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信信託被傳業務暫停的幕後疑雲 投資者爆料:禍起資金池、底層資產投向模糊
作為融資類信託業務的一種,“資金池”信託業務一直以來備受市場詬病,尤其在經濟環境下行、兑付信心降低的情況下,往往會被認作是用來兜底掩埋“不良”的工具。近日,一則“資金池”信託業務被暫停的信息將華信信託推向了風口浪尖。9月21日,北京商報記者從投資者處最新瞭解到,華信信託產品早在3月左右就已經停止發行,但目前“資金池”信託業務仍然保持正常兑付,不過該公司至今尚未向客户披露“資金池”項目對應的底層資產明細。
“資金池”業務仍照常兑付
近日,一則“華信信託業務被暫停”的消息在信託業引發波瀾,被暫停的主角主要涉及華信信託的“資金池”信託業務。一位知情人士向北京商報記者透露,“華信信託‘資金池’待補的窟窿可能比網傳的40億元多一些,達到45億元左右。”
對於信託業務被暫停一事,華信信託官網目前暫未就此事發表聲明,一位信託業內人士預判,由於“資金池”信託業務的特點,需要源源不斷的新資金進來以維持流動性,沒了“活水”,後續風險難料,暫停很有可能是項目流動性出現了問題,監管及時介入,防止事態擴大。北京商報記者從華信信託客服人員處瞭解到,“截至目前並未收到異常通知,華信信託經營一切正常。”
從華信信託官網可以看到,除了一隻4月30日成立的“華信信託-樂助善扶公益信託”之外,該公司最近成立的信託產品名稱為“華信·華冠368號集合資金信託計劃”,成立的日期為今年3月31日,此後便再無新產品發行。北京商報記者也從多位投資者處證實了上述消息,一位“華信·華悦41號集合資金信託”(以下簡稱“華悦41號”)投資者向記者表示,華信信託早在3月左右就已經停止發行新產品,但“資金池”信託業務的兑付依舊正常。
9月18日,華信信託官網發佈《華信·華悦41號集合資金信託兑付及收益分配公告》,該產品成立於2019年3月12日,資金信託到期日為2020年9月12日,華信信託將對該產品進行信託資金的兑付及信託收益分配。
而針對暫停新產品發行的原因,華信信託客服人員表示,正在進行產品結構升級,具體發行時間還要等待公司通知。
資料顯示,華信信託成立於1981年,是目前遼寧省唯一一家信託公司,2019年,華信信託實現營業收入5.73億元,而2018年同期為11.46億元;同時,2019年公司淨利由盈轉虧,為-1.52億元,而2018年為8.07億元。
底層資產投向模糊不明
“資金池”信託業務,主要泛指資金運用方式為組合投資的信託產品業務,其特點是泛資金投向,擁有多個大方向限定,沒有直接披露的投資具體標的,由信託公司自主管理。
北京商報記者查詢華信信託官網發現,華信信託“華冠”、“華悦”等系列產品均具有“資金池”特徵。以“華悦41號”為例,該產品資金運用方式為:受託人將信託資金以股權投資、權益投資、貸款、權益融資或其他債權等單一或組合方式運用於經營管理規範、具有較好成長性、收益穩定的企業或項目。受託人將信託資金投資於證券公司資產管理計劃、商業銀行理財計劃、資金信託及銀行存款等金融產品。按照《信託業保障基金管理辦法》及相關規定,受託人將信託資金金額的1%用於認購信託業保障基金,認購保障基金作為本信託項下信託財產投資組合的一部分。
根據華信信託官網信息,該系列已成立到“華悦55號”,由於多數產品並未披露實際成立規模,以平均每隻信託的成立規模不低於人民幣5000萬元計算,55只華悦系列產品,累計融資規模已經達到27.5億元。
而華信信託“資金池”信託業務此前就曾多次引發關注,有業內人士指出,華信信託部分產品可能存在期限錯配、非標“資金池”等問題。也有投資者向北京商報記者反映“華信信託至今尚未向客户披露‘資金池’項目對應的底層資產明細。”
在底層資產投向不明晰的情況下,華信信託又出現了與關聯方存在大量股權質押的情況,天眼查數據顯示,西藏海涵實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西藏海涵實業”)已累計向華信信託質押了近30筆股權,從股權穿透圖來看,西藏海涵實業直接持有華信信託4.48%股權。
在金樂函數分析師廖鶴凱看來,關聯質押融資會造成風險無法控制,甚至風險不斷放大的情況,主要依賴於相關各方流動性狀況支撐項目的兑付。對信託公司來説,容易照成受託資產和自有資產的利益衝突問題,在信息披露不透明的情況下下,有可能會造成投資者利益的損害。在底層不清晰的情況下,如果出現風險,會傳染到整個關聯業務體系,無法有效隔離甚至會危及信託公司的持續有效運行。
針對網傳的業務暫停、與關聯方存在多筆股權質押交易、投資者爆料的“資金池”底層資產投向不明晰等情況,北京商報記者數次致電華信信託方面進行採訪,但電話始終未有人接聽。
“資金池”兑付危局待解
華信信託不是今年唯一一家被傳暫停業務的信託公司,2020年4月,上海銀保監局向安信信託開出《審慎監管強制措施決定書》及《行政處罰決定書》,要求安信信託暫停自主管理類資金信託業務。
另外,四川信託也被監管部門下令暫停“資金池”信託業務,根據四川信託方面此前公開披露,四川信託“資金池”信託業務產品規模合計在251億元左右。
在信託業觀察人士李奎霖看來,強監管時代,監管需要對金融市場有更強的掌控力,“資金池”信託業務因難以穿透到底層資產,容易無序發展,導致風險過度累積。監管的管控方向一直是打壓,並要求信託公司發展“具有直接融資特徵的資金信託”。
信託項目風險暴露的加劇,也導致信託風險項目規模和佔比不斷攀升,來自中國信託業協會統計的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一季度末,信託業資產風險率已達3.02%,這也是近四年來該指標首次突破3%。而在二季度,一直備受關注的風險資產數值並未披露。彼時就有市場人士預計,二季度的風險資產或將達到3.5%。
在謀發展與控風險的格局中,信託公司防控風險的重要性也逐漸提升。廖鶴凱進一步指出,目前的風險暴露增加是當前經濟波動造成的,信託是大環境的參與者,也會受到相應的影響。在謀發展與控風險的格局中,目前各家公司應將精力優先投入到控風險、化解風險事件方面。在融資類業務收縮投資類業務發展的格局下,信託公司積極調結構,力求在規模平穩的情況下,有序控制“資金池”業務規模,在非標轉標的過程中逐步化解項目風險。
北京商報記者 孟凡霞 宋亦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