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股跌入谷底 賣方感慨“入錯行”

銀行股跌入谷底 賣方感慨“入錯行”

外匯天眼APP訊 : 曾經風光無限的銀行股,已經淪為A股“小透明”。公開數據顯示,7月銀行板塊整體上漲1.0%,漲幅在所有行業板塊中位居最後。今年以來,大盤持續向上,銀行板塊竟然逆勢下跌7.4%。

行業長久低迷,讓投資人士陷入感傷。近期,某機構的一篇報告在朋友圈熱傳,文中指出目前銀行板塊“估值已創歷史新低”,自嘲“賣方開始看空自己行業”。

全面被棄

銀行股持續低迷,已逼瘋部分機構。這篇熱傳的報告將2019年初的科技股與當前的銀行股予以對比。一年多以前,科技股陷入“機構倉位極低”“估值歷史新低”的尷尬境地,加上出現“商譽雷”這樣的賬面利空,該報告形容,當時如果配置了科技股,會被罵“不價值”。

如今,相同的境遇在銀行股上演。公開資料顯示,二季度公募基金對銀行板塊進行了大幅減持,全部公募基金和主動型基金重倉持股中銀行股佔比分別為4.1%、2.3%,較一季度下降2.2個百分點、1.3個百分點,持倉比例降至歷史次低水平。同時,二季度末申萬一級銀行指數的PB(市淨率)為0.68倍,銀行板塊的估值水平滑落至歷史新低。該報告指出,目前如果持倉銀行股則被説成“守活寡”,“賣方也開始看空自己行業”。

“很長時間以來,銀行股唯一的價值,就是打新專用。近期大盤表現不錯,但如果你持有銀行股,竟然還有虧損風險,所以這個板塊更是被徹底拋棄。”記者接觸的資深投資者表示。這一想法倒是與基金不謀而合。公開資料顯示,2020年二季度末,打新基金底倉十大重倉股中僅有招商銀行躋身其中,此前被戲稱為“底倉寵兒”的多家銀行巨頭消失不見 。

在業內人士看來,近期銀行板塊瀰漫悲觀情緒,一方面與從嚴的監管基調有關,另一方面板塊賺錢效應減弱。據瞭解,此前監管部門要求商業銀行提早謀劃應對不良資產大幅增長、督促銀行做實利潤,也要求部分撥備覆蓋率不達標的商業銀行適當降低分紅,把有限的利潤更多用於資本補充,提高風險抵禦能力,銀行的分紅能力也引起市場擔憂。

何時“秀肌肉”

儘管現階段銀行股備受嫌棄,自家人倒是用實際行動向外界傳遞“你最珍貴”。

據不完全統計,2020年以來,共有11家銀行的大股東和高管展開了增持操作。其中涉及金額過億元的有上海銀行、郵儲銀行、南京銀行、江蘇銀行。僅以這4家銀行的增持金額來算,已經超過了135億元。

對於增持原因,多家銀行公告稱“基於對行業投資機會的看好,以及對上市公司持續穩定發展的信心和股票價值的合理判斷”,“基於對戰略投資的考慮”等。

記者注意到,行業悲觀情緒籠罩之下,只有東北證券王鳳華團隊大聲疾呼,“當前估值已無任何向下空間,安全邊際足夠。股息率方面,有超過20家上市銀行股息率超過4%,極具配置價值。”該團隊進一步表示,市場上存在監管窗口指導銀行中報利潤增速的諸多傳言,銀行有動力多計提撥備應對風險,因此銀行中報利潤增速不高或者負增長,是符合市場預期的,不用太悲觀。

不過,浙商證券分析師邱冠華則表示,在監管引導和金融讓利實體的背景下,銀行或通過做實賬面資產質量指標,降低利潤增速。當前賬面指標出清的力度和節奏尚不確定,中報落地前市場預期模糊,銀行股行情的基礎和持續性受到挑戰。銀行利潤增長存在不確定性,維持韜光養晦、以退為進的投資策略。未來持續關注賬面指標的做實進度和節奏,一旦徹底做實之後,有望給銀行股投資帶來機會。

記者注意到,目前已披露的非上市中小銀行中報已整體負增長。18家城商行營收與歸母淨利潤為354億元與94.3億元,同比分別下滑0.4%與4.4%。34家農商行營收與歸母淨利潤為405億元與151億元,同比分別增長3.7%和下滑5.5%。

記者接觸的投資者則直言,即便銀行利空因素逐漸落地,當前的銀行股也無法與去年初的科技股相提並論。科技股憑藉行業盈利反轉演繹持續的超強行情,而銀行股僅會在下半年市場風格趨於均衡的情況下,適時出現結構性機會。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572 字。

轉載請註明: 銀行股跌入谷底 賣方感慨“入錯行”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