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觀察:

據德國聯邦統計局22日公佈的初步統計數據顯示,儘管受到了新冠疫情影響,但2020年中國和德國雙邊貿易總額仍創歷史新高,達到2121億歐元(約合1.67萬億人民幣),較2019年增長3%。這是中國連續第五年成為德國最重要的貿易伙伴。

通過進一步分析可以看到,2020年德國對華進口額為1163億歐元,同比增長5.6%。中國自 2015年以來一直保持德國最大進口來源國的地位。去年德國對華出口額達到959億歐元,同比下降0.1%。中國是德國第二大出口目的國,僅次於美國。

國際觀察:

製圖:實習生謝鬱楠

值得注意的是,2020年德美貿易額出現大幅下降。去年德國與美國的貿易總額為1716億歐元,同比下降9.7%。其中,德國對美出口額為1038億歐元,同比下降12.5%;德國對美進口額為678億歐元,跌幅為5%。

不僅僅是德國,歐盟與中國貿易也屢創新高。德國《明鏡》週刊17日援引歐盟統計局最新報告稱,“中國首次超越美國成為歐盟最重要貿易伙伴!”2020年歐盟與中國和美國的貿易額分別為5860億歐元和5550億歐元。中國經濟從新冠危機中恢復的速度明顯快於美國,為歐盟提供眾多抗疫產品。

對德貿易額高企源於中國經濟的蓬勃發展

在去年如此嚴峻複雜的國內外經濟環境之下,中德貿易能夠逆勢崛起,實現正增長,實屬不易。對此,北京外國語大學德語學院經濟教研室主任徐四季副教授分析認為,這首先得益於中國經濟的蓬勃發展,在疫情背景下顯示出強大韌性和發展潛力。中國去年率先有效防控疫情,開始復工復產,是全球唯一實現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中國經濟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連續多年超過30%,在世界產業鏈和供應鏈中的地位與作用大幅提升。除了疫情下國際市場的巨大需求,我國在穩外貿、穩外資方面出台的相關措施也起到了關鍵作用。

徐四季表示,去年有約170家德企參加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參展企業數量和麪積連續三年居歐盟之首。優勢互補的新型互利合作正推動兩國在價值鏈上深度融合。雙方在人工智能、自動駕駛、數字經濟等未來領域合作潛力也在不斷釋放。這些也成為中國穩坐德國最大貿易伙伴位置的重要原因。

經貿合作是中德關係行穩致遠的“壓艙石”

客觀來講,中德兩國在政治、歷史、文化等領域存在差異,甚至會出現一些分歧,但這並沒有阻礙兩國關係的高質量發展。在兩國領導人的引領之下,雙邊關係發展水平不斷提升,其中經貿合作發揮了重要作用。

中國與德國經貿合作互補性強,利益融合度高。中德雙方都致力於推動經濟全球化和貿易自由化,反對單邊主義、保護主義,致力於推動經貿各領域務實合作並創造有利環境。這為雙邊經貿關係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據外交部網站顯示,德國是歐盟對華直接投資最多的國家。截至2020年7月底,我國累計批准德國企業在華投資項目11079個,德方實際投入357.3億美元;經中國商務部核准的中國累計在德全行業投資存量為166.6億美元。

德國聯邦統計局在報告中指出,中國在德國進口貿易中的重要性不斷上升。從歷史上看,1980年時,中國僅排在德國進口來源國第35位,到1990年已升至第14位。自2015年起,中國連續成為德國最大的進口來源國。

近年來,兩國在數字化、新能源汽車、人工智能、自動駕駛等新興領域加強互利合作的潛力不斷釋放,創新合作已成為中德合作新引擎。

特別難能可貴的是,雖然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世界經濟受到嚴重影響,但中德兩國的交往與合作並沒有因此停下腳步,而是繼續推進務實合作。去年,中德兩國開啓了人員往來的“快捷通道”,幫助數千名德國企業人士順利返回中國。各地也紛紛出台措施,為在華德國企業的復工復產提供便利。中德合作為維護全球產業鏈和供應鏈的穩定做出了巨大貢獻。

中德引領中歐合作 未來可期

作為中歐關係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德兩國一直致力維護多邊主義,實現互利共贏。面對英國“脱歐”、歐盟內部危機加劇、中美摩擦升級、歐美關係面臨重塑等不穩定因素交織的國際局面,中德發揮積極作用,夯實中歐合作關係基礎的意義十分重大,兩國務實合作也愈發具有引領和示範意義。

去年9月,中德歐三方領導人舉行了視頻會談。這是三方最高層領導人的一次重要會晤,也是中歐之間的一次重要戰略溝通。中國和歐盟都認為合作至關重要,一致同意堅持多邊主義,堅持對話協商,堅持和平共處。

上週,中歐經貿關係也迎來了一個重要歷史節點。根據歐盟統計局發佈的外貿數據顯示,2020年歐盟27國與中國貨物貿易在疫情中逆勢雙向增長,中國首次取代美國成為歐盟最大貿易伙伴。

值得一提的是,受疫情影響,全球海運、航運的貨運能力下降,而中歐班列發揮國際鐵路聯運獨特優勢,大力承接海運、空運轉移貨物,並承擔了醫療物資運輸任務。2020年全年運行突破萬列,為穩定中歐供應鏈和貿易體系提供了重要支撐。中歐班列的逆勢增長生動詮釋了疫情下中歐貿易的繁榮與活力。

隨着中國成為歐盟最大貿易伙伴,加之中歐投資協定談判在去年年底如期完成,中歐經貿合作的前景愈發值得期待。歐盟中國商會在投資協定談判如期完成後第一時間發佈聲明稱,這是雙方為中歐建交45週年送上的一份厚禮,對中歐關係具有里程碑意義,釋放出強烈的共克時艱、攜手共贏的政治意涵。中國德國商會今年2月發佈的《商業信心調查 2020/21》顯示,77%的受訪者預計他們在中國的表現將優於其他市場。72%的受訪者預計他們2021年在華銷售額將繼續上升,56%的受訪者預計其利潤將上漲。幾乎所有(96%)接受調查的企業均表示沒有撤離中國的計劃,72%的企業計劃進一步加大投資。此外,在華德企對即將簽署的中歐全面投資協定(CAI)紛紛寄予厚望。

關於中歐全面投資協定的重要意義,徐四季表示,對中國來説,中歐投資協定有助於進一步推進國內改革開放、產業轉型升級,利好中國經濟“雙循環”中的外循環。對歐洲來説,該協定有助於確保歐洲公司更好地進入中國龐大的市場。因此,中歐投資協定的達成是一次雙贏,為中歐經貿合作提供了堅實的制度性框架保障,充分顯示出雙方維護多邊主義、捍衞自由貿易的政治立場。

作為世界兩大力量、兩大市場、兩大文明,中歐雙方應在“後疫情時代”推動雙邊關係向更高水平發展。德國在歐盟中具有領導作用,中德進一步深入合作將為兩國及中歐關係發展帶來新機遇,也可為世界增添更多穩定因素。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562 字。

轉載請註明: 國際觀察: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