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蘇寧收購家樂福中國一年,這筆買賣能打幾分

由 司徒元基 發佈於 財經

被蘇寧易購收購一年以後,老牌外資商超家樂福終於跟上了中國速度。

去年6月,蘇寧易購公告稱,擬以現金48億元人民幣等值歐元收購家樂福中國80%股份。去年9月27日,雙方正式完成股權交割,蘇寧易購通過全資子公司蘇寧國際成為家樂福中國的控股股東。

被蘇寧接手的全新家樂福,在短短几個月內就表現出了“中國特色”,挑選網紅商品,加快開店速度,增加同城到家服務。

就在不久前的9月30日,家樂福5家店同日開門迎客:成都新都店、淮安金湖店、瀋陽蘇寧屯店;北京八里莊店重裝開業;位於上海的社區生鮮店則是家樂福首創業態。家樂福中國計劃到今年年底,全年將新增15家門店,包括精選店、標超、社區店多業態。

去年雙11備戰前夕,位於上海市普陀區的家樂福中國總部到了晚上九十點還是燈火通明。

“你們就是雄鷹,只是你們被關在籠子裏面時間長了,就變成金絲雀了。你們忘記自己是雄鷹了。” 雙11前夕,家樂福中國CEO田睿向家樂福中國的員工鼓勁。

在收購後立即加入雙11大促,是田睿提出的“以戰代培”員工培訓手段,以期一改過往外企“温水”的狀態。“我們要通過參戰雙11,通過打仗,讓他們看到家樂福的希望,看到蘇寧對家樂福賦能了。讓他們看到了蘇寧人是怎麼工作的,是怎麼去面對互聯網競爭的,是怎麼不斷地去衝擊市場,自然而然就能融入進來。” 田睿説。

當年雙11,家樂福在3天完成了10個億的銷售目標,這是家樂福以前不敢想象的業績。

家樂福:佔盡先機,曾是外資零售商之首

作為最早一批在中國開展零售業的家樂福,它曾是外資進入中國的先驅者。1992年中國允許外資進入特定地區特定領域的零售市場,1995年食品及連鎖領域放開,家樂福在中國開立了首家外資超市門店,隨後各大國際超市巨頭相繼進入中國市場。

外資商超一站式的大賣場體驗,耳目一新的購物環境,一下奠定了國內早期零售行業的格調。跨國超市藉助資本與經驗的雙重優勢,也實現了在華市場的快速佔領。家樂福憑藉其相對激進的拓張策略到2004年在中國大陸已擁有56家門店,居外資品牌之首。

有數據顯示,2009年家樂福中國的單店營收達到2.35億元,一度是國內營收前十的連鎖零售商。

變化發生在2010年前後,隨着阿里、京東等電商相繼強勢崛起,線下零售行業遭受衝擊。2011至2015年,網購規模同比增幅基本達到30%以上,2012年甚至出現近80%的增長。消費者對於購物的追求更強調便利性,過去一站式的購物體驗已不再新鮮。

另一方面,被外資零售市場培育20餘年的本土零售商也逐漸學會了前者的商品管理和企業管理經驗,迸發出了後發優勢,大潤發、永輝超市逐漸搶佔市場份額。

超市龍頭企業中國區銷售額(億元)
數據顯示,2012年開始家樂福的同店增速除2013年兩個季度外基本為負,2015年跌幅甚至超過了10%,門店收入的劇烈萎縮給公司帶來了明顯的經營壓力。而內資的超市龍頭永輝、大潤發等同店收入增速和門店擴張速度都明顯好於外資巨頭。

面對現狀,國際巨頭也在積極試圖通過內部改變實現業績二次增長。在放緩擴張速度的同時,家樂福推出了便利店模式“Easy家樂福”,還嘗試了購物中心模式,將部分門店面積租賃給餐飲、娛樂業態等。

在電商方面,家樂福一邊推出網上商城,一邊開發購物APP,努力走線上線下聯合路線。2018年年初,家樂福宣佈與騰訊以及永輝簽訂初步協議,擁抱線上流量。

48億人民幣,蘇寧收購家樂福中國

努力歸努力,但外企的基因要在互聯網節奏下重新適應中國零售市場,對家樂福來説還是困難重重。截至2018年末,家樂福中國歸屬母公司所有者權益合計為-19.27億元,2018年度歸屬母公司所有者的淨利潤為-5.78億元。

從家樂福法國總部的角度來説,與其花重金投資一個不見起色的市場,套現走人也不失為一個上選。

事實上,在當時與騰訊以及永輝簽訂協議時,家樂福中國就萌生了“退意”。當時這份協議書同時也是潛在投資家樂福的投資意向書。

不過,最後花落蘇寧的結果還是出乎了市場的預料。畢竟家樂福中國此前已與騰訊和永輝有了初步合作意向,不過具體的談判細節現已不得而知。

48億人民幣買家樂福中國80%股權貴嗎?在近期採訪中,現家樂福CEO田睿還是對這個價格大呼便宜的,稱現在已找不到這樣的全國標的。

以48億購入80%股權進行簡單的換算,在這筆交易中,家樂福中國的100%股權價值僅為60億元人民幣。

就在家樂福中國被蘇寧拿下後不久,同年10月另一家外資商超麥德龍中國也被物美集團收入囊中,當時對麥德龍中國的估值為19億歐元,約合149億元人民幣,是家樂福中國的2.5倍。不過需要指出的是,麥德龍中國在收購時依然是盈利狀態,並且其全國近百餘家門店大部分為自有物業,這些因素也會提高估值。

