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解決環保問題,韓國“3+1”戰略有何新意

由 段幹方 發佈於 財經

最近半年,“碳中和”一詞在韓國被頻繁提及。去年10月,韓國總統文在寅在施政演説上首次提及韓國2050年的減排目標。同年11月,文在寅在出席G20領導人峯會時再次闡述碳中和重要性。同年12月,韓國又發表了“2050碳中和宣言”。近期,韓國環境部發布了“大韓民國碳中和3+1戰略”,代表着為了推動2050年實現碳中和,韓國已將其落實到相關職能部門,並提出了具體措施。

韓國推進碳中和戰略,既有國際大環境的推動,也有解決國內環保問題的內在動力。美國政府換屆前後,諸多韓國智庫都將氣候變化合作納入到研究報告當中。韓國政界、學界普遍認為,碳中和問題將迎來國際合作的契機。

另外,韓國仍有不少環保問題需要解決。例如,韓國13個支柱產業當中的12個屬於工業,有待減排;火力發電仍是供電主力軍,且全國過半的火力發電站都扎堆在西海岸沿線,存在集中排放的問題;SUV、貨車、大型車輛等大多使用柴油,尾氣污染有待進一步降低;人均塑料消費量巨大,位居全球前列。

在此背景下,“大韓民國碳中和3+1戰略”應運而生。所謂“3+1”指的是經濟結構低碳化、構建新興低碳產業生態圈、建成公平公正的低碳社會三大舉措,外加強化碳中和的制度基礎。

經濟結構的低碳化,主要是推動減少化石燃料使用,提升可再生能源的應用。確保可再生能源充分輸送,減少耗損。導入分散性能源供給體系,實現各地區能源的自主供給。同時,推動產業結構向低碳轉變,促進電動汽車和氫能源動力汽車的推廣,增加綠色植被面積,推廣新建建築低碳化,靈活提高現存建築的環保程度,在國土規劃層面推動低碳化。

構建新興低碳產業生態圈,首先,培育新興低碳產業,例如新一代環保汽車電池、氫能源產業等,並搶佔低碳半導體市場先機。其次,培育一批具備碳捕捉技術的企業,育成綠色服務產業,提高能源利用率並建成温室氣體分析、管理體系。再次,設立11處試點,放寬法規,培育一批低碳領域的初創企業和獨角獸企業。最後,構建可持續的生產消費體系,劃定各產業對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率標準,豐富產品的環保信息標識,提高對可回收垃圾的利用率。

如何強化碳中和制度基礎?韓國政府準備一是完善相關財政制度;二是打造“綠色金融”,對環保產業和向低碳產業轉變的傳統產業提供資金支持,並引導民間資本進入綠色產業,加強監管;三是加強對新興低碳技術的扶持力度。

韓國全球戰略合作研究院院長黃載皓表示,韓國化石燃料利用率高,產業結構以製造業為主。過去30年裏,韓國平均氣温上升了1.4攝氏度。碳中和對韓國的重要性與日俱增。

黃載皓認為,為了實現碳中和目標,韓國在自身努力的同時,也要加強國際合作。首先,相關合作對中韓關係具有重要意義。去年底,中韓兩國商定成立中韓關係未來發展委員會,以2022年中韓建交30週年為契機,規劃未來30年中韓關係發展藍圖。氣候變化合作可作為其組成部分。其次,相關合作可為中日韓三國發展關係提供動力和契機。最後,在氣候變化問題上,韓國今後還可為發展中國家提供力所能及的支援。(駐首爾記者 白雲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