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運行暖意漸濃 盡顯中國經濟強勁韌性
6月15日,國家統計局公佈5月宏觀經濟數據,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4.4%,增速比4月份加快0.5個百分點;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1973億元,降幅比4月份收窄4.7個百分點;1-5月份,全國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户)199194億元,同比下降6.3%,降幅比1-4月份收窄4.0個百分點。
經歷風雨,更顯堅韌挺拔。5月份,各地區各部門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科學統籌疫情常態化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復工復產復商復市紮實推進,生產需求繼續改善,就業物價總體平穩,積極變化累積增多,國民經濟逐步恢復。在全球疫情助推的市場波瀾中,中國經濟“方舟”舵盤穩、續航能力強,具備顯著的抗風險韌性。
消費回暖明顯,為中國經濟添動力。消費作為經濟循環的重要一環,對於供需形成良性互動,以升級消費、線上消費帶動高質量發展,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目前,消費已連續6年成為我國經濟增長第一拉動力。2019年,零售市場規模超過40萬億元,最終消費支出對國內生產總值的貢獻率為57.8%。內需特別是消費,已經成為我國經濟穩定運行的“壓艙石”。突如其來的疫情,不可避免會對我國經濟發展造成較大沖擊,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各個環節都受到影響。從國家到地方千方百計創造有利條件擴大居民消費、釋放消費潛力,把被抑制的消費釋放出來,把在疫情防控中催生的新型消費、升級消費培育壯大起來,使消費活水源源不斷,為經濟社會發展持續帶來活力。5月份零售業、餐飲業商務活動指數保持在55%以上,其中,零售業商務活動指數連續三個月在50%的榮枯線以上,餐飲業連續兩個月在榮枯線以上,顯示消費市場保持回暖復甦良好態勢。
投資增速修復,為中國經濟助力。在我國的經濟增長結構中,固定資產投資一直是推動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各地在促進消費回補和潛力釋放的同時,聚焦重點領域,優化地方政府專項債券投向,用好中央預算內投資,調動民間投資積極性,加快推動建設一批重大項目。通過擴大有效投資需求,加大投資安排力度,發揮好有效投資的重要作用,以投資增長拉動經濟增長,不僅可以直接推動製造業和相關服務業的發展,而且相當部分的投資還能直接轉化為消費資金,進而激發消費市場的活力,積極應對我國經濟下行壓力。比如,作為基建投資“晴雨表”,挖掘機銷量近幾個月持續火爆。中國工程機械工業協會最新數據顯示,5月各類挖掘機械產品共計銷售31744台,同比漲幅達68%。4月以來,大型挖掘機和中型挖掘機銷量佔比有所提升,表明下游基建地產開工加速,投資增速進一步修復。
出口平穩發展,為中國經濟激活力。在國際經濟形勢發生比較大的變化、貿易保護與單邊主義蔓延的情況下,外貿工作面臨嚴峻挑戰,出口壓力增大。面對嚴峻的出口形勢,為了減輕外貿出口對經濟增長的影響,從政府到企業都在積極調整出口策略、把握出口重點,從傳統的歐美市場轉向新興市場、東南亞市場,特別是“一帶一路”沿線,從而有效彌補了歐美國家貿易出口減少帶來的影響。不僅如此,企業努力適應國家市場產品需求變化,主動調整出口方向,同時,將產品與服務緊密結合起來。不斷提高產品和服務的檔次,由傳統的低附加值產品向高附加值產品轉移,由間接出口向直接出口轉移,推動外貿高質量發展。據海關統計,以人民幣計,5月當月中國出口增長1.4%。這也是繼4月份由負轉正,增長8.2%之後,外貿出口又一次實現正增長。這主要得益於中國國內疫情防控形勢不斷向好,復工復產有序推進,以及一系列穩外貿政策措施效果逐步顯現。
中國經濟是一片大海,而不是一個小池塘。狂風驟雨可以掀翻小池塘,但不能掀翻大海。新冠肺炎疫情不可避免會對經濟社會造成較大沖擊,但只要用全面、辯證、長遠的眼光看待我國發展,就會發現,綜合起來看,我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疫情的衝擊是短期的、總體上是可控的。準確把握髮展大勢、用好用足比較優勢,統籌做好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中國完全有信心、有能力、有底氣應對沖擊,中國經濟基本面以及長期向好的趨勢不會改變。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我們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