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報再回放:那些有含金量的信息藏在何處?

原標題 年報再回放:那些有含金量的信息

⊙記者 徐鋭 ○編輯 邱江

不知不覺中,今年的年報季已經結束兩個多月了。大家印象比較深的,可能是哪些公司虧損了,哪些公司要退市了,甚至哪些公司爆出財務造假了。其實,年報裏還有不少含金量很高的信息,尤其是公司的行業經營性信息,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年報信息披露的有效性高不高。這些信息在媒體報端點評得不多,但對投資者決策至為重要。要是把年報再回放看看,還是可以看到很多優質公司通過這些信息所呈現的內在價值,以及這背後對投資者的誠摯之心。

梳理這兩年滬市公司的年報,不少公司在“怎樣讓年報更有含金量”“投資者讀來有收穫”上下足了功夫、想盡了辦法。有的公司董事長親自操刀,向投資者聲情並茂地闡釋公司經營理念和價值觀;有的公司董秘辦與各業務條線深度對接、反覆打磨,只為披露出最貼合公司業務特點的信息與數據;還有些公司不但廣泛徵集大家對年報的意見,還聘請專業的設計公司排版設計,幫助投資者看明白、想清楚。這些公司雖然行業不同、大小不一,披露和表達上也各有特點,但要論如何生動傳遞公司價值、讓投資者見字如面,還是有不少共同的邏輯可循。正是這些邏輯,讓投資者能從公司條分縷析、字斟句酌的披露中,更清晰地觀察公司的全貌、品評公司的價值。

邏輯之一:談業績時,微觀更具體、宏觀有支撐。大家讀年報,最直觀的就是看營收是增是減、業績是盈是虧。若是能結合宏觀環境變化和微觀個體的特性,針對性分析業績波動背後的原因,讀來自然就能更加信服。有家風電公司2019年度利潤有所下滑,公司在年報中坦言風電業務的收益下滑拖累了公司的整體收益,再結合所處地區的風速發電量顯著低於同期、國家可再生能源補貼政策變化導致結算延遲,把風電業務收益下降的原因解釋得實實在在、合情合理,大家自然更能放心。再看知名企業青島啤酒,2019年度收入同比增長5.3%,按説要是簡單了事的話,完全可以直接一句話帶過,與往年並沒什麼大的不同。但是公司卻仔細拆分不同啤酒銷量具體佔比,指出高端產品增速高於主品牌近4個百分點,不僅讓市場對公司的收入結構掌握得明明白白,公司的核心競爭力所在也一目瞭然。

邏輯之二:講經營時,注重當前,也剖析未來。讀公司年報既要看看過去一年怎麼樣,也要關注公司未來靠不靠譜。這方面,有家芯片企業做得就挺好,在對公司前景分析時特地引用權威機構的預測數據,還專門點明其主打閃存產品的需求增量的多少還要看物聯網的普及、5G基站建設及汽車智能化等領域的發展。另有煤炭龍頭中國神華,主營有煤炭、發電,還包括煤炭運輸。在業務分析中,公司就結合三個業務條線的特點,選取煤炭價格、煤炭銷量、發電總量、煤炭運輸量等核心指標,定量分析各條線的增長驅動因素,如此化繁為簡,把公司各條線的情況和動向展示得清楚明白。

邏輯之三:分析價值時,既講行業共性,也講獨家個性。年報中,公司價值怎麼呈現講究的是共性與個性披露的平衡。中國平安在這方面就做得頗值借鑑。公司披露了保險行業整體趨勢、行業前景,又主動列出營運利潤、內含價值等特有行業指標,還用圖表的形式將公司的營運利潤拆分為個人業務、機構及其他業務,“手把手”教投資者找到營運績效的核心驅動。另有家半導體公司,主營有半導體設計,也有半導體分銷,看上去好像都是半導體相關業務,但其內在的價值判斷邏輯卻大相徑庭。哪怕同為半導體設計業務,不同類型產品的市場關注度和估值也是差距甚大。這家公司區分業務類型和產品種類,逐一説明產銷情況與驅動原因,幫助大家清晰地對公司價值做出判斷。

