總需求基本穩定,有利於物價走勢未來保持穩定。當前,PPI走高大概率是階段性的,短期內可能維持相對高位,但上漲動能有所減弱。隨着基數效應消退和全球生產供給恢復,未來PPI有望趨於回落,預計下半年PPI同比漲幅及其與CPI同比變化的“剪刀差”將進一步收窄。

如何穩住通脹預期?

持續關注物價!經濟日報頭版連發三篇重要評論

↑《經濟日報》2021年8月17日一版。

7月CPI和PPI數據出爐後,貨幣政策接下來的走向是各方關注的焦點。

從外部看,全球多個主要經濟體通脹預期升温。美國通脹形勢最為嚴峻,其貨幣擴張相對名義GDP增速的偏離也最大。7月,美CPI漲幅與6月持平,同比上漲5.4%,創13年新高。今年以來,美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最高已突破1.7%,反映了市場對其通脹預期的擔憂。

通脹預期升温與大規模刺激政策不無關係。貨幣大量超發必然導致通脹。政府主導增加廣義貨幣,會帶來破壞財經紀律、損壞銀行體系市場化貨幣創造能力、經濟活力不足等諸多後遺症。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主要發達經濟體實施了極度寬鬆貨幣政策和大規模財政刺激的政策組合,由政府主導推動貨幣增長。2020年,美聯儲共購買了約52%的新增國債,由此支持財政支出形成的貨幣供應量佔美國新增M2的61%。2020年末,美、歐、日貨幣供應量分別同比增長24.9%、12.3%和7.6%,而名義GDP增速分別為-2.3%、-5%和-4%。由此可見,其貨幣增長大幅偏離了名義GDP增速,導致其CPI走高,通脹預期高漲。

持續關注物價!經濟日報頭版連發三篇重要評論

穩住通脹的關鍵是管住貨幣。當前我國通脹壓力整體可控,這很大程度上得益於我國貨幣供應量增速自去年5月起就領先其他大型經濟體並逐步迴歸正常。今年6月末,我國M2增速為8.6%,與疫情前基本相當,與名義經濟增速基本匹配,從宏觀上穩住了物價。我國也不存在長期通脹或通縮的基礎。我國經濟發展穩中向好,總供求保持基本平衡。近年來,我國PPI向CPI的傳導關係明顯減弱,國際大宗商品價格起伏波動對我國CPI走勢的影響也相應較低。預計今年通脹水平整體可控,對貨幣政策影響整體有限。

當前,我國關鍵是要把自己的事情辦好,珍惜正常的貨幣政策空間。貨幣政策不應“大水漫灌”,也不能大幅收緊,仍需要保持定力,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保持貨幣供應量和社會融資規模同名義GDP增速基本匹配,既要避免信用收縮,也要避免通脹預期強化。更需要把服務實體經濟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尤其需要關注近期“剪刀差”擴大給實體經濟帶來的壓力。7月PPI與CPI“剪刀差”達到8個百分點,為有數據以來的新高,中小微企業的生產經營壓力可想而知。

因此,貨幣政策需要繼續堅持“穩”字當頭,靈活精準、合理適度,繼續做好大宗商品保供穩價工作,緩解原材料漲價對生產經營的影響。同時,堅持央行和財政兩個“錢袋子”定位,從根本上保持物價水平總體穩定。在此基礎上,加大對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的支持力度,幫助中小微企業和困難行業渡過難關、持續恢復。

今年調控目標能否順利實現?

持續關注物價!經濟日報頭版連發三篇重要評論

↑《經濟日報》2021年8月18日一版。

今年以來,面對國際大宗商品價格上漲帶來的輸入性壓力,我國多措並舉保供穩價,保證重要民生商品和工業品有效供給,物價總水平保持穩定。1月至7月平均全國居民消費價格比去年同期上漲0.6%,處於近年來較低水平,低於3%左右的預期目標。總體上看,當前我國物價運行平穩,但呈現出明顯的結構性特徵。

在我國CPI的“籃子”中,食品和服務佔比較高,且受國際因素影響較小。因此,我國CPI運行受食品價格波動的結構性特徵十分明顯。

2020年前兩個月,受新冠肺炎疫情、“豬週期”和春節等因素疊加影響,豬肉等食品價格上漲較快,帶動CPI上漲較多。此後,隨着疫情防控形勢向好及保供穩價政策發力,CPI逐步回落。今年前兩個月,受去年同期高基數影響,CPI同比分別下降0.3%和0.2%,隨着基數逐漸降低,3月份起CPI由降轉漲總體平穩。

從CPI的運行變化中可以看到,食品價格從上拉主要因素轉為下拉主要因素。今年上半年,食品價格由去年同期上漲16.2%轉為下降0.2%,影響CPI下降約0.04個百分點,主要是豬肉價格大幅下降拉動。7月份,CPI同比上漲1.0%,連續兩月小幅回落。其中食品價格下降3.7%,降幅比上月擴大2.0個百分點,影響CPI下降約0.69個百分點。

持續關注物價!經濟日報頭版連發三篇重要評論

從結構上看,目前居民消費價格上漲的影響主要來自於非食品價格。今年以來,隨着國內疫情防控形勢向好,餐飲、住宿、文旅等服務行業相繼復甦,居民消費需求繼續增加,推動居民消費價格漲幅有所擴大。7月份當月,非食品價格上漲2.1%,漲幅比上月擴大0.4個百分點,影響CPI上漲約1.70個百分點。剔除食品和能源的核心CPI環比漲幅0.3%、同比漲幅1.3%,均為2020年2月份以來的最大值,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近期居民消費需求穩中有升。

從下一階段看,與居民消費相關的食品價格總體保持穩定有比較好的基礎和條件。我國夏糧喜獲“十八連豐”,主要農產品供應比較充足;隨着生豬生產持續恢復,豬肉價格有望保持穩定態勢。工業消費品價格方面,國際大宗商品價格的上漲會帶動部分工業消費品價格上漲,但我國產業體系比較完整,工業消費品市場供給充裕且競爭充分,價格不存在持續大幅上漲的基礎。服務價格方面,隨着消費需求的逐漸恢復,服務價格將會有一定程度回升,但考慮到常態化疫情防控的背景下,居民消費心理與行為相對謹慎,服務價格大幅上漲的可能性較小。

綜合各方面因素判斷,今年全年物價保持温和上漲,順利實現全年物價調控目標具有堅實基礎。

監製:喬申穎

編輯:萬政、雷雨田

美編:倪夢婷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301 字。

轉載請註明: 持續關注物價!經濟日報頭版連發三篇重要評論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