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上海5月17日電(上海證券報記者 馬婧妤)5月15日是我國的第三個“全國投資者保護宣傳日”(下稱“投保日”),證監會組織開展了以“心繫投資者 攜手共行動——守初心 擔使命,為投資者辦實事”為主題的“投保日”活動。證監會副主席閻慶民提出,要持續推進資本市場深改、充分發揮樞紐功能、實現高質量發展,讓投資者更加公平地參與資本市場。
今年也是中國證監會投資者保護局(下稱“投保局”)設立十週年。經過長期發展,我國投資者保護制度體系和組織框架逐步完善,理性投資文化深入人心,行權維權機制日趨健全,將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貫穿於發行上市、市場交易、機構監管、稽查執法等方面的“大投保”理念和格局已然確立。
據悉,下一階段,證監會將推動進一步強化“大投保”理念,積極構建公開公平公正的市場環境,為廣大投資者提供更加有效的監管保護和救濟渠道,切實增強投資者的安全感、獲得感。我國資本市場也將不斷深化、完善各項投資者權益保護的創新舉措,包括健全投資者保護基礎性制度,加快構建符合我國實際的投資者損害賠償救濟體系,以適應性、普惠性為原則提升投資者教育工作的廣度和深度,加強投保工作和科技手段的結合等。
(小標題)“大投保”格局確立 投資者滿意度持續上升
我國擁有全球規模最大、交易最活躍的投資者羣體。權威部門統計數據顯示,截至去年底,全市場投資者總數共1.78億,其中自然人佔全市場投資者的比重為99.76%,持股市值50萬元以下的中小投資者佔比95.39%。
維護投資者合法權益,既是關係億萬百姓利益的民生工程,也是確保資本市場長期穩定發展的基礎性工程。
經過長期發展,我國資本市場逐步形成了以公司法、證券法等法律為基礎,以部門規章、司法解釋、規範性文件為主幹的具有中國特色的投資者保護制度體系,覆蓋投保領域各個方面,為投資者保護提供了堅實的制度保障。
同時,資本市場投資者保護工作密切圍繞投資者尤其是中小投資者的知情權、參與權、收益權、求償權等各項基本權利開展,涵蓋股票、債券、基金、期貨等領域,貫穿發行上市、市場交易、機構監管、稽查執法等方面。全方位、全鏈條、多角度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的“大投保”理念和格局已經確立。
去年以來,證監會着力推動解決了一批投資者關心的實際問題,努力營造投資者願意來、留得住的市場環境。閻慶民將這些工作概括為“五新”,即法治建設取得新進展、投資者救濟賠償取得新突破、投資者權利保障和回報機制建設取得新提升、投資者教育服務取得新成效、投保國際合作取得新成果。
與此同時,投資者對投保工作的滿意度也連年上升。15日發佈的《證券投資者保護制度評價報告(2021)》顯示,被調查投資者對上市公司質量的滿意度連續3年上升,對上市公司保護投資者權益的總體表現的滿意度連續4年上升。
對2020年上市公司決策參與權、知情權和投資收益權保護表示滿意的被調查投資者佔比均超過50%;被調查投資者對去年證券公司投資者權益保護的滿意度大幅上升至72.9%。
(小標題)投資者保護的宗旨、理念不斷強化
資本市場是直接融資的專業市場,是一個內涵豐富、機理複雜的生態系統。投資者是維繫整個生態運行的基石,資源配置、資產定價和風險分散等功能的發揮都離不開投資者的積極參與。可以説,投資者是資本市場發展之本。
專家表示,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是國際證監會組織確定的證券監管三大目標之一,也是資本市場監管的根本使命。各國資本市場的持續發展都與投資者的成長成熟緊密相關,資本市場制度變革和創新的歷史,也是投資者保護宗旨和理念不斷強化的發展史,有效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已成為衡量市場健康、成熟水平的重要標準。
1992年10月,國務院證券委和中國證監會成立。同年12月,《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證券市場宏觀管理的通知》即提出,將“保護廣大投資者的利益”作為成立證券委和中國證監會的目的之一。1997年8月,滬深交易所劃歸證監會直接管理。至此,中國證監會在全國範圍內對證券期貨市場進行集中統一監管,資本市場投資者保護也踏上有序發展的規範之路。
2011年底,證監會投保局正式成立,作為證監會內設機構,投保局負責證券期貨市場投資者保護工作的統籌規劃、組織指導、監督檢查、考核評估,成立之初,投保局確立了八個方面的主要職責。
資深業內人士認為,伴隨着我國資本市場不斷改革、發展,資本市場投資者保護的宗旨和理念也不斷強化。2012年以前,我國逐步形成了以公司法、證券法為核心的資本市場法律保障體系,基本建立了投資者保護的長效機制。2012年以來的近十年中,隨着資本市場加快發展,投資者保護工作針對一系列現實問題,做了大量符合國情的探索,實施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機制舉措,投資者權益保護各項工作邁上了新台階。
尤其是去年實施的新證券法,設置“投資者保護”專章,將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作為核心目標,對長期以來投資者保護工作中的重點難點問題進行了系統性規定,為下一階段更好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提供了堅實的法制基礎。
權威統計顯示,截至目前,共有超過43萬人次的投資者通過各類維權機制累計獲得賠償100多億元。“12386”中國證監會服務熱線累計處理投資者訴求59萬餘件。與此同時,一個成熟、理性的投資者隊伍正在形成,各類市場經營主體的投資者保護意識不斷強化,投資者的知情權、收益權、選擇權等基本權利得到進一步保障。在世界銀行《全球營商環境報告》中,我國“保護中小投資者”單項指標排名從第119位大幅提升至第28位。
(小標題)投資者權益保護開啓新徵程
今年是“十四五”的開局之年,“十四五”時期,資本市場將“全面實行股票發行註冊制,建立常態化退市機制,提高直接融資比重”。新形勢、新階段、新格局對資本市場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也開啓了投資者權益保護的新徵程。
權威人士指出,做好資本市場工作,必須統籌兼顧投資者和融資者、上市和退市、再融資和減持、新股東和老股東、機構投資者和個人投資者、存量和增量等關係的動態平衡,要始終踐行監管的人民性,把保護投資者權益貫穿於資本市場改革發展穩定各項工作之中。
記者從相關渠道獲悉,下一階段,我國資本市場還將不斷深化、完善各項投資者權益保護的創新舉措,包括:
持續健全投資者保護的基礎性制度,加快推進新證券法原則規定的細化落實,加快有關配套措施的制定、修改,適時研究制定投資者權益保護條例,研究建立投資者保護專項賠償基金;加快構建符合我國實際的投資者損害賠償救濟體系,提升證券期貨糾紛多元化解的制度化、規範化水平;堅持適應性、普惠性原則,不斷提升投資者教育工作的廣度和深度,深入推進投資者教育納入國民教育體系;加強投保工作和科技手段結合,為投資者提供更有温度的服務,推廣小額速調,探索實踐無爭議事實記載、調解前置等機制,使投資者能夠得到更加快速的賠償。
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是一項長期工程,需要久久為功,也需要加強協同、形成合力。權威人士表示,投資者保護工作越發展,越要注重工作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只有堅持內外協同聯動,依託“人智”與“機智”的有機結合,才能更好完善“大投保”格局,構建投融資均衡發展、市場交易高效透明、投資者積極參與的市場生態。(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