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周侃股:理性看待上市公司回購潮

上市公司回購潮出現,但實質上超過公司淨資產值回購股份對股東價值是有損害的,投資者要理性看待。

舉個簡單的例子,假如兩人一起開了個店鋪,一人投資80萬元,佔股80%,另一人投資20萬元,佔股20%,後來持股20%的人不想幹了,要求店鋪回購自己的股份,並提出按照每股2元的價格回購,於是店鋪用流動資金支付給這個人40萬元,回購了他20%的持股,此時店鋪剩餘資產的價值為60萬元,唯一股東初始投資80萬元,每股淨資產只有0.75元,而在回購之前,每股淨資產值為1元。

這就是回購的數值邏輯,所以本欄説現在的上市公司回購股份,更加看重的是對投資者信心的支持,而非對股東價值的提升。

本欄認為,上市公司回購股份有兩個前提條件。一是上市公司有充足的現金流,可以支付回購股份需要的巨大資金量,二是股價得足夠低,一般認為股價低於每股淨資產值,只有滿足這兩個前提條件,才能確保回購股份不會影響到上市公司的正常經營,也不會造成股東價值的下滑。

那麼,在什麼情況下容易觸發上市公司回購股份呢?第一種情況是上市公司獲得了巨大的現金流,例如高價賣出了子公司獲得了一大筆現金,公司找不到更合適的投資方向,而且在新增現金之後,公司的淨資產值已經超過股價,投資者可以參考不久前某公司賣出子公司獲利數十億元的案例。此時如果上市公司把現金以現金分紅的形式分給股東,股東將需要支付高額的紅利税,而如果用回購股份的形式減少股本,那麼股東可以通過賣出部分股票獲得現金,同時也能免於支付紅利税。

另外一種情況是公司大股東感覺到有外部力量在收購公司股票,自己的大股東地位受到威脅,此時自己又沒有錢增持股份,就可以啓動上市公司回購股份,一方面減少總股份從而提高自己的持股比例,另一方面可以通過回購股票提升股價增加對手的收購成本,進而保住自己的大股東地位。

然而回到A股市場中,除了鋼鐵、銀行等部分大型藍籌股之外,很少有上市公司的股價低於每股淨資產,所以,這就決定了上市公司回購股份在絕大多數情況下都只是上市公司在向投資者表明,自己具有投資價值,同時回購的比例也會很低,基本對股東排序沒有太大的影響,A股部分上市公司的回購貌似更注重宣傳效果,而非實質上的獲利,對於這樣的上市公司回購,投資者也不必太當回事。

還有一種極端的情況,目前有極個別的上市公司在股價遭遇大幅下跌的時候,推出回購計劃,最直接的目的是把公司股票的股價買回來,試圖穩住股價,但這樣的做法並不可取,因為回購不應該是一種市值管理的手段或者工具。

北京商報評論員 周科競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033 字。

轉載請註明: 老周侃股:理性看待上市公司回購潮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