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底,本是“急上眉梢”的歐洲國家,卻又聽聞“北溪”管道被損壞的消息。17日數據顯示,歐洲西部多數地區的電價,就已高達每兆瓦時600歐元以上,同比上漲超過800%。
消息顯示,為擺脱對俄羅斯能源的依賴,歐盟擬提出“能源系統數字化”計劃,將以5650億歐元(約合人民幣39400億元)的資金,在2030年底前,對歐洲光伏等行業的基礎設施建設,進行相關的投資。
方案顯示,在2027年前,歐盟地區的商業和公共建築,都會在屋頂上安裝太陽能電池板。而兩年後,在歐盟新建的所有住宅,也同樣需要安裝太陽能電池板。此外,從2024年起,歐盟的電力數據共享機制,也將獲得發展支持。
在5月份,歐盟委員會也發佈了類似的能源戰略。他們希望,在2025年能夠實現超過320吉瓦的太陽能光伏發電裝機容量,而到2030年則實現近翻倍的目標。在預估中,至2027年,光伏帶來的產能,或許足以抵消每年90億立方米的天然氣消耗。
這意味着,歐洲光伏市場將迎來一次“重大利好”。而對於中國光伏產業來説,他們能夠扮演的角色或許“足夠重要”。數據顯示,2022上半年中國出口至歐洲的光伏組件,同比增長137%,佔中國光伏組件總出口量的53.8%。
有專業人士預計,隨着歐洲能源加快轉型,以及俄烏衝突強化等因素影響,歐洲對於中國的光伏組件需求,或許還會進一步提升。這意味着,在歐洲發展新能源,乃至於對抗能源危機的路上,中國將是“不可或缺”的好夥伴。
不過,專業人士也指出,歐盟更加傾向於“獨立自主”,但在歐盟完成本土產業供應鏈建設前,他們還是會“相當依賴”於中國產品。不過,他們也認為,中國企業在拓展市場的時候,也需要保持足夠的“警惕”。
文|鄭鴻傑 題|黃梓昕 審|曾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