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CXO炒完一季報行情後,IVD接棒了醫療板塊的熱度,4月12日熱景生物的一季度業績預增公告亮瞎了市場:預計 2021 年第一季度實現歸屬於母公司所有者的淨利潤 56,000 萬元到 66,000 萬元。與上年同期相比,將增加 55,948.73 萬元到65,948.73 萬元,同比增加 109125.67%到 128630.25%。
根據公司此前發佈的2020年度業績快報,熱景生物2020年營業總收入和歸屬淨利潤預計為5.09億元和1.12億元,同比增長率為141.75%和229.24%。
今天開盤,熱景生物就直接封漲停板,兩個月的時間,公司從最低點的34.30元上漲了一倍。POCT板塊明德生物隨後也漲停,整個IVD板塊都受到刺激,承包了醫療器械漲幅前五名。
熱景生物實現如此高增長的原因是,2020 年一季度,受公司正常經營週期以及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公司經營業績較小,導致與 2021 年一季度對比基數也很小。
2021 年一季度,公司的新型冠狀病毒 2019n-CoV 抗原檢測試劑盒(前鼻腔)和新型冠狀病毒 2019n-CoV 抗原檢測試劑盒(唾液)兩款新型冠狀病毒抗原快速檢測試劑產品分別於 3 月 2 日和 22 日,獲得德國聯邦藥品和醫療器械研究所(BfArM)用於居家自由檢測的認證,可以在德國的商超、藥店、互聯網商店等銷售,導致公司的外貿訂單爆發式增長。
早在2021年1月12日公佈的年度業績預告中,熱景生物就已經説明了這一趨勢,只是沒想到業績增長起來也這麼離譜,完全超乎想象。4月12日同時公佈業績的還有某民營醫院龍頭,一季度業績又暴雷,股價從哪裏來回到哪裏去了,真是打臉。
下圖是我們之前整理的疫情相關的公司業績情況,今天把尚未公佈一季度業績預告的公司炒了一遍。明德生物作為中小板上市公司,根據最新業績披露規則,如果淨利潤同比增幅超過50%,4月15日之前必須披露一季報,今天算是最後的時間窗口了。
CXO板塊近兩年都能夠有較高的業績增速支撐,前期一季報炒作的時間窗口相對較長,由於IVD板塊受疫情影響較大,普遍面臨新冠檢測相關難以持續的風險,因此這輪行情預計時間窗口較短。熱景生物近期獲得的德國認證證書有效期僅為3個月,這意味着6月認證到期後,公司該部分收入的火爆增長可能無法持續。
相比短期的炒作,更應該關注IVD行業的長期邏輯。近期我們重點關注的IVD相關公司有:新產業、安圖生物、艾德生物、貝瑞基因等。
IVD行業趨勢
根據Kalorama Information報告,全球體外診斷市場規模在2018年為650億美元,預計2018年到2023年以4%的年複合增長率持續增長,到2023年市場規模將達到778億美元。其中北美、西歐區域是體外診斷的主要市場,2018年兩者市場規模合計約佔全球市場的64%,而經濟發達地區由於醫療服務已經相對完善,其體外診斷市場已經達到一個相對穩定階段。
根據Markets and Markets預測,2018年全球免疫診斷市場規模達到201.9億美元,為體外診斷行業市場規模最大的子行業,並預計可以保持6.1%的年複合增長率,到2023年市場增長至271.5億美元,其中北美、歐洲和亞洲是主要核心市場。
根據Frost&Sullivan報告,2018年中國體外診斷市場規模約713億元。近二十年中國體外診斷產業在政策扶持、下游市場需求膨脹、技術進步的帶動下經歷了快速發展,產業化程度迅速提高,預計未來仍將繼續增長。
我國體外診斷市場由免疫診斷、生化診斷、血液學及體液、即時檢驗、分子診斷等細分領域構成。其中免疫診斷市場規模最大,約佔據國內體外診斷市場31%的份額,生化診斷位居第二,約佔據國內體外診斷市場20%的份額。
