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張枕河
近年來,比特幣等虛擬貨幣異常火爆,更有投資者將其與黃金相提並論,認為“幣”們才是上佳避險品。然而一夜驚魂過後,不少人發現,虛擬貨幣所含風險極大。相比之下,表現平穩的黃金資產是否又迎來機會?
實際上,比特幣從2009年誕生起就經常和黃金放在一起比較。樂觀的投資者甚至表示,比特幣用了10年多一點的時間,就走完了黃金5000年的路。至少單從價格看,比特幣比黃金更“值錢”。在2017年3月2日,一枚比特幣的價格首次超過了一盎司黃金的價格;而三年以後,一枚比特幣價格最多時已頂得上逾30盎司黃金的價格。
然而,隨着價格持續上漲,比特幣自身的風險也日益凸顯。
首先,與黃金相比,比特幣的高收益也意味着高風險。2017年比特幣經歷了第一次大漲後的迅速下跌。有比特幣投資者認為,近期這輪牛市和之前那次最大的不同之處在於,比特幣在投資組合中的作用更加為人熟知。上次是散户投資者推動價格上漲,這次有了更多機構的參與。然而,機構的參與並不能有效降低風險。例如,十多年前給金融市場造成衝擊的次貸危機,就是從大型金融機構開始的,機構如果遭遇“血洗”,最終的負面影響要遠大於散户遭遇崩盤。
其次,比特幣吸引力中很大的一部分,來自於監管之外的“自由誘惑”,大量交易繞開了監管體系和銀行的渠道。全球金融市場的規則很明確,而比特幣則想方設法在央行的監督體系中鑽出一個“空當”。之前在比特幣逐漸發展時,還能擁有自己的空間。但每次價格在動盪中大幅上漲後,都讓其隱患暴露於陽光下。這也自然吸引了監管機構的目光,緊盯比特幣在國際金融體系中的使用。今年年初開始,全球央行接連出手對比特幣加強管理。目前有調查非常清楚地表明,已有在洗錢中使用比特幣的案例。隨着監管逐步完善,以比特幣為代表的“鑽空子”獲利將越來越難。
最後,比特幣的避險屬性只是個別明星投資人或是比特幣持有者的樂觀説法,並不具有穩固的根基。比特幣最接近貨幣之處,只在於名字裏有個頗具誤導性的“幣”字,除此之外其就是一款金融產品。穩定是一種貨幣被廣泛應用於交易的必要條件。對於交易者和投資者來説,不管他們依賴的是貨幣的支付手段、記賬單位還是價值儲存功能,穩定性都是他們首先考慮的要素。黃金的魅力在於保護購買力,其價格波動與貨幣發行量和通脹率相關,而比特幣被人們所熟知,則與“一夜暴富”和“過山車行情”等詞彙相關。從最樂觀的角度看,比特幣最終會成為一種避險工具,變得越來越像黃金的某一個功能。但這種變化的前提是能和監管機構達成“和解”,在監管的框架內交易,提高流動性,加強打擊相關犯罪活動。在完成這個整改清單後,比特幣才可能獲得廣泛的吸引力。
而上述三點比特幣的風險正是黃金資產的優勢。比起比特幣來,黃金的波動性較低,擁有一個流動性更好的市場,且在更加成熟的監管框架內交易。全球金融危機以來、美元大肆超發後,不想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裏的全球央行開啓了外儲多元化的進程,已經連續十多年增持黃金,這足以説明黃金的地位。不過,同樣應該注意到,正是由於相對較低的波動性,黃金資產的短期收益有可能遠不及各種“幣”。投資者應以中長期投資的態度來看待黃金。
來源:中國證券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