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華晨集團、永煤控股等陸續發生債券違約,債券市場劇烈波動。週末,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發聲,研究規範債券市場發展、維護債券市場穩定工作,債券市場信用風險再次成為市場焦點。
作為債券市場重要的投資機構,基金公司分享了過往在防範信用風險方面的經驗。受訪基金人士建議,基金管理人要在制度上建立完整的事前、事中、事後風險控制機制,給防範風險打出提前量,降低組合信用風險暴露,最大限度防範信用風險。
風險防範要打出提前量
11月以來,因持倉信用債違約導致一些債券基金淨值波動,成為基金市場關注的焦點。公募基金如何防範信用風險,有哪些經驗值得借鑑,是投資者非常關心的話題。
銀華招利擬任基金經理鄒維娜介紹,銀華基金在信用風險管理上採用自上而下與自下而上相結合的方式。“自上而下”是指基於對經濟形勢、貨幣信用環境與監管政策等宏觀因素的長週期判斷,決定組合整體的風險暴露水平。她強調,債券市場尤其是信用債市場,由於整體流動性不強,不能指望自己“跑得比別人快”,對風險的防範要打出提前量。沒有人可以一直精確地預測市場,如果一種高風險情形發生的概率已經很大,即使感覺時間尚早,也應該及早躲避。“我們在2016年初和2018年初兩次降低組合整體的信用風險暴露,在當時都顯得有點過早,調倉也相對容易。但2016年4月和2018年4月市場都進入了信用風險爆發期,受益於已經調倉,我們的組合受影響比較小。如果等風險暴露後再作調整,難度會大大增加,效果也比較弱。”
華富基金固定收益部總監尹培俊表示,主要通過制度和方法兩個層面降低持倉債券的信用風險,公司管理的所有產品從未踩雷。首先,公司在制度上有完整的事前、事中、事後風險控制機制。其次,在方法上,對歷史違約主體的研究分析中發現,違約概率較大的民企一般都具備“業務擴張激進但盈利能力未有顯著改善”、“主體存在大存大貸”等共同特徵。違約概率較大的國企一般具有“股東成分比較虛”、“債務負擔重”、“社會重要性弱”等特質。在擇券時,研究員需要對個券進行綜合分析,一旦出現違約預警信號,就禁止相關主體入池,最大程度降低持倉信用風險。
降低信用背書權重
逐步消除信評泡沫
在近期信用債違約中,市場對“AAA”評級企業氾濫現象比較反感,市場部分評級機構專業化程度低、盈利模式偏向企業端,評級不夠客觀中肯,受到市場詬病。業內也對如何構建債券市場各類主體良性發展生態獻計獻策。
泓德基金副總經理温永鵬認為,過去信用評級偏向企業端的盈利模式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信評市場的泡沫。之前,企業融資有政府信用背書,評級機構在評級過程中賦予信用背書較高的權重。在未來的發展過程中,機構在評級工作中應更加審慎,降低信用背書權重,逐步消除信評市場泡沫,助推市場各類主體良性發展。
創金合信基金固定收益部總監助理閆一帆觀察到,外部評級虛高使得市場無法以外部評級為準繩,在投資中各家機構更多地是使用內部研究結果作為投資和風險控制的依據。“隨着監管部門對中介機構的約束追責、外資評級機構准入的放開、國內第三方評級機構的逐步成長,整個信用評價市場會逐漸趨於成熟。”
光大保德信固定收益部研究副總監曾小麗建議,進一步完善信息披露規則,加大對發行人的現場檢查力度,監督發行人在債券存續期內及時、充分、完整披露信息,提高對違規行為的處罰標準。此外,還應該加強對中介機構的規範和監督,督促評級機構、主承銷商等履行相關責任,有效揭示風險,保障投資者利益。債券投資機構應該提高精細化研究能力,加強投資准入審批及存續期跟蹤。
鵬揚基金信用策略總監林錦強調,需要落實好去年人民銀行等四部委聯合出台的《信用評級業管理暫行辦法》,尤其是建立合理的雙向激勵約束機制。另外,在發行及後續的跟蹤輔導過程中,加強市場自律與他律監督,用市場的眼睛來規範發行環節。
(文章來源:證券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