免疫診斷是體外診斷市場佔比最大的類別,化學發光免疫檢測是免疫診斷的主流技術,憑藉其靈敏度高、特異性好、自動化程度高、精密準確率等優勢,快速實現了對酶聯免疫等方法學的替代。根據Frost&Sullivan報告,2018年我國免疫診斷市場規模已達到221億元,預計未來五年複合增長率為19.3%。
另外,分子診斷是 IVD 領域發展最快的細分領域,2019 年國內市場規模達 132.1 億元,年複合增長率達到 31.63%。分子診斷技術和應用場景多樣化。
1、新產業(300832.SZ)
新產業主營化學發光免疫分析領域,2020年實現營收20.95億元,同比增長30.53%,歸屬淨利潤9.39億元,同比增長21.56%。另外公司1季度業績預告已經發布,預計公司實現營業收入 5.1 億元-5.35 億元,同比增長76.62%-85.28%;歸母淨利潤 1.5 億元-1.7 億元,同比增長 35.44%-53.5%。一季度公司業績同比實現高速增長,主要系國內疫情整體可控背景下醫療機構正常運行,國內業務基本恢復至正常水平,加之 2020 年新拓展客户貢獻了新增試劑需求,同時海外業務繼續保持了較好的增長態勢。
截至 2020年 12 月 31 日,公司產品已為國內近 6,700 家醫療終端提供服務,其中三級醫院客户數量相比 2019 年末增加 127 家,三甲醫院覆蓋數量達726家,三甲醫院覆蓋率提升為 47.89%,累計實現化學發光免疫分析儀器裝機超 8,100 台;同時,公司積極拓展海外市場,截至 2020 年末已與瑞士、比利時、意大利、西班牙、香港、印度等 145 個國家或地區建立了合作關係,累計實現化學發光免疫分析儀器銷售超 7,900 台,國內外儀器總銷量超 16,000 台。單機產出方面,公司國內全自動化學發光儀單產近年來均穩步提升,從 2013 年的 14.4 萬元/台增長至 2019 年的 18 萬元/台。
2020 年,公司在國內持續加大對二甲以上醫院的拓展力度,重點推進超高速化學發光免疫分析儀MAGLUMI X8 和實驗室全自動化流水線的銷售,在 2020 年國內新增的 1,363 台化學發光儀裝機中,大型化學發光儀裝機數量佔比達到 53.26%,大型機的裝機比重較前三季度進一步提升。截至 2020 年 12 月 31 日,MAGLUMI X8 國內外累計裝機 442 台,由於化學發光免疫診斷系統為封閉系統,高速機器的銷量佔比的不斷提升有利於帶動國內平均單機產出持續增長。
目前新產業和安圖生物是國內免疫化學發光領域的雙子星,新產業市場佔比在6%左右,未來在行業高增長和進口替代(國產率20%)的背景下,公司有望迎來不錯的發展機會。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公司5月12日將有1.10億股股份解禁,按當前股價計算約138億元,當前日成交額不足1億元,解禁後減持壓力較大,過程中應該還會迎來更好的上車機會。
2、安圖生物(603658.SH)
安圖生物預計4月23日披露2020年年報和2021年一季報,公司前3季度實現營收20.47億元,同比增長8.12%,歸屬淨利潤5.14億元,同比增長-4.39%。
2020 年前三季度,公司發光儀累計裝機量 1000 台左右,其中 Q3 單季度裝機預計為 360 台,目前存量裝機規模已突破 5000 台,為後續發光試劑的上量奠定了基礎。
2018 年 4 月,安圖生物流水線產品 Autolas A-1Series 正式獲得 NMPA 頒發的醫療器械註冊證,公司成為中國第一家提供實驗室全自動流水線全套產品服務的本土企業。2020年,公司流水線的進院安排出現提速,前三季度估計裝機超過 90 條,其中附帶離心機、冰箱等配套設備的大型線體裝機更多。這些流水線將對公司後續生化、發光試劑的銷售產生積極作用。
