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家電行政處罰第一案落地,博西家用電器(中國)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博西家電”)雙11價格欺詐被罰8萬。
2月1日,北京商報記者從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獲悉,2023年1月初,南京市鼓樓區市場監督管理局調查發現,博世家電的一款產品存在違反明碼標價和禁止價格欺詐規定行為,給予博西家電8萬元罰款的行政處罰。
“先升後降”損害消費者利益
天眼查數據顯示,博西家用電器(中國)有限公司成立於1997年,法定代表人賈濱,註冊資本2200萬元,是一家以從事批發業為主的企業。BSH家用電器有限公司通過博西家用電器投資(中國)有限公司間接持有其100%股權。
BSH官網顯示,博西家電由羅伯特·博世有限公司(斯圖加特)和西門子股份公司(慕尼黑)於1967年合資創立,自2015年1月起成為博世集團的全資子公司。目前,博西家電已由一家德國出口商發展成為全球領先的家電製造商之一,產品品類包含灶具、烤箱、吸油煙機、洗碗機、洗衣機、乾衣機、冰箱和冷凍櫃等大型家電產品,以及吸塵器、咖啡機等生活電器。
然而就是這樣的國際知名品牌,如今卻“翻了車”。據南京市場監管部門處罰事由顯示,在2022年“雙11”促銷期間,在“博世家電官方旗艦店”在天貓平台銷售的一款“除菌淨味儀”在11月5日-10日標價2299元,11月11日當日卻稱活動價2999元,折後優惠價2399元。經查,在“雙11”促銷前七日,此款淨味儀產品的成交價為2299元,未發生過2999元的成交價。
簡單來説,博西家電的除菌淨味儀一直售價2299元,只不過趁着“雙11”期間標註了2999元的價格,讓一些不明就裏的顧客誤以為得到了實惠。
近幾年來,博西家電在中國消費高端化崛起的過程中,面臨着來自卡薩帝、COLMO、方太等中國本土企業正面打壓,在冰箱、洗衣機,廚電等市場上份額被蠶食。
北京商報記者就此事致電博西家電進行採訪,對方稱“這是公司總機,對這件事不清楚”,當記者問及應當向哪一部門採訪時,對方同樣稱“不清楚”。
對於博西家電操弄標價的行為,業內專家稱這大大傷害到了消費者權益。產業觀察家許意強認為,縱觀線上家電市場,趁促銷期間玩“先升後降”把戲的商家為數不少,“主要問題還在於品牌方的主動作惡,為了追求商業利益和效益,欺騙用户”,但平台方也有一定審核、監管的責任。
價格欺詐痼疾如何破
有業內觀點指出,價格欺詐、“先升後降”已經成了線上商城的痼疾,為此,2022年國家市場監督管理局特意出台《明碼標價和禁止價格欺詐規定》,其中(以下簡稱《規定》),其中明確寫到,“經營者通過網絡等方式銷售商品或者提供服務的,應當通過網絡頁面,以文字、圖像等方式進行明碼標價”,針對促銷活動,《規定》內寫到“公佈的促銷活動範圍、規則與實際促銷活動範圍、規則不一致”屬於價格欺詐行為。
在此次博西家電事件的處罰中,南京市鼓樓區市場監督管理局認為,博西家電的上述行為屬於《規範促銷行為暫行規定》第二十一條第二款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價格法》第十四條,構成了《明碼標價和禁止價格欺詐規定》十九條第一款第三項所指的價格欺詐行為。根據有關法規,南京市鼓樓區市場監督管理局決定責令當事人改正,並作如下處罰:罰款80000元,上繳國庫。
許意強表示,價格欺詐行為多見於一些小作坊式的企業以及其生產的“白牌”家電,對於博西家電這樣的知名企業而言,使用這種伎倆得不償失,損害了長期建立起來的品牌形象。另外,消費者有鑑於大企業都存在違規、違法行為,勢必會對家電市場整體加深疑慮,不利於行業的健康發展。
產業觀察家張穎也認為,監管部門對大企業開出處罰,也有一定的警示作用,既是對企業方面的警醒,也是給消費者的提示。一般消費者購買家電時比較關注質量問題,對於價格相對不甚敏感,從網絡平台選購時,其下方的評論也多與產品性能、質量有關,對於價格上的出入甚少提及,這也讓部分企業鑽了空子。
有關專家指出,減少甚至杜絕網絡平台上的價格欺詐並非不可能,但需要落實各個主體責任,否則層層推諉,令消費者投訴無門。張穎認為,平台一方具備技術優勢,可以充分利用大數據監測,跟蹤商品價格,對於操弄價格行為及時預警、通報,斷絕部分商家的非分之想。
此外,進一步暢通消費者渠道也是關鍵。有關專家談到,實際上《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中早已提到,“商家有欺詐行為的,應當按照消費者的要求增加賠償其受到的損失”,賠償金額一般為顧客支付價格的3倍,但現實中,過高的投訴成本往往打消了消費者維權的意願,如何讓投訴渠道更加“親民”,也是亟待解決的問題。
北京商報記者 金朝力 王柱力 圖片來源:淘寶博世生活電器旗艦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