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2022年中報進入密集發佈期,逐漸揭開了2022年上半年公募基金整體經營情況。受到2022年A股市場震盪不休影響,一度突飛猛進的公募基金規模攀升節奏放緩,讓整體基金公司經營業績小幅縮水。
據基金君不完全統計,已有61家基金公司上半年經營情況曝光。整體來看,相較2021年上半年,2022年上半年可比基金公司淨利潤下滑9%左右,不過仍有6家基金公司的上半年淨利潤破10億,基本為頭部基金公司,最高者易方達基金達到17.26億元。
整體來看,因為上半年震盪的行情導致基金公司經營情況出現分化,在可比的53家基金公司中,有29家出現了淨利潤下滑,佔比達到54.7%,有多達8家基金公司淨利潤縮水程度超40%。不過,也有大成基金、國投瑞銀、財通基金、西部利得、浙商基金、中海基金等淨利潤增幅超50%。
業內人士表示,震盪行情下更考驗基金公司的盈利能力,今年淨利潤出現增長基金公司,其中有些是固收領域實力較強,有些是旗下部分爆款基金逆市獲得較好業績,因此受到投資者追捧。
不過,整體來看,大型基金公司盈利能力依然強勁,淨利潤率多數在25%以上。目前6家上半年淨利潤超10億的基金公司基本是第一梯隊基金公司,平均淨利潤超12.4億元,而已曝光62家基金公司上半年平均淨利潤僅為3.14億元,充分顯示出當前基金行業盈利已經高度集中於龍頭。
羊城“雙雄”
最高者達到17.26億元8月30日晚間,廣發證券披露2022年中報,其參股控股的兩家頭部基金公司上半年經營情況得以披露。
中報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6月末,廣發證券持有22.65%股權的易方達基金管理的公募基金規模合計16,238.24億元,較2021年末下降4.84%;剔除貨幣市場型基金後的規模合計11,431.24億元,行業排名第1(數據來源:公司統計、WIND,2022)。
與此同時,今年上半年,易方達實現營業收入68.31億元,同比微增0.85%,淨利潤17.26億元,同比下降6.23%,從橫向比較上看,易方達無論是營業收入還是淨利潤繼續位居行業首位,但與其過往淨利潤歷史表現相比,這是易方達自2019年以來,淨利潤首次出現下降的局面。
截至 2022 年 6 月末,廣發證券控股的廣發基金管理的公募基金規模合計 13,100.00 億元,較 2021 年末上升15.97%;剔除貨幣市場型基金後的規模合計 7,142.38 億元,行業排名第 3(數據來源:公司統計、WIND,2022)。
廣發基金今年上半年營業收入、淨利潤分別為39.32億元、10.02億元,同比分別下滑12.13%、21.25%。儘管在已披露的基金公司中,廣發基金上半年營業收入僅次於易方達,但淨利潤水平僅排名行業第六。
除此之外,兩家頭部基金公司淨利潤下降幅度均超過營業收入的變動幅度,在業內人士看來,或是由於人員規模擴充、營銷費用增長、業績獎金計提等原因導致。
工農中建“四大行”中報
揭開旗下基金公司盈利銀行系基金公司的盈利情況備受行業關注。8月30日晚間,“工農中建四大行”2022年中報披露,將工商銀行、農業銀行、中國銀行、建設銀行旗下基金公司今年上半年盈利情況揭開。從上半年情況看,工銀瑞信和建信基金保持了淨利潤增長的勢頭。
工商銀行持有工銀瑞信80%的股權,工銀瑞信是行業頭部基金公司,擁有公募基金、QDII、企業年金、特定資產管理、社保基金境內(外)投資管理人、RQFII、保險資金管理、專項資產管理、職業年金、基本養老保險投資管理人等多項業務資格,是業內具有“全資格”的基金公司之一。
在2022年上半年,在市場震盪之際,受益於較好的固定收益領域等投資能力,工銀瑞信保持了強悍的盈利能力。
