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級公募年,多項數據創新高!總規模18.54萬億,新發超3萬億,“繼續大力發展權益類公募”引2021聯想
財聯社(北京,記者 黎旅嘉)訊,2020歲末,“繼續大力發展權益類公募基金”,證監會主席這一最新定調無疑又大大增強了市場信心。
12月22日,證監會黨委書記、主席易會滿主持召開黨委會和黨委(擴大)會,傳達學習會議精神。會議強調,着力加強資本市場投資端建設,增強財富管理功能,促進居民儲蓄向投資轉化,助力擴大內需。推動加強多層次、多支柱養老保險體系與資本市場的銜接,繼續大力發展權益類公募基金,推動健全各類專業機構投資者長週期考核機制。進一步加強投資者保護,增強投資者信心。
證監會發聲促進居民儲蓄向投資轉化的話題引起熱議。事實上,銀保監會在去年年底的時候就曾經發文要鼓勵長期資金入市,鼓勵居民儲蓄向投資轉化。
今年以來,公募整體發展也是有目共睹。公募基金市場規模連續邁過15萬億元、16萬億元、17萬億元、18萬億元大關,可謂氣勢如虹。截至12月24日,公募基金總規模攀升至18.54萬億元,再創歷史新高,公募基金產品數量更是從去年底的6500多隻增長到今年10月底的7600多隻。
經歷了超過20年的積累和沉澱,中國公募基金業在2020年再上層樓,正逐漸成為大資管行業的中堅力量。隨着“炒股不如買基金”的風氣漸盛,未來公募基金更有望成為居民資產配置轉移的重要去向。
公募大年,多項數據創新高
2020年可謂是基金行業的“大年”,爆款基金從年頭熱到了年尾,助推國內公募基金規模乘風破浪,再創新高。截至12月24日,資產淨值超過18.54萬億元,僅新發行的基金,規模就超過3萬億元。在資金的熱烈追捧下,“日光基”頻頻出現。數據顯示,截至12月23日,易方達均衡成長、廣發價值優勢等超過100只基金出現了一日售罄的盛況。
隨着“炒股不如買基金”的觀念深入人心,公募基金管理規模也再上台階。數據顯示,當前公募基金總規模突破18萬億元,較2019年底增長約4萬億元。自2014年以來,公募基金規模每年都邁上新的台階。2014年,公募基金規模首次跨入4萬億元大關;2015年公募基金規模再次躍升,超過8萬億元;2017年,公募基金規模超過11萬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從各類型基金的增長情況看,今年前11月,權益類基金規模激增2.7萬億,在公募基金新增規模中佔比67.6%,成為公募市場最重要的“生力軍”。其中,混合型基金激增2.1萬億,股票型基金規模增長5916億元。
截至11月底,權益類基金總規模已經達到5.88萬億元,在公募基金總規模中佔比31.37%,比去年底佔比大幅提升近10個百分點。同期,在債市調整行情下,前11月債券型基金規模萎縮2151億元,規模縮水7.8%。不難發現,在今年新基金火爆發行的背後,是權益類基金市場正在悄然挑起“大梁”。
針對上述現象,匯添富基金就表示,首先,我國實體經濟率先走出疫情的不利影響,經濟長期向好趨勢持續鞏固,產業發展升級的勢頭強勁,帶給市場極大的信心;其次,資管新規實施以來,公募基金制度優勢持續凸顯,居民家庭財富有很強的再配置需求,權益類資產成為主要的投資方向;第三,從政策面來看,2019年底以來,證監會多次強調大力發展權益類基金,多方拓展中長期資金來源,促進投資端和融資端平衡發展。
進一步來看,自2019年10月起,公募基金常規產品分類註冊機制開始實施,註冊效率得到提高;2019年12月,多家基金評價機構響應監管號召,聯合發佈倡議書,優化基金評價制度……以上政策和措施都為大力發展權益類基金營造了良好的制度環境。
此外,公募基金紮紮實實提升投資業績,自身的專業投資能力得到了廣泛認可。數據顯示,截至12月21日,今年以來已經有39只主動權益基金收益率超過100%(分級基金僅算母基金、剔除C類,下同),這一數據較上週五明顯提升,當時只有24只。而在12月初實現翻倍此類基金的數量尚不足10只。而若納入指數型基金,今年實現翻倍的基金已經達到43只。
公募“頭部”優勢進一步鞏固
業內人士表示,今年是權益類基金髮展的大年,一是因為基礎市場較好,投向股市的權益類基金市值攀升,規模出現較大擴容;第二是監管層積極引導大力發展權益類基金,基金註冊、發行、評價、基金投顧等方面都迎來最好制度環境;第三,在權益類基金賺錢效應下,權益類新基金受市場追捧,爆款基金頻頻現身,頭部基金經理產品“單日售罄”,“炒股不如買基金”的理念也深入人心。
事實上,就在公募基金規模實現跨越式發展的同時,管理規模超過100億元的主動偏股型(包括普通股票、偏股混合型基金)基金經理已超過150位(含合管基金)。其中,廣發基金劉格菘管理的基金規模超過800億元,易方達基金張坤、南方基金茅煒、匯添富基金胡昕煒、鵬華基金王宗合、景順長城基金劉彥春、嘉實基金歸凱、匯添富基金楊瑨的管理規模均超過500億元。
一方面,在績優基金經理和渠道營銷的合力下,百億元級“巨無霸”基金不再是稀有物,已成為新發基金火爆發行的點睛之筆,單隻基金的認購紀錄更是迭創新高。回顧過去十年公募市場的百億元級新發基金的數量:2019年為27只、2018年為14只、2017年為8只、2016年為12只、2015年為20只、2014年為5只、2013年為3只、2012年為13只、2011年無、2010年為3只。據此估算,2020年已打破年度百億元新基金髮行數量的歷史紀錄,成為新發基金的“超級大年”。
但另一方面,這些百億元級爆款基金仍主要聚集在易方達、華夏、匯添富、南方、鵬華等頭部基金公司。這些公司產品研發及銷售渠道實力雄厚,甚至上演了“15只百億元基金一日售罄”的劇情。不過,面對年內新基發行盛況,仍有11家基金公司並未趕上,其中以小型公募和成立時間較短的次新基金公司為主。
從基金公司發行爆款基金產品的數量和規模來看,匯添富、易方達、南方、鵬華等基金公司的新發爆款產品相對較多,分別收穫10只、5只、3只、3只百億元級爆款基金,募資規模分別達到1587.19億元、902.39億元、580.04億元、559.36億元。
而就基金公司新發基金產品總規模來看,匯添富、易方達、南方、廣發、鵬華等基金公司的發行規模均達千億元,是今年新發基金的“主產地”。嘉實、富國、招商、華夏、景順長城、工銀瑞信、華安、銀華、中歐等基金公司的新發基金規模也均超過500億元。
不難發現,在基金“頭部化”效應顯著的當下,頭部基金公司的吸金能力越來越強,中小型機構生存空間進一步縮小。有分析人士就指出,就中小型基金公司的角度而言,當前最好的應對策略還是提升產品競爭力、增強資產配置能力、做好基金淨值管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