外資撤退,留下企業聯手本土對手

近年,外資超市在華的境遇普遍不佳。樂購、樂天瑪特、易買得等外資零售企業紛紛退出中國,留下來的外資超市則紛紛尋找本土合作伙伴。

2014年,英國零售商樂購撤離中國,宣佈其在華業務被華潤集團收購,結束了在中國長達10年的漫長征途;2016年,沃爾瑪出售“累贅”一號店業務,以換取京東的股權;2017年11月,阿里巴巴224億港幣拿下中國市場業績排名第一位的大潤發,直接和間接持有大潤發母公司高鑫集團36.16%的股份;2019年,家樂福和麥德龍也分別擁抱了蘇寧和物美。

到了2020年,近期也有消息稱沃爾瑪中國也在尋求出售中國大賣場部分股權,已與一些企業有過接洽行為。

行業觀察人士認為,一方面,整個商超行業近年來都在面臨網絡購物潮的衝擊,外資商超品牌由於決策流程慢,變革反應慢,人員成本高等原因,受到的衝擊尤為明顯;另一方面,一些外資品牌主動求變,把自身的品牌、管理優勢和中國合作方的快速反應、市場貼進度結合,能夠更好地提升競爭力和效益,根本上説也更符合其利益。

蘇寧需要家樂福嗎?

完成交割後,張近東給家樂福3萬員工寫了一封內部信,他認為零售變革已進入深水區,雙方的合作是行業升級的必然選擇,“時代需要蘇寧和家樂福這樣在各自領域對零售本質有着深刻理解、擁有核心能力的企業走到一起,積極探索零售發展的新道路,為消費者提供更好的產品和服務。”

張近東説:“家樂福中國才24歲,蘇寧也不到30歲”,“中國零售業的90後青年”的攜手,對未來要有充分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30歲的蘇寧也恰好見證了中國零售業每10年的一次變革。以家電企業起家的蘇寧在2004年掛牌深交所時股票簡稱還是“蘇寧電器”,彼時蘇寧也是線下電器銷售的龍頭企業,唯一的對手是還處於黃光裕時代的國美。

2012年,隨着網購風潮的崛起張近東提出“再造蘇寧”,開始大舉拓展線上業務,以期彎道超越。2013年2月,蘇寧便將股票簡稱從“蘇寧電器”更名為“蘇寧雲商”,背後折射出的是蘇寧準備將自己打造成一家徹頭徹尾的互聯網公司。

2018年1月,蘇寧雲商更名“蘇寧易購”,以突出零售主業。發展線上線下全渠道、多業態。一方面,“智慧零售”的模式在全行業的掀起浪潮,另一方面,這也是互聯網流量見頂後向線下突破的二次成長。

如果用一句話概括張近東買家樂福中國的理由的話,那就是盤活家樂福,補齊蘇寧易購全場景零售的版圖。

擁有家樂福的蘇寧:全場景的未來

據田睿介紹,在收購家樂福後,其主要的工作在人、貨、場的效率提升方面,重點在商品數字化、供應鏈融合、產品迭代、門店升級等方面。

收購家樂福,讓蘇寧具備了全場景融合的供應鏈基礎。來看蘇寧現在的業態分佈:城市中心有蘇寧生活廣場、蘇寧易購、蘇寧百貨;覆蓋最後一公里有蘇寧小店、紅孩子、蘇寧極物;下沉市場有蘇寧零售雲。

蘇寧科技集團常務副總裁荊偉説道:“蘇寧的業態超過10個,尤其是在2019年接連收購萬達百貨與家樂福中國,蘇寧業態的豐富程度已經包括了老百姓吃、穿、住、行各種場景,從CBD到社區,都在裏面。”

要實現商品在家樂福、蘇寧易購、蘇寧小店乃至不同業務場景下的無差別購買,只有把倉、店與蘇寧易購的線上商品打通才能滿足。而實現這一目的唯一方法,就是所有商品的數字化。只有這樣,整個蘇寧快消體系的採購、訂單、倉儲、配送,以及履約、會員服務的融合,才有可能。

同時,家樂福強大的供應鏈體系還將補足其他業態的商品。在接入之後,蘇寧小店SKU增加了三萬多,毛利提高5%至6%,商超的供應鏈更加開放,中間商減少,成本降低。蘇寧收購家樂福僅用三個月,就讓家樂福扭虧為盈,實現了七年來的首次單季盈利。家樂福一直被詬病的物流問題,隨着蘇寧物流的介入,順利補足短板。

過去商超自身很難完成投入極高的電商業務,但通過蘇寧,家樂福接入了蘇寧易購、蘇寧小店APP。今年第一季度,家樂福的到家業務同比增長412%。因為疫情的關係,也讓剛加入蘇寧幾個月的家樂福趕上了一波到家業務的紅利。

目前家樂福在全國52個城市擁有200多家門店,設有8箇中心倉。而蘇寧易購在線下早已擁有37家綜合購物廣場、2000家家電3C直營店、超6000家零售雲加盟店、以及100家母嬰專業店的體量。

據田睿透露,預計到2021年的9月,家樂福中國和蘇寧既有的商品、供應鏈體系將融合成功,到那時將體現出真正的融合效率。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