數據顯示, 截至6 月底,工銀瑞信管理公募基金 216 只,管理年金、專户、專項組合724個,管理資產總規模1.78 萬億元,同時,在上半年獲得15.05億元的淨利潤,在目前已經披露經營情況的基金公司中排名第二,僅此於易方達基金。相較去年上半年的14.55億元的淨利潤增幅為3.44%。
建設銀行的中報也揭開了建信基金上半年的經營情況。數據顯示,建信基金成立於2005年,註冊資本2億元,建設銀行、美國信安金融集團和中國華電集團資本控股有限公司持股比例分別為65%、25%和10%。
建信基金積極推進業務發展,保持安全穩健運營,取得較好經營業績。6月末,建信基金管理資產總規模1.31萬億元,其中公募基金規模為7150.00億元;專户業務規模為3882.90億元;旗下建信資本管理有限責任公司管理資產規模2039.73億元。
數據顯示,6月末,建信基金資產總額95.72億元,淨資產83.04億元;上半年淨利潤5.89億元。而相較於2021年上半年的4.97億元,增幅達到18.51%,逆市保持較強的盈利增速。
相較而言,因受到資本市場震盪等多方面影響,中銀基金和農銀匯理在上半年就出現淨利潤下滑的情況。
中國銀行中報顯示,中國銀行通過中銀基金在中國內地經營基金業務。中銀基金穩步拓展資產管理業務,盈利水平保持穩定,內控及風險管理穩健良好。6月末,資產管理規模達到4,961.88億元。
不過,數據顯示,6月末,中銀基金資產總額61.84億元,淨資產46.86億元。2022年上半年實現淨利潤3.77億元,而相較去年同期的6.21億元,下滑明顯。
此外,持有農銀匯理51.67%股權的農業銀行也發佈了2022年中報。數據顯示,截至 2022 年 6 月 30 日,農銀匯理總資產 48.44 億元,淨資產 41.64 億元,上半年實現淨利潤 1.21 億元。相較去年同期的2.87億元的淨利潤出現了明顯下滑。
農行中報顯示,農銀匯理不斷提升投研能力,完善產品業務佈局,加強風險管理,資產管理規模穩步增長,結構不斷優化。報告期末,農銀匯理擁有公募基金 67 只,私募基金產品 101 只,資產管理總規模 4186 億元,較上年末增加 338 億元。權益基金近一年絕對收益率為 4.48%,在 155 家基金公司中排名第 18。
業內人士表示,2022年資本市場出現了較大波動,是對基金公司盈利能力的一個考驗,以固收領域基金見長或者權益基金逆市獲得好業績的公募更容易做大規模。
“十億俱樂部”成員名單減少兩名
除了易方達、工銀瑞信、廣發之外,今年上半年淨利潤超過10億元等基金公司還有富國、華夏、匯添富3家,相比上半年,今年上半年“10億俱樂部”的成員名單減少兩名,興證全球、天弘基金退出名單之列。
近日,海通證券發佈2022年中報,揭露了其參股基金公司——富國基金的營收業績。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6月30日, 富國基金總資產為122.44億元,淨資產67.87 億元;2022年上半年,富國基金實現營業收入37.73億元,淨利潤11.22億元,同比分別下滑5.65%、9.64%,
而據中信證券中報,截至上半年末,華夏基金本部管理資產規模17,401.72 億元。其中,公募基金管理規模11,365.42億元 ;機構及國際業務資產管理規模人民幣 6,036.30 億元。華夏基金總資產1,570,697萬元,淨資產1,124,083萬元 ;2022 年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363,287萬元,利潤總額人民幣140,502萬元,淨利潤105,774萬元,與去年同期相比幾乎持平。
中信證券中報還顯示,2022 年下半年,華夏基金將捕捉結構性投資機會,全力提升投資業績,科學佈局新發基金,捕捉市場機遇實現規模增長,挖掘機構和零售業務潛力,形成以客户為中心的體系化作戰體系,推進公司數字一體化建設,持續完善金融科技生態圈,打造追求卓越的人才團隊,保持行業綜合競爭力。