邏輯之四:下結論時,有定性判斷,還有定量分析。一份年報有了觀點和結論,要是能結合數據定量分析,再從行業和歷史的維度進行縱橫比較,其含金量也會大大提升。前面舉的不少公司都在年報中用數據説話。這樣的例子還有不少。光伏行業中,硅片的非硅成本是體現企業技術水平和成本管控能力的重要指標。行業龍頭隆基股份的年報中,為了説明其擁有多項核心技術、產品處於行業領先地位,專門拿出核心數據,列示了主要業務環節的非硅成本及其變動情況,公司所言虛實一讀即知。另有家電子設計服務企業,其營收逆勢增長,公司列出市場佔有率、全球行業權威排名等指標,來印證公司持續發展的實力。

邏輯之五:擺亮點時,講成績,也講風險。上市公司年報就像一份成績報告,公司難免想把成績和亮點凸顯。但好的年報不會顧此失彼,對公司面臨的風險也會細心周到地提示到位。2019年年報裏大多數汽車廠商都對行業下行風險進行了分析。要是再往前看一年,有家良心廠商就在2018年的年報中結合行業遇冷背景,分層次闡述了公司可能面對的行業產銷首次下滑、競爭日趨激烈、消費政策調整等風險。這樣的直言不諱恰恰體現了公司實事求是、對投資人負責任的態度。再看影視行業,按説2019年年報主要聚焦當年的情況,有家公司卻能結合今年疫情的情況,向市場直言其旗下部分或全部影院短期內可能暫停營業,同時公司的長期持續盈利能力不會受到影響。這種不藏着掖着的風險提示,真正能讓投資者心裏有底。

這個世界上,有很多事情是在不知不覺中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現在不少滬市公司在年報中披露這麼多有含金量的信息,在10年前的年報裏恐怕是鮮有可見、大相徑庭。不知不覺間,變化已經在發生。説到底,有含金量的信息要在年報中呈現出來,除了遵循五個邏輯,更離不開公司的主動性。其動力所由何來?答案可能是市場的變化和制度的引導。這些年,資本市場的市場化、法治化進程持續推進,市場容量和深度逐漸擴大、估值體系日益均衡、投資者成熟度也在逐步提升,上市公司對投資者的重視和對市場的敬畏,也就在年報的披露中彰顯出來。制度上,證監會和交易所不遺餘力地推動上市公司增強年報經營性信息的針對性和有效性。上交所更是結合各行業公司的經驗和做法,推出30餘個行業信息披露指引,就如何提高行業信息披露質量提供了方法上的參考。今年的年報之所以這麼有看頭,也正是這些轉變潛移默化的結果。

事非經過不知難。變化得來不易,上市公司年報含金量的提高,也需要更多努力。現實環境下,有些公司也有點小糾結,覺得經營性信息披露得細了、多了,就好像掀開了家底,會被競爭對手窺得清清楚楚、失去了先機。行業經營性信息披露的分寸到底把握在哪,如果由監管規則來硬性規定,恐怕既不現實也不合時宜,關鍵還要靠市場的力量。如果公司覺得披露更詳細的行業經營性信息,能夠獲得更多的市場青睞和認可,在市值上也能有適當的反映,其披露更有含金量信息的動力就更強,自然會在維護商業利益、保持競爭優勢的前提下自行做好平衡。但這也有賴於市場環境的相對成熟和估值體系的更加均衡。簡而言之,還是要讓市場來説話,支持公司更加主動地在年報裏披露有含金量的信息。

海量資訊、精準解讀,盡在新浪財經APP

責任編輯:王涵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743 字。

轉載請註明: 年報再回放:那些有含金量的信息藏在何處?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