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千億龍頭閃崩暴跌 外資機構紛紛出逃!拜登遏制中國引擔憂 國外市場要變天?

由 南宮丹紅 發佈於 財經

9月13日,中秋小長假後首個交易日,醫藥行業就迎來了黑天鵝事件。

上午開盤,CRO概念股直線下行,藥明康德跌超9%,凱萊英、美迪西、昭衍新藥跌超5%,博騰股份、藥石科技、康龍化成等跟跌。

在網上,投資者紛紛吐槽:“真是後悔買了,割肉”、“出啥事兒了?這麼個跌法好怕怕喲”、“猝不及防,又吃了一碗大面”。

不僅股民心痛,基民也不好過,以“千億頂流”中歐基金明星基金經理葛蘭為例,目前在管規模最大的產品是中歐醫療健康,其管理的中歐醫療健康裏也命中不少今日下跌股,在醫藥股下跌的行情中,持倉有所增加。

消息面上,據媒體報道,美國總統拜登準備簽署一項行政命令,幫助美國生物製造業的發展。據知情人士透露,該命令草案列出了一項促進美國國內製造業發展的戰略,利用生物技術創造出新藥、生物燃料和食品等一系列產品和材料。行政命令的細節尚未公開。

這則消息的核心是擴大美國生物製造的優勢並減少對中國生物製造的依賴,瞬間引發市場對海外業務佔比較高的CXO公司的擔憂。

隨後,藥明康德人士9月13日上午向記者表示,公司也關注到上述信息,“公司業務和運營一切正常。”

今日A股藥明康德跌停,其港股下跌超16%。

龍虎榜顯示,滬股通當日買入3.31億元,賣出9億元。

事實上,中美競爭由來已久,且已成為長期趨勢。臨近美國中期選舉,預計中美議題將頻繁提及。美國試圖扼制中國生物醫藥發展的思想已經比較明確,未來國內企業將在競爭和壓力中兑現國際化;回到這個命令本身,這與之前製造業迴流美國的思想一脈相承。

鑑於生物醫藥對合格勞動力和合格產能依賴嚴重,預計美國想實質回遷產業鏈需要經過較長時間,對國內相關公司短期業績無明顯影響;而此次大跌的藥明生物為例,也早做了準備。

公司投資30億美元進行海外擴張,積極佈局海外產能,今年美國,愛爾蘭和德國的廠也將相繼投產,有望儘快完成離岸外包產業鏈的建設。綜上,此次事件,短期對情緒面上的衝擊在所難免,長期生物醫藥在壓力中成長將是新常態。

CRO在中國發展迅速得益於降本增效

CRO全稱“Contract Research Organization(合同研發服務)”,指通過合同形式為製藥企業和研發機構在藥物研發過程中提供專業化服務的一種學術性或商業性的科學機構。CRO企業類似於“賣水人”,與創新藥行業景氣度關聯緊密。

2017年以來,大型製藥公司後期管線創新越來越多地源自外部。這種合作開發的模式帶火了CRO產業,目前超過50%的製藥企業有自己的CRO夥伴。但問題也隨之而來:隨着CRO產業驟然升温,藥企的內卷被轉嫁到了CRO領域。

最近幾年,美國的CRO市場增速逐漸放緩,一些行業巨頭也開始尋求將業務轉移到一些人力成本更低廉的國家——全球最大的臨牀CRO昆泰把臨牀研究中心搬往印度,並在保加利亞和克羅地亞設立辦公室;阿斯利康在班加羅爾設立研發機構;精鼎在立陶宛開起了運營中心。

在這種環境下,中國CRO企業也因為人才基礎、成本和效率越來越受到跨國藥企的青睞。中國有着最龐大的生物醫藥人才基礎,大部分頭部CRO企業的博碩員工佔比超過了50%;成本方面,中國有着比歐美更廉價的勞動力成本,專業人才的薪資比一般西方國家低30%到40%左右。

另外,在中國建立GLP標準的藥物安全評估中心,開支和建設時間也更有優勢。在美國,這種設施每平方米的成本大概是600美元,需要兩年至三年時間建設,但中國只需要124美元和一年半的建設時間。

今年上半年29家CRO概念股中,有21家保持正增長,佔比超72%,其中藥明康德上半年實現營收177.6億元,同比增長68.52%;實現歸屬淨利潤46.36億,同比增長73.29%。

