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週刊 記者 | 丁爽
今年9月,IPO被否的公司數量達6家,是年內被否數量最多的一個月,其中僅科創板就有3家公司被否。
而從年初以來,A股被否IPO公司已達20家,遠超去年全年被否總量。在此背景下,今年被否IPO企業具體情況如何?發審委對被否IPO企業的關注重點又有哪些?《紅週刊》記者整理了相關數據。
9月份IPO“被否”數量創年內新高
2020年全年,A股僅有9家公司IPO被否。但截至目前,A股IPO被否公司的數量已達20家,遠超去年。同時,9月單月被否IPO公司數量創下年內新高,達6家。
圖1:2021年逐月被否IPO公司數量
9月被否IPO公司中,僅科創板被否公司就有3家,而觀察上述3家被否IPO公司的情況可以發現,今年以來,針對創業板、科創板的IPO公司,其與所登陸板塊的契合度,也成為了發審委考核的重點。
如9月上會的上海吉凱基因醫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即被髮審委就技術先進性問題提出質疑。發審委要求其對提供服務的可替代性、靶標篩選和驗證方面的核心技術是否是行業內常規技術,是否具備較高的技術壁壘,CHAMP平台和細胞治療平台目前研發的產品大部分是否是針對常規成熟靶點,發行人技術優勢和相應的研發能力等問題進行闡述;同時要求保薦人對該公司的技術先進性和科技創新能力發表明確意見。
相關質疑的提出,實則是在衡量吉凱基因自身科創屬性如何,是否契合科創板定位。而9月被否的三項科創板案例中,幾乎都涉及科創屬性不足的問題。
而今年也出現了不符合創業板定位而被否的案例。3月25日,江蘇鴻基節能新技術股份有限公司首發上會。在招股書中,公司認為其屬於傳統產業與新技術、新業態的深度融合,符合創業板定位。但發審會上,發審委提出該公司屬於土木工程建築業,而該行業為《深圳證券交易所創業板企業發行上市申報及推薦暫行規定》第四條規定的原則上不支持在創業板發行上市的行業。在現場問詢中,發審委對公司認定自身符合創業板定位的理由進行了質疑,最終公司IPO被否。
發審委關注重點有哪些?
從被否公司所處板塊來看,20家被否IPO公司中,6家位於上交所主板、2家位於深交所主板、7家位於上交所科創板、5家位於深交所創業板。
附表:年內20家被否IPO公司情況
2021年至今被否的IPO公司涉及14家保薦機構。其中,國泰君安所保薦的4家公司IPO被否,中金公司、華泰聯合證券以及國信證券保薦的公司中各有2家被否。
圖2:涉及保薦機構情況
另外,縱觀發審委對20家被否的IPO公司的上會問詢情況,可以發現,財務處理合規性、持續經營及盈利能力、內控制度、財務數據真實性及合理性、板塊定位契合度、違法違規行為、業務獨立性等問題為發審委關注的重點。
圖3:發審委主要關注點
其中,在財務處理合規性及財務數據真實性的質詢方面,存貨、應收帳款、營銷費用率、應付賬款等指標都是相關機構核查的重點。另外,相關機構對淨利潤與經營性現金流的匹配度也較為重視,在對江蘇鴻基節能新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等兩家公司的現場問詢中,均出現對該問題的質詢。
(文中提及個股僅為舉例分析,不做買賣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