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究竟是買期限較長的還是期限較短的?三個方法幫你找到答案

回想一下自己去銀行買理財的關注點,除了理財的安全性和預期收益率,是不是最關注的就是理財期限了?那究竟是應該選期限更長的理財還是更短的理財呢?

選長期限理財的人認為期限越長利率越高,選短期限理財的人認為期限越短越自由。兩類人羣站在各自的角度怎麼説都有道理,但生活是變化莫測的。選長期理財的人也會遇到馬高鐙短急需用錢的時候,選短期理財的人也會眼紅長期理財所帶來的超額收益。

對於每一位投資者來説,選擇長期理財還是短期理財並沒有標準答案。可不得不説,對於理財產品瞭解得越多,投資者越應該有方法來解決這個難題。下面我來介紹幾個方法來幫你做抉擇。

理財究竟是買期限較長的還是期限較短的?三個方法幫你找到答案

方法一、以分散替代集中

很多人存錢都喜歡湊個整數。如果有5.2萬,大概率會拿5萬去買理財,剩餘2千做日常開支;如果有4.8萬,一定會想盡辦法湊夠5萬,把5萬買成理財。化零為整的習慣也就衍生出了人們習慣將所有資金都彙集到一起,甚至將所有錢都買一個產品。

投資理財的特點和這個習慣帶來的效果是不相匹配的。投資理財無論是從風險分散的角度,還是從流動性的角度來説都需要儘可能分散。不光是不同產品類型上的分散,還包括同一產品類型下,不同產品的分散,甚至如果有必要,還應該考慮不同平台的上的分散。

常用的分散策略是,風險高低分散加期限長短分散。比如,100萬的資金,90萬投資到風險較低的銀行系理財產品,10萬投資到風險較高的證券系產品。銀行系產品中,再分期限較長的大額存單、國債和短期的銀行自營理財。證券系產品可選擇封閉式基金和開放式基金或股票。

這種分散的投資既能使資金的收益得到提升,也能在急需用錢時,贖回可以短時間到賬的產品。

理財究竟是買期限較長的還是期限較短的?三個方法幫你找到答案

方法二、選擇開放式產品

就像這個社會不是非黑即白一樣,理財的期限也不是非長即短的。只有封閉式理財才會有期限問題。

銀行自營理財多半是封閉式的,不到期不能取。理財不到期想要用錢,只能選擇理財轉讓或是理財質押貸款,除此以外,別無它法。

開放式理財產品則不會有這種問題,只要想用錢,隨時都可以發起贖回,有些延遲到賬的,也不過三到五個工作日就到了,總比那些無法到賬的要強。

開放式理財主要有以下幾類:

理財究竟是買期限較長的還是期限較短的?三個方法幫你找到答案

1、活期理財。這類產品在互聯網金融平台非常多,比如支付寶的餘額寶、微信的零錢通、天天基金網的活期寶等。在各家銀行,這類活期理財也有很多,比如招商銀行的日日盈、日日欣等。

2、開放式基金。活期理財其實就是開放式貨幣基金包裝而成的。開放式基金的種類遠比封閉式基金要多。

3、股票。股票型基金的底層資產都是股票,基金能夠隨時開放也是基於股票能夠隨時賣出。

選擇這些開放式理財產品相當於直接避開問題本身,自然不會面臨如何選擇理財期限的問題。

方法三、 計劃開支

對於某些已經確定好用途的資金就可以根據用途實現時間的長短來選擇理財期限。

比如未來子女的教育開銷,婚嫁花費,養老醫療,無論未來如何變化,這些支出都是固定要有的。我們必須要拿出錢來預留這部分資金。對於這些開支,我們可以放心地選擇期限較長的理財產品,推薦考慮理財型保險。

再比如每個月的生活費、交通費、娛樂費,這些也是相對固定不變的,而且支出頻率比較高。對於這些開支就可以選擇活期理財或是以周為單位的理財,以月為單位的理財。

理財究竟是買期限較長的還是期限較短的?三個方法幫你找到答案

總結:

選擇理財糾結於期限長短,這對大多數人來説是一個問題,可是如果讓自己的投資理財知識豐富以後,這個問題就會迎刃而解,至少能做出一個適合自己的最優解。重新回顧一下,我推薦的三個方法:

第一、以分散替代集中,讓自己的資金分散在風險高低,期限長短各不相同的產品中;

第二、選擇開放式產品,直接回避期限長短的問題,只選擇沒有固定期限的理財產品;

第三、計劃開支,明確自己的開支計劃,根據計劃選擇對應期限的理財產品。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535 字。

轉載請註明: 理財究竟是買期限較長的還是期限較短的?三個方法幫你找到答案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