從外部看,隨着全球創新藥行業的蓬勃發展,CXO公司在全球範圍內承接了大量的訂單,尤其是海外的Biopharma。數據顯示,2020年中國CXO龍頭企業海外營收佔比達70-80%,因此不難理解為何美國打壓的消息會對CXO產業造成如此大的衝擊,直接影響到企業在美經營,進而大幅降低公司業績增長預期。

80%以上的業務收入來源於國外

7月19日,該公司宣佈未來十年預計投資20億新元(約97.3億人民幣)在新加坡建立研發和生產基地。該公司表示,未來,新加坡基地將進一步夯實藥明康德的全球化運營網絡,並與亞洲、歐洲、北美等地的基地聯動,滿足客户日益增長的需求,不斷加強與全球合作伙伴的溝通協作。

在CRO領域,客户主要來自制藥企業,而全球最多的客户集中在北美地區。2020年北美客户佔比62.5%,中國客户佔比19.9%,歐洲客户佔比9.3%,日韓客户佔比7.9%。

藥明康德今年上半年國內新藥業務同比下降26.69%

財報顯示,今年上半年,藥明康德實現營收177.56億元,同比增長68.52%。將一、二季度數據分拆來看,該公司一季度和二季度銷售收入分別為84.74億元和92.82億元,環比增長分別為32.8%和9.5%。

從主營業務結構上看,藥明康德分為化學業務、測試業務、生物學業務、細胞及基因療法CTDMO業務、國內新藥研發服務業務五大板塊。

其中,化學業務上半年實現收入129.74億元,同比增長101.91%,佔總營收的73.07%,如果剔除新冠商業化項目,化學業務板塊收入則同比增長36.8%。此外,其測試業務、生物學業務、細胞及基因療法CTDMO業務的營收分別為26.05億元、10.91億元、6.15億元,同比分別增長23.62%、18.52%、35.73%。

而國內新藥研發服務業務是藥明康德唯一收入下滑的板塊。上半年,該業務實現營收4.55億元,同比下降26.69%。同時,在所有盈利的板塊中,國內新藥研發服務部的毛利率為25.53%,與上年同期的45.83%相比,毛利率減少超出20個百分點。

該公司表示,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國內新藥研發服務部業務主動迭代升級以滿足客户對中國新藥研發服務更高的要求,由於交付IND週期更長,因此對當期業績有一定程度影響。

過去一年裏,國內創新藥一直萎靡不振。其中恆瑞醫藥股價跌去40%、君實生物跌去43%、信達生物跌去65%,多家企業計劃中的創新不得不暫時擱置。

儘管業績再創同期歷史新高,但在二級市場公司股價仍難有起色。

7月27日,也就是半年報披露的第二天,藥明康德A股股價盤中一度跌超6%,最終收於96.36元/股,下跌5.12%,市值也降至3000億元以下。在之後的5個交易日,其股價仍處於下跌狀態。截至8月3日收盤,該股收於92.64元/股,市值為2684億元。

自2021年7月份以來,藥明康德股價已經波動下跌5個季度,跌幅超過45%。外界認為,股價下跌或與該公司重要股東頻繁減持有關。而據其6月初的減持公告,藥明康德發佈半年報後或再迎來大額減持。

對於下半年業績,藥明康德信心十足。在半年報發佈前,該公司便更新了2022年全年業績目標。將此前公告的2022年全年收入增長目標從65%—70%進一步上調到68%—72%。

多重困境:新客户不足,人力成本增加

得益於公司全球“長尾客户”戰略持續發力以及其他客户滲透率繼續提高,今年上半年,藥明康德來自於全球前20大製藥企業收入78.56億元,同比增長165%;來自於全球其他客户收入99億元,同比增長31%。但在拓展新用户方面,該公司2022年1—6月新增客户超650家,較去年同期新增客户數超1020家下降36%;來自新增客户收入為3.91億元,也低於去年同期來自新增客户收入8.49億元的水平。

此外,伴隨着國內CXO行業的“工程師紅利”優勢趨弱,藥明康德的人力成本也在逐年上升。數據顯示,2017年至2021年,藥明康德的直接人工成本佔主營業務成本的比例從38.24%增加至44%;直接人工成本從2017年的17.16億元增長至2021年的64.14億元,累計增幅為273.78%,而該公司同期營業收入從77.65億元增長至229.02億元,累計增幅為194.94%,直接人工成本增幅遠超出其營業收入增幅。

本文源自同花順財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