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快速大跌後 基金贖回潮來了?基金經理這樣説

由 頻長志 發佈於 財經

  2021年以來,已誕生61只“日光基”(A、C份額合併計算),其中主動權益型基金佔比高達75%。春節後,抱團股大跌,截至3月9日,“日光基”中有54只跌破面值、7只淨值不足9毛。春節後,主動權益類基金淨值直線下滑,不少投資者擔憂“基金贖回潮是否要來”。記者採訪到多位基金經理表示,近期權益類產品贖回量高於申購量,主要以混合型基金為主,但目前贖回壓力可承受,贖回潮尚未出現。

  公募贖回潮尚未出現

  上海某公募權益類投資總監表示,近期贖回金額較前期的確大幅增加,日贖回金額約佔總規模的0.5-1%之間,但總體來看仍平穩,基金申贖和運作均正常。贖回數量較多的既有權益類產品,也有貨幣基金。面對目前的市場調整,他想用“風險是漲出來的,機會是跌出來的”這句話與投資者共勉。

  深圳一位研究部總經理兼基金經理坦言,自己老基金遭遇贖回估計30%左右。次新基金被贖回更多些。市場持續下行,每天倉位都頂着上限,因為95%以上倉位不合規,所有必須賣股票,這是行業的現狀。但對於後市,他並沒有很悲觀,認為未來3-6個月仍有機構性機會,自己不會把籌碼集中在核心資產中或已經漲了很多的週期股中去進攻,而是以絕對低位的優質成長股裏去進攻。自己不太會去下調倉位,目前配置以消費製造為主,消費佔到50-60%,製造佔到30-40%。

  上海某公募基金市場部人士表示,就目前來看,公募產品出現贖回潮的可能性不大。首先,存量產品還沒有出現明顯的贖回潮,更多的投資者選擇觀望等待而非割肉離場。只有等到產品淨值修復到一定程度時,才可能開始啓動贖回。另一方面,一些機構重倉板塊的估值已明顯回落。

  上海一家中型基金公司渠道負責人也向記者透露,三週前,權益類基金申購量較贖回量還高出20%,資金呈現淨流入。隨着市場劇烈調整,權益類基金申購量較贖回量的差距已有所收窄,部分投資者選擇離場。近幾日,權益類基金申贖總量均大幅縮減,贖回量遠超申購量近一倍。感覺近期投資者持有態度也有所分化,有些人把調整視為買入時機,有些則選擇出逃。

  華北某公募基金市場部人士也認為,從整體看,目前並未出現“贖回潮”。春節之後,贖回量比較多的是混合型基金和債券型基金。對於一些新基金有3個月封閉期,封閉期內不能贖回,所以給了基金經理一段休整時間。他指出,節後一些新入場的基民被深套,因為淨值跌幅較大,這些人反而暫時不會贖回離場。容易搖擺的是那些跌後到成本線附近,或尚有微弱盈利的基民。

  其實通過統計歷史數據發現,基金贖回潮多發生於市場企穩上行前夕。平安證券統計數據顯示,歷史上基金大規模集中贖回僅出現在 2015年,當時上證綜指單季下跌 24.7%,其餘時間段基金的申購贖回淨額佔比在-8%至3%區間波動,歷史4次低點均滯後於上證綜指1個季度,發生於市場企穩上行前夕,4次低點對應上證綜指平均跌幅10.7%。綜合短期市場觀點及歷史經驗來看,平安證券認為,短期不必對於基金集中贖回過於擔憂,基金集中贖回可能需要觸發兩項指標錨,一個是10%以上的下跌幅度,另一個是一個季度的滯後期。3月份市場仍在休整階段,當然波動可能會在海外流動性擾動下有所加大。

  不少基金經理大舉調倉換股

  中信證券統計顯示,公募產品收益率中位數已從春節前的高點10.7%回落至0%,其前100大重倉股的收益率也從18.3%回落至-1.6%。記者發現,目前不少基金經理已經開始調倉換股,積極做好防守。

  上海一位中型基金公司FOF基金經理表示,近日通過和基金經理們交流發現,面對基金贖回和淨值下滑,現在一般有兩種應對策略。其一,如果判斷市場趨勢走弱,降低倉位就是必須的。其二,如果認為調整隻是暫時的,則可以靜觀其變。如果持倉資產風險小,質量高,就沒有必要進行重大調整,反而是繼續加倉好時機。

  上海一家中型基金公司權益部負責人表示,節後A股市場震盪加劇,自己今年已經做了比較大的調倉換股,四季報前十大股票現在可能只剩下三隻。按板塊來看,現在倉位最重的是銀行股。因為現在整個銀行的資產負債表越來越乾淨,整個盈利水平也越來越真實,而且去槓桿已經到了一定程度,他認為,銀行未來2-3年是修復性週期,將迎來戴維斯雙升行情。他提到,在市場大回調的時候,自己還佈局了一些醫藥股,此外計算機板塊倉位也比較重。他透露,不打算調倉這些品種。

  該位權益部負責人還表示,在震盪市中,自己會先考慮風險收益比。比如對整體市場做個假設,在最悲觀的時候可能承受多大風險,然後再考慮收益。如果收益是風險的三倍以上的話,才會慢慢考慮做些佈局。他認為,今年市場還是以結構性行情為主,很多板塊估值低,風險收益比較好。行情也遠遠沒有到頭。

  上海一位中型基金公司股票公募團隊總監認為,隨着全球疫情的逐步緩解,今年全球貨幣流動性過於寬鬆的局面將逐步改變,但大熊市的出現可能性很小。最近幾年累計漲幅很大的醫藥消費科技這些高估值的品種,存在估值修復的需求,加上週期復甦的宏觀背景,前期抱團股可能會面臨震盪整理,自己會將那些確定性低的品種降低倉位,而確定性高的倉位可能還是維持不動或者減倉較少。

(文章來源:中國基金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