另外,安圖生物於2018 年推出的基於 MALDI-TOF 質譜技術的微生物鑑定產品 Autof ms1000 有望助力公司打開微生物檢測高端市場。MALDI-TOF 預計有望取代傳統的微生物鑑定技術,未來大多數三甲、三乙、甚至二級醫院都有可能配備 MALDI-TOF 產品,市場空間廣闊。藉助已有的銷售渠道,安圖生物有望逐步實現質譜儀的放量。
公司今年沒有抓住新冠疫情受到市場質疑,但是從長期來看,公司的發展前景還是值得期待的。
3、艾德生物(300685.SZ)
艾德生物於4月12日披露年報,實現營收7.284億元,同比增長25.94%,歸屬淨利潤1.803億元,同比增長33.11%,其中下半年疫情緩和後,實現營收 4.45 億元,同比增長高達 42.54%。
艾德生物是國內腫瘤伴隨診斷龍頭,持續拓展與知名藥企“診斷與藥物攜手”的創新模式,與強生、安進、默克、恆瑞、海和、廣生堂等達成新的伴隨診斷合作,加速合作成果落地。
公司擁有 23 種獲得 NMPA 註冊證書的單基因和多基因分子診斷產品,包含EGFR、KRAS、BRAF、ALK、PIK3CA 等腫瘤精準醫療最重要的基因位點,種類齊全且多個為國內獨家獲批,其 ROS1 試劑盒 2017 年在日韓獲批並納入醫保,2020 年 PCR-11 基因產品在日本進行行政審批,在亞洲個體化醫學癌症基因篩查(LC-SCRUM-Asia)中,公司 PCR-11 基因與 FDA 批准 NGS 產品OncomineTM 在兩千多例的對比分析中具有高度一致性(總符合率 97.9%、陽/陰性符合率 98.8%、97.1%),在檢測成功率(97%vs75%)、檢測時間方面具有絕對優勢。
此外公司積極佈局腫瘤早測領域,面向體檢市場的腸癌早測產品暢青松®(SDC2甲基化)已於 2021 年 1 月獲批上市,結合可用於乳腺癌、卵巢癌遺傳風險評估的產品(BRCA1/2 基因)、可用於宮頸癌篩查的 HPV 產品以及可用於生殖健康篩查的 Y 微產品,艾德生物腫瘤早測產品的商業化運營有望快速落地,公司產品持續廣深化拓展。
4、貝瑞基因(000710.SZ)
公司傳統業務是NIPT ,去年受疫情和新生兒出生人口下降影響較大,2020年業績大幅下跌。目前貝瑞基因正在着力發展早篩領域。現有早篩手段多具有一定侷限性,多數癌種尚無有效監測手段,我國早篩“藍海”市場理論市場空間大,巨大潛在需求吸引國內外企業加速佈局並搶佔市場份額。
從全球企業佈局來看,全球頭部公司多處於產品研發優化及驗證階段,Grail、Freenome 和 Thrive 等高科技公司走在前列。國內企業尚處於起步階段,早篩的臨牀驗證需要較高的研發投入,其中貝瑞基因和燃石醫學等企業進度領先。貝瑞基因的 PreCar 肝癌早篩項目預計 2020 年8月將以 LTD 的形式落地,預計有望成為早篩成功標杆。
目前肝癌早篩的平台是和瑞基因,貝瑞基因2017年借殼上市時剝離出去,並約定2021年年底和2022年年底兩個回購時間點。根據公司對外披露信息,2021年年底預計回購30%-50%,其餘於2022年回購。未來癌症早篩板塊一定是不可忽視的投資方向。
格隆匯聲明:文中觀點均來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匯觀點及立場。特別提醒,投資決策需建立在獨立思考之上,本文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為實際操作建議,交易風險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