東方證券中報顯示,截至報告期末,匯添富基金資產管理總規模約1.2萬億元。其中非貨幣理財公募基金規模約5,800億元,匯添富今年上半年營業收入、淨利潤分別為32億元、10.09億元,同比分別減少30.53%、35.77%,但仍繼續位居“10億俱樂部”榜單。
此外,東方證券還在報告中寫到,在內外部環境發生深刻變化、資本市場結構性表現延續的背景下,資管行業發展將面臨更大的機遇和挑戰。其中,投資管理能力突出、綜合實力領先的頭部資產管理機構將在行業競爭中更具優勢。匯添富基金將堅持“一切從長期出發”的經營理念和“客户第一”的價值觀,持續錘鍊投資管理、風險管理、客户服務、業務創新四大核心能力,夯實基礎,擁抱變革,努力打造中國最受認可的資產管理品牌。
興證全球、天弘基金今年上半年淨利潤分別為9.2億元,7.86億元,同比下滑33.16%、23.01%,去年同期上述兩家基金公司上半年淨利潤仍超過10億元水平。
從興業證券的中報也寫道,公募基金管理業務方面,興證全球基金將繼續立足於“為持有人創造價值”,不斷強化投研綜合實力,努力保持業內一流的投資管理能力,同時持續提升營銷服務能力,提升客户綜合服務能力;繼續推進投顧服務的品牌宣傳工作,做好品牌的長期建設;把握個人養老金投資公募基金暫行規定發佈的契機,推進養老金業務戰略性佈局,積極推進公募 REITs 業務落地。
多家基金公司盈利情況曝光
密集發佈的上市公司2022年中報,逐漸揭開了越來越多的2022年上半年公募基金公司經營情況。
備受關注的南方基金上半年經營情況出爐。華泰證券中報顯示,截至2022年6月30日,南方基金總資產135.01億元,淨資產86.38億元,報告期內實現營業收入32.73億元,同比下滑5.41%,淨利潤8.86億元,同比增長1.14%。
同時,報告還顯示,南方基金管理資產規模合計人民幣 16,984.81 億元,其中,公募業務管理基金數量合計 296 個,管理資產規模合計人民幣 10,502.11 億元;非公募業務管理資產規模合計人民幣 6482.70億元。
華泰證券的中報還揭開華泰柏瑞的上半年經營情況。截至2022年6月末,華泰柏瑞總資產25.07億元,淨資產14.55億元,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6.81億元,同比下滑3.85%,淨利潤1.96元,同比下滑3.35%。
而6月底,華泰柏瑞管理資產規模合計人民幣 2,936.25 億元,其中,公募業務管理基金數量合計 117 個,管理資產規模合計人民幣 2,750.48 億元 ;非公募業務管理資產規模合計人民幣 185.76億元。
長城證券也揭開了景順長城和長城基金的經營情況。數據顯示,景順長城報告期營業收入同比增長 3.09%,淨利潤同比增長 5.01%,主要系基金業績近年整體表現優異,管理規模穩中有升,帶動營業收入增長。
而長城基金報告期管理費收入同比增長 4.30%,營業收入同比減少 7.28%,主要系交易性金融資產公允價值波動所致。
申萬宏源中報揭開申萬菱信經營情況。數據顯示,財務回報方面,申萬菱信克服前 4 個月市場持續下行、機構及個人投資者悲觀情緒持續發酵的不利影響,淨利潤較去年同期增長 7.52%。產品佈局方面,報告期內申萬菱信共計發行7 只公募基金和 7 只專户產品。創新業務方面,報告期內申萬菱信正式完成基金投顧業務和 QDLP 業務落地,其中基金投顧業務正式上線 10 只策略,完成 2,800 户客户簽約。
而國金證券中報顯示,截至6月底,國金基金總資產 3.34 億元,淨資產2.25 億元。報告期實現營業收入 6,842.69 萬元,淨利潤 71.08 萬元。值得一提的是,國金證券擬以自有資金向湧金投資收購其持有國金基金2%的股權,收購金額不超過 800 萬元。收購完成後,公司將持有國金基金 51%的股權,國金基金將成為公司的控股子公司。
