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大宗商品漲價潮加劇全球通脹擔憂

由 聞人海瑤 發佈於 財經

  新華社上海5月13日電(上海證券報記者 湯翠玲)去年至今,大宗商品市場經歷了一輪“V”形反轉。疫情發生後,大宗商品價格一度跌入谷底,後在系列刺激政策助力下,原油市場引領大宗商品價格逐步抬升。隨着全球經濟持續復甦,近期大宗商品價格強勢上漲的同時,也推升全球通脹預期。

  (小標題)大宗商品強勢上漲

  今年以來,國際油價漲逾30%、倫敦期銅漲超35%、聯合國糧農組織食品價格指數連續11個月上漲。國際商品指數——美國商品研究局現貨指數(CRB指數)5月11日報207.55點,年初至今漲幅達24.07%,較去年4月的106.29低點上漲逾95%,創2015年7月21日以來新高。代表國內商品走勢的文華商品指數5月12日收漲至200.03點,年初至今漲幅超過18%。

  大宗商品價格上漲主要反映出全球疫情防控形勢好轉,世界主要經濟體如中國、美國、歐洲疫情基本得到控制奠定了全球經濟復甦基調,為全球需求復甦提供支撐。

  “放眼全球,不同國家、不同經濟部門復甦步伐並不一致,導致經濟復甦出現了不對稱性。大宗商品出口國疫情仍較為嚴重,影響全球大宗商品供給,全球經濟不同板塊之間出現了供需錯位,這是全球通脹預期上升最根本的原因。”中國建設銀行(亞洲)經濟學家陳世淵告訴上海證券報記者。

  (小標題)仍未傳導至消費端

  目前來看,通脹壓力仍來自工業部門復甦,由於原材料端供給相對不足,導致原材料價格上漲加快。但在業內看來,工業品上漲壓力傳導至消費品端目前仍有一定阻力。

  上海對外經貿大學大宗商品研究院院長仰炬表示,大宗商品上漲是通脹預期造成的,目前還沒有反映在物價中,因為從上游傳導到中下游還有一個過程。大宗商品價格上漲是通過供應鏈價值傳導,上游的原物料影響中下游,是通脹真實產生的基礎。

  “舉例來説,鋼鐵價格上漲要傳導到消費端,不僅要取決於鋼鐵本身自身價格上漲,也要取決於需求端是否已經充分復甦。當前,全球進入後疫情階段,從經濟實際產出和潛在產出來看,實際產出和潛在產出之前或會出現負缺口,這對消費價格指數有一定抑制作用。”陳世淵説。

  對於通脹預期,東吳證券首席經濟學家任澤平認為,由於全球經濟復甦不同步,大宗商品價格上漲維持高位的時間可能會被拉長到三、四季度。

  (小標題)金融市場經受考驗

  通脹上行擔憂加劇之下,投資者風險偏好急劇降温,全球股市承壓,受影響範圍已經從證券市場向金融市場蔓延。

  本週以來,全球風險市場走勢疲弱。截至北京時間12日20時30分,日經225指數累計跌逾4%,新西蘭50指數、韓國綜指均跌超1%。美股本週也連日遭遇拋售,道指週二盤中跌逾600點,當日收跌逾470點,創3個月最大單日點數跌幅。納指當日開盤大幅下跌超過2%,隨後因空頭回補,納指收盤跌幅縮窄。5月以來,納指跌幅為2.64%。

  衡量市場恐慌程度的CBOE波動率指數(VIX)持續攀升,目前報21.84點,創近兩個月來的最高水平。美國銀行證券的策略師薩維塔·蘇伯拉曼尼安的最新研究顯示,第一季度財報中,企業提及“通脹”的數量同比激增了800%。按部門劃分,通貨膨脹在材料、消費和工業等行業的公司中最為普遍。

  多位市場人士近期表達了對通脹的擔憂。全球最大對沖基金橋水的創始人達利歐週二在媒體線上活動中表示,拜登政府的經濟計劃增加了通脹風險,過多資金流入經濟體內製造泡沫風險。

  陳世淵認為,投資者確實會擔憂通脹。因為未來如果央行要調整貨幣政策,風險資產價格會面臨一定調整。未來,經濟發展以及宏觀政策不確定性會導致市場波動性上升。

  外匯市場也感受到了通脹的影響,隔夜美元指數一度失守90關口,市場預期美元有進一步跌破90水平的可能。劍橋全球支付公司的首席市場策略師卡爾·沙莫塔表示,由於美聯儲強調寬鬆政策立場,美元出現有力上漲的可能性較低。

  面對通脹上升預期,投資者應該如何應對?

  陳世淵建議,未來投資者需要關注疫情防控整體形勢,做好應對不確定性的準備,並精細化投資方向。

  “就目前的通脹上升趨勢,投資者可以考慮週期股,並在科技股調整到一定價位後再增加配置。長遠來看,仍然看好科技板塊,雖然黃金是避險工具,但並不建議股票投資者買入。”香港另類投資基金經理、財經智庫國際金融學會資深成員舒時告訴記者。(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