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商報訊(記者 陶鳳 呂銀玲)8月13日,國新辦舉行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商務部外國投資管理司司長宗長青介紹,1-7月,全國實際使用外資5356.5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0.5%(不含銀行、證券、保險領域,下同),較1-6月回升了1.8個百分點,由負增長轉為正增長;7月當月,全國實際使用外資金額634.7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5.8%,連續第4個月實現單月吸收外資正增長。“經過各方不懈努力,今年以來我國吸收外資增幅實現了由‘負’轉‘正’,總體好於預期。”宗長青説。
他介紹,在吸收外資方面,服務業發揮了支撐作用。1-7月服務業實際吸收外資4145.9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1.6%,佔我國吸收外資比重77.4%。其中,高技術服務業同比增長27.4%。此外,主要投資來源地也保持穩定。香港地區、新加坡、英國等實際投入外資金額同比分別增長8.2%、4.6%和48.6%。
外資大項目也持續落地。1億美元以上外資大項目到資佔比68%,埃克森美孚、寶馬、豐田、英威達等不少跨國公司不斷加大在華投資,加快在華佈局。
商務部研究院副研究員龐超然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吸收外資由負轉正,主要得益於國內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市場平穩復甦,經濟持續向好發展,鞏固了外資企業在華髮展的預期和信心。從長遠看,國內市場發展潛力和消費轉型升級等因素將長期吸引外商企業在華投資興業。
今年,圍繞助企紓困和進一步擴大開放,國務院常務會兩次審議出台了穩外資的新政策,修訂發佈新版全國和自貿試驗區兩個負面清單,出台實施了一系列穩外資配套措施,有效對沖了疫情帶來的不利影響。
據宗長青介紹,我國營商環境不斷改善,新的《外商投資法》及其配套法規今年正式實施,全面取消商務領域外資企業設立變更的審批和備案,外商投資實行信息報告制度,投資自由化、便利化程度提升,外商投資預期和信心穩定趨好。
針對近期一些外商轉移產業鏈的現象,宗長青表示,“一些企業基於要素成本、貿易環境、供應鏈穩定等方面的考慮,調整產業佈局和全球資源配置,多屬正常的市場行為。儘管如此,我們更應看到,中國仍然是大多數跨國公司主要的投資目的地。特別是今年以來我國疫情防控取得戰略性成果,經濟增長由降轉升,使包括外資企業在內的各類企業復工復產情況好於全球,更加堅定了外商投資中國的預期和信心。”
據商務部統計,今年1-7月,外商在華新設企業18838家,其中日本在華新設企業415家,美國860家,韓國849家,新加坡584家,英國296家,德國245家。“這些數據充分證明了中國市場的吸引力。”宗長青説。
如何穩住外資企業在華髮展?龐超然告訴北京商報記者,“重點要繼續持續深化國內改革,加大力度貫徹落實《外商投資法》及其實施條例,持續推進營商環境改革,為內外資企業發展營造公平有序的發展環境。”
宗長青表示,下一步,主要從穩存量政策再強化、促增量方法再創新、優環境措施再加力三個方面抓好穩外資工作。
首先,把穩外資市場主體作為重中之重。着力解決好當前外資企業反映較為集中的融資難、人員入境難、項目實施難等問題,同時繼續研究推出更多的支持政策;繼續發揮好外貿外資協調機制及其重點外資項目工作專班的作用,健全全國外資促進和服務體系。
同時,抓好新版全國和自貿試驗區負面清單落地,加快修訂實施《鼓勵外商投資產業目錄》,深化服務業擴大開放試點,發揮好自貿試驗區、國家級經開區等開放平台作用。持續擴大外資市場準入,同時創新招商引資方式,加大投資促進力度,爭取再談成、簽約一批重點外資項目。
此外,還將堅持不懈地落實好外商投資法及其配套法規,加強外商合法權益保護,確保內外資企業一視同仁、同等適用各項優惠政策,進一步提升我國營商環境的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水平,讓外商願意來、留得住、能發展,讓外商更加放心、安心,以不斷優化的營商環境穩存量、促增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