此外,中信建投基金公司的盈利情況也得以曝光。在2021年中信建投的經營數據不佳,而上半年,中信建投基金繼續發力佈局公募基金業務,優化產品結構的同時提高產品質量,主動權益類產品業績持續提升。截至報告期末,公司資產管理規模753.48 億元,較 2021 年末增長 25.79%。截至6月底,公司總資產74,755.53 萬元,淨資產63,707.11 萬元,2022 年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14,135.44 萬元,淨利潤2,815.96 萬元。(未經審計)
上半年半數基金公司淨利潤縮水
相比2021年上半年是基金行業經營數據“最牛上半年”,受到基礎市場衝擊的2022年上半年就略顯暗淡,整體基金公司的淨利潤出現了縮水。
從目前已經披露的62家基金公司營收數據上看,62家基金公司2022年上半年合計淨利潤逼近200億元,達到194.65億元,相比2021年同期的213.7億元縮水近9%,62家基金公司平均淨利潤達到3.14億元,而去年上半年這一數據為3.45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因上半年震盪的行情導致基金公司經營情況出現分化,在可比的53家基金公司中,有29家出現了淨利潤下滑,佔比達到54.7%,有多達8家基金公司淨利潤縮水程度超40%。不過,也有大成基金、國投瑞銀、財通基金、西部利得、浙商基金、中海基金等淨利潤增幅超50%。
不過,整體來看,大型基金公司盈利能力依然強勁,行業的“馬太效應”很明顯。目前6家上半年淨利潤超10億的基金公司基本是第一梯隊基金公司,平均淨利潤超12.4億元,而已曝光62家基金公司上半年平均淨利潤僅為3.14億元,充分顯示出當前基金行業盈利已經高度集中於龍頭。
相比起龍頭基金公司10億淨利潤,在上半年還有東海基金、南華基金、富安達基金、九泰基金、江信基金等出現虧損情況。
如果以淨利潤除以主營業務收入來衡量基金公司的盈利水平,目前大型基金公司的淨利潤率多數在30%以上。不過,也有一批中小型基金公司的淨利率較低,不少在10%左右,和龍頭公司出現明顯差異。
業內人士表示,震盪行情下更考驗基金公司的盈利能力,今年淨利潤出現增長基金公司,其中有些是固收領域實力較強,有些是旗下部分爆款基金逆市獲得較好業績,因此受到投資者追捧。比如,今年經營情況較好的大型基金公司不少都是固收領域見長的公司。
在一位基金公司高管看來,部分基金公司上半年淨利潤承壓主要有兩大原因:一方面是A股市場表現不佳,權益類基金規模縮水,影響基金公司管理費收入;另一方面是部分基金公司自有資金持有的存量權益基金淨值下跌,也會拖累基金公司淨利潤。
“基金公司的營收與管理規模及產品結構密切相關,上半年儘管固收基金規模增長,但主動權益基金受淨值下跌影響,整體規模出現縮水,而主動權益基金費率相對較高,規模下降對基金公司收入影響不小。”一位基金公司人士分析指出。
“受益於過去一兩年牛市行情,部分大型基金公司營收增長主要靠權益基金貢獻,今年上半年權益市場整體表現不好,對一些權益基金佔比較大的基金公司淨利潤還是帶來不小影響。從目前市場風格來看,還是以中小盤風格為主,預計下半年一些持倉偏白馬藍籌的基金公司下半年淨利潤可能也很難有很大的亮點。”另一位基金公司人士表示。
另一位業內人士表示,伴隨着未來居民財富管理需求增長,雖然今年受權益市場大跌影響表現不佳,但公募基金未來仍然有不錯的發展前景,規模還會節節攀升。在市場震盪之下更考驗基金公司投研、市場、戰略等多方面綜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