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的審議結果裏,“暫緩表決”頻頻出鏡,截至8月31日,今年已累計出現7次,遠遠超過2019年的4次。
那麼,什麼情況下會出現暫緩表決?出現暫緩表決一般意味着什麼?出現暫緩表決後的正確流程是什麼?暫緩表決後再次安排上會,通過率情況如何?
為此,尚普君統計了2018年至2020年8月底的上會企業審核情況,發現暫緩表決的企業再次上會通過率高達83%。其中,若申報科創板和中小板,再次上會通過率100%!而2019年以來,暫緩表決後再次上會百分之百通過。
01
為什麼會出現暫緩表決?
一、暫緩表決的規定
《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發行審核委員會辦法》對暫緩表決做出了明確的解釋:
發審委委員發現存在尚待調查核實並影響明確判斷的重大問題,應當在發審委會議前以書面方式提議暫緩表決。
發審委會議首先對該股票發行申請是否需要暫緩表決進行投票,同意票數達到5票的,可以對該股票發行申請暫緩表決;同意票數未達到5票的,發審委會議按正常程序對該股票發行申請進行審核。
發審委會議對發行人的股票發行申請只能暫緩表決一次。
暫緩表決的發行申請再次提交發審委會議審核時,原則上仍由原發審委委員審核。
《深圳證券交易所創業板上市委員會管理辦法》則規定:
審議會議過程中,發現發行人存在尚待核實的重大問題,無法形成審議意見的,經會議合議,上市委可以對該發行人的發行上市申請暫緩審議,暫緩審議時間不超過二個月。
再次審議時仍由原委員審議,原委員無法參會的,應當向本所提出書面申請, 本所另行安排委員進行審議。對發行人的同一發行上市申請,只能暫緩審議一次。
二、出現暫緩表決意味着什麼?
暫緩表決的企業,並不意味着在IPO道路上就此止步。一般來説,IPO首發申請被暫緩表決説明企業出現了有可能影響上市的問題,而這個問題並不是會議當場能夠解釋清楚的,或者當場的解釋並不能讓發審委員信服,所以就暫緩表決給公司時間澄清問題暫不通過,待遺漏得到彌補、問題得以澄清、舉報傳言得到充分解釋,再重新上會審核表決。
三、為什麼不直接否決?
一方面是因為競爭。各個板塊之間存在着競爭關係,特別是科創板和創業板,如果上會被否了,相當於審核結束了,企業再次申報的時候就不一定選擇原來的板塊了。而採取暫緩表決的方式,企業還留在原審核體系,進一步審核沒問題,可以再安排上會;如果有問題,可以讓企業知難而退撤材料,既給企業留了面子,又達到了控制風險的目的。
另一方面則是追求效率。一家企業被否了,除非出現重大實質性問題,一般都會再次申報。再次申報要重新走一遍流程,企業上市戰線被拉長,監管機構重新審核增加工作量。對其進行暫緩表決,只需對具體問題進行補充審核,可以提高審核效率。
四、出現暫緩表決後的正確流程是什麼?
出現暫緩表決後,企業儘快解決相關問題,完善申請材料,準備充分後,繼續申請上會即可。
02
導致暫緩表決的原因分析
經尚普君整理近年來上會被暫緩表決企業發現,暫緩審核主要有以下幾種原因:
1、發審委或上市委因為一些反饋意見沒有審核清楚,需要保薦人和公司補充資料進行解釋
如成都秦川物聯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科創板上市委對秦川物聯的審核意見中提出,公司毛利率顯著高於同行業可比公司,應收賬款餘額佔營業收入比例高於同行業可比公司,應收賬款壞賬計提比例低於同行業可比公司,銷售費用率、管理費用率低於同行業可比公司,要求秦川物聯進一步補充材料進行解釋。
2、對某些業績良好但部分情況存疑的企業預留更多的時間進行充分探討
如浙江力邦合信智能制動系統股份有限公司
2015-2017年,力邦合信實現營業收入5.85億元、11.23億元和14.1億元,同期淨利潤分別為4888.16萬元、9705.09萬元和22584.21萬元。以此計算,力邦合信2017年淨利潤增長了1.33倍。連續三年,力邦合信收入、利潤大幅增加,業績表現十分漂亮。
然而遠超行業平均水平的業績指標,關聯交易降低產品成本,應收賬款支撐大量收入,加之乏力的現金流狀況。力邦合信的業績存在造假嫌疑。高溢價併購關聯企業,更是存在輸送利益之嫌。
3、外界向監管部門舉報
如浙江恆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恆強科技在上會前夕,遭到實名舉報。“恆強科技的申報材料有許多不實之處。”一位瞭解恆強科技的內幕人士馬騰(化名)稱,他已向證監會實名舉報恆強科技的採購金額與銷售數據勾稽關係難以成立、存貨跌價準備計提不足、員工及核心技術員工的薪酬較同行業過低等問題,舉報恆強科技通過上述手段達到虛增利潤的目的、財務造假等一系列行為。
03
21家暫緩表決企業情況
1
暫緩表決企業名單
2018年以來,截至8.31,共有21家企業給出了暫緩表決的上會結果,具體名單如下:
2
暫緩表決企業板塊分佈
從板塊來看,暫緩表決的21家企業更多集中主板,共有8家;其次為科創板,6家;中小板最少,有3家。
3
再次上會審核結果及行業分佈
暫緩表決的21家企業中,有18家安排了再次上會,3家繼續排隊,未出現終止IPO的情況。
再次安排上會的18家企業中,僅有3家(秦森園林、力邦合信以及國科恆泰)未通過,其餘15家最後均通過,具體如下:
製造業是上會的主力軍,因此在暫緩後再次上會的行業分佈中,也佔據了較大的名額,為11家。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批發和零售業緊隨其後,各2家。剩餘分別為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建築業與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各1家。
4
各板塊暫緩後再次上會通過率
四大板塊被暫緩後的再次上會通過率差距較大。科創板、中小板再次上會均過會,而主板和創業板,為75%。
5
暫緩後至再次上會所需天數
從暫緩表決決定發佈,到再次安排上會,最少的企業用了21天,為廣州若羽臣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最多的為604天,為湖南和順石油股份有限公司。
大部分企業暫緩後很快即安排再次上會,時間在20-70天左右。有5家企業的間隔時間110天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