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參考報:逆勢增長山河智能凸顯國資融合效應

經濟參考報:逆勢增長山河智能凸顯國資融合效應

在位於湖南省長沙經開區的山河智能裝備股份有限公司,工作人員在中型挖機裝配車間作業。

在粵港澳大灣區的多個重大工程建設工地中,一台台我國自主研發的智能挖掘機正在熱火朝天地工作。與傳統的挖掘機不同,這些由山河智能裝備股份有限公司研發的挖掘機不需要人工在現場操作,操作人員只需坐在操控室操控作業,且能同時監控發動機轉速、系統壓力流量、水温油温等挖掘機工作的實時參數。

作為國內較早製造液壓挖掘機的企業之一,山河智能在基建領域的“向下”能力越發受到重視,其在業內的多項知識產權也築成了我國先進製造業抵禦國際市場衝擊的堅實“護城河”。

“國家對先進製造業寄予厚望,這對山河智能全體員工以及廣州工控3萬員工來説,既是鼓勵也是鞭策!”廣州工控黨委書記、董事長周千定説:“山河智能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瓶頸期到新活力、新發展,顯示了中國先進製造業的突圍能力,今後,我們將加強關鍵核心技術研發,努力把核心技術牢牢掌握在自己手裏。”

牽手國資 如虎添翼

製造業是實體經濟的基礎,實體經濟是我國發展的本錢,是構築未來發展戰略優勢的重要支撐。近年來,製造業領域民企牽手國資,通過發揮國有資本的引領作用,不斷佔領高端製造業主導地位的例子不斷湧現。

山河智能便是其一。2019年1月,廣州國資控股集團廣州工控入主山河智能,通過國資引領、產業協調、資源共享、業務支持等多方面立體化的支持,企業發展如虎添翼。

1999年8月,中南大學何清華教授以自己的發明專利為基礎,帶領學校幾位教師,租賃廠房,白手起家創辦了山河智能。21年來,山河智能已在地下工程裝備等十多個領域,研發出200多個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和核心競爭力的高端裝備產品,在工程機械行業樹立了自己獨特的差異化競爭基因。

山河智能2019年5月29日披露,來自廣州工控方面的4位董事正式入駐公司新一屆董事會,廣州工控屬下萬力投資實際控制山河智能24.84%的表決權,成為公司控股股東,廣州市人民政府成為公司實際控制人。

據悉,廣州工業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系由廣鋼集團、萬力集團、萬寶集團三家於2019年聯合重組而成,是廣州國資重組的關鍵舉措。

“作為由三家老工業企業重組設立的新集團,廣州工控肩負創新發展、製造立企、製造強市、製造強國的責任擔當。”周千定表示。

他表示,入主山河智能是廣州工控的重要戰略舉措。

“山河智能在工程、機械、製造、基礎建設領域,尤其是地下工程施工這一塊,在行業內都是技術領先的。粵港澳大灣區城市建設近年來正處於一個高速發展時期,山河智能有技術,我們在大灣區有市場,市場與技術對接在一起,將助力我們實現高端製造業產業鏈融合發展,快速發展。”周千定説。

插上“南飛”翅膀 進擊粵港澳大灣區新藍海

與廣州工控完成聯姻後,山河智能插上了“南飛”的翅膀。

山河智能裝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何清華表示,公司將實施“一體兩翼”發展戰略。其中,一體是指山河智能公司本體;兩翼是指湖南與廣東兩大戰略要地,特別是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將給公司帶來機遇,未來也以灣區為踏板,進一步進擊國際市場。

在何清華看來,山河智能原先整合外部資源的能力較差。“廣東方面雖然在工程機械領域沒有固有優勢,但在市場拓展、建設資源等方面將與山河智能形成較大協同。”

周千定表示,廣州工控與山河智能的攜手,既是資本層面的合作,更是市場和戰略層面的合作,入主山河智能後,廣州工控在資本、管理及市場等方面為山河智能注入了動能。

“從整體上看,我們入主山河智能後,首先通過資本的手段,解決企業原先存在的固有的問題;在戰略佈局上,作為山河智能‘一體兩翼’的重要‘一翼’,我們全力支持山河智能在粵港澳大灣區的戰略佈局。”周千定説。

據瞭解,在建設大灣區的過程中,廣州市屬國有企業在地鐵建設、工程施工等新型基礎建設領域佔據一定的高地,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中一直扮演着重要角色,由此看,廣州工控能為山河智能提供的優勢與支持是不言而喻的。

依靠技術創新 連創月銷量歷史新高

儘管廣州工控與山河智能牽手時間並不長,但是雙方在組織效能及市場開拓方面均實現了有效提升。

據瞭解,在今年市場受疫情影響且航空業受到重挫的情況下,山河智能的出口並沒有受到明顯的影響,反而依靠在行業內的領先地位實現國內外市場“比翼雙飛”。

據悉,今年3月起,山河智能挖掘機等工程機械產品就連創月銷量歷史新高,同比增幅達35%以上。山河智能財報顯示,2020年上半年,公司實現營業總收入43.8億元,同比上升20.68%;營業利潤為4.7億元,同比上升25.77%;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3.9億元,同比上升26.07%。

“因為我們依靠技術創新,產品不會被競爭對手簡單替代,也不容易被他人所複製。這是我們這一次沒有受到外界因素影響的重要原因。”在周千定看來,誰能掌握關鍵核心技術,誰能強化全產業鏈上的關鍵環節,誰就掌握主動權。“作為高端製造業和工業領域的航空母艦,廣州工控組建後,不斷利用大型國資集團的優勢力量,着力在全產業鏈上做精做強,鋭意創新。我們缺什麼東西,就是我們技術創新的方向,就是我們突圍的方向。”

【責任編輯:趙藝涵】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來源:經濟參考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email protected]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209 字。

轉載請註明: 經濟參考報:逆勢增長山河智能凸顯國資融合效應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