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經濟發展“座標”更清晰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日前,國家統計局發佈了《數字經濟及其核心產業統計分類(2021)》(下簡稱《分類》),對國民經濟行業分類中符合數字經濟產業特徵和以提供數字產品(貨物或服務)為目的的相關行業類別活動進行再分類。

根據《分類》,數字經濟是指以數據資源作為關鍵生產要素、以現代信息網絡作為重要載體、以信息通信技術的有效使用作為效率提升和經濟結構優化重要推動力的一系列經濟活動。相應地,數字經濟核心產業是指為產業數字化發展提供數字技術、產品、服務、基礎設施和解決方案,以及完全依賴於數字技術、數據要素的各類經濟活動。

“近年來,我國深入實施數字經濟發展戰略,新一代數字技術創新活躍、快速擴散,加速與經濟社會各行業各領域深入融合,有力支撐了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構建和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國家統計局副局長鮮祖德介紹。

鮮祖德表示,《分類》從“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兩個方面確定了數字經濟的基本範圍,將其分為數字產品製造業、數字產品服務業、數字技術應用業、數字要素驅動業、數字化效率提升業等5大類。其中,前4大類為數字產業化部分,即數字經濟核心產業,是指為產業數字化發展提供數字技術、產品、服務、基礎設施和解決方案,以及完全依賴於數字技術、數據要素的各類經濟活動,對應《國民經濟行業分類》中的26個大類、68箇中類、126個小類,是數字經濟發展的基礎。

第5大類產業數字化部分,是指應用數字技術和數據資源為傳統產業帶來的產出增加和效率提升,是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的融合。該部分涵蓋智慧農業、智能製造、智能交通、智慧物流、數字金融、數字商貿、數字社會、數字政府等數字化應用場景,對應《國民經濟行業分類》中的91個大類、431箇中類、1256個小類,體現了數字技術已經並將進一步與國民經濟各行業產生深度滲透和廣泛融合。

曠視科技有限公司總裁付英波表示,《分類》從產業實踐出發,既力求科學又注重實際,將有助於數字經濟發展狀況獲得全面、準確的反映,進一步為相關產業發展指明瞭方向。“新一代數字技術創新活躍,正加速與經濟社會各行業各領域深入融合。特別是人工智能與物聯網的融合,正在帶來今後10年的重大創新機遇。比如,在智慧物流的裝卸搬運、倉儲服務等環節,人工智能與物聯網的融合正在不斷提升服裝、醫藥、食品等各行業的數字化、智慧化水平。這些變化,都反映在了《分類》中。”付英波説。

紫光股份董事長兼新華三集團首席執行官於英濤認為,在數字經濟的發展中,關鍵數字技術創新是牽引,產業數字化與數字產業化則是騰飛的雙翼。得益於制度優勢、文化傳統與市場空間,中國已經誕生出一批數字化領軍企業。接下來,如何針對行業特點提供定製化可運營的解決方案,將是數字經濟發展的關鍵。

“《分類》的出台為我國數字經濟核算提供了統一可比的統計標準、口徑和範圍。”鮮祖德説,下一步,國家統計局將定期開展數字經濟核心產業的核算工作,為各地區各部門貫徹落實“十四五”規劃綱要明確的數字經濟核心產業發展目標提供數據支撐。同時,借鑑國內外有關機構在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融合發展方面的研究經驗,探索開展我國數字經濟全產業的核算工作。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282 字。

轉載請註明: 數字經濟發展“座標”更清晰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