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波券商合併傳聞出現!
9月19日,券商中國記者獲得的一份網上傳播的“坊間公告”稱,國聯證券計劃合併國金證券,兩家已在9月18日簽署了意向性協議,通過換股吸收合併的方式。不過,由於事發週末,兩家A股上市證券公司均還未正式披露相關合並信息。因此,上述“公告”中相關細節真實性尚未得到證實。
當日,國聯證券、國金證券有關人士回應券商中國記者時均稱,以公司公告為準。不過,有接近國聯證券的人士則表示,合併屬實,大概在週日(9月20日)晚上該公司會有公告。
值得一提的是,國聯證券作為一家深耕江蘇無錫的券商,登陸A股才兩個月就出擊兼併比自己體量稍大的國金證券,想象空間巨大。但也有業內人士表示,由於兩家券商文化風格迥異,預計後續業務整合難度不小。
一切交易細節還需等待雙方正式公告
9月19日下午,券商中國記者獲得了一份“坊間公告”,主要內容為:國聯證券與長沙湧金(集團)有限公司簽訂了《股份轉讓意向協議》,擬受讓長沙湧金持有的國金證券約7.82%的股份。同時,國聯證券與國金證券正在籌劃由國聯證券向國金證券全體股東發行A股股票的方式換股吸收合併國金證券。
由於事發週末,交易所和信披媒體都處於假期,兩家上市公司都未通過法披正式渠道披露任何相關公告。
對於合併傳聞,國金證券相關人士向券商中國記者回應時表示,目前該公司生產經營等一切正常,如有涉及相關信息,以該公司公告為準。國聯證券一名高層人士向券商中國記者表示,近期會有公告,一切以公告為準。
券商中國記者還了解到,9月19日國聯證券召開四季度業績衝刺會,為年底業務佈局做好準備。一名接近國聯證券人士表示,網傳國聯證券和國金證券合併的消息並非無中生有,涉及的兩家券商可能會在週日晚上就此事發布詳細公告。
一位國聯證券業務線員工對記者表示,對合並傳聞內容感到震驚,此前內部未有任何相關消息,事發太突然;另有國金證券人士也表示此事“非常突然”。
從二級市場表現來看,9月18日(週五)國聯證券與國金證券已雙雙漲停。但這也與當天非銀板塊表現強勢有關,非銀行業19日大漲6.06%,在行業板塊中漲幅第一。
目前來看,兩家券商市值規模相當。國聯證券18日股價為19.64元,市值467.1億,總股本23.8億,流通股4.76億,PB為4.45倍。
國金證券股價為15.29元,市值462.4億,總股本30.2億,PB為2.15倍。
若兩家券商合併,根據粗略測算,總市值約為930億,在券商股中排13名,與光大證券現市值(1063億)接近,距離第一梯隊券商不遠了。
金控新規倒逼湧金系收縮戰線?
若此次國聯證券合併國金證券消息成真,這一場併購將會受到全市場矚目,也將深刻影響國內證券業。
有市場人士認為,若“湧金系”有意放手國金證券,或與當下金控監管的時代背景相關,也與當前國有資本發展良好勢頭有關。
據瞭解,國金證券屬“湧金系”旗下,控股股東為長沙湧金(集團)有限公司,實際控制人是陳金霞,即湧金系教父魏東之妻,屬於典型的民營券商。
一家中小型券商合規負責人表示,陳金霞長年滯留海外,主要由職業經理人運營國金證券。在他看來,民營金控“野蠻生長”及無人監管的時代已經過去,安邦系、華信系等相繼覆滅,湧金系的國金證券賣身國企或是最好結局。
據瞭解,“湧金系”的核心金融資產中,除了國金證券外,還有云南國際信託。另外“湧金系”還持有多家上市公司的股權。
9月14日,《關於實施金融控股公司准入管理的決定》、《金融控股公司監督管理試行辦法》系列政策出台,非金融企業投資形成的金融控股公司正式納入了監管。11月1日起,“金融控股公司”實施准入管理。央行如今加強金融控股公司的監管,要求降低複雜性,把股權關係要拉直,並嚴格用制度來隔離實業板塊和金融板塊。
近年來,在產融結合模式下,一些具有產業背景的民營企業投資控股多種類型的金融機構,比如海航系、萬向系、泛海系、復星系、先鋒系、中植系、湧金系、新理益系、華信系等、安邦系出現,但隨着國家產業升級和經濟發展提質換檔,不少大型民營資本系也問題頻現。典型的就有安邦系、華信系、華信系等。
有市場人士分析,產業和金融如果結合得好,對於滿足各類市場主體多元化需求,服務實體經濟發展方面發揮積極作用。但如果公司盲目向金融業擴張,致使風險不斷累積,也會將公司推入泥潭。
合併後業務整合難度不小
從合併的想象空間來看,業內人士表示,如果確定是真的,合併難度不小。
華南一家券商投行人士表示,“兩家券商文化氛圍不一樣。一家為地方國企;一家為民企,無論是機制還是氛圍,都很不一樣。”
公開資料顯示,國聯證券的實際控制人為無錫市國資委,是一家典型的區域型券商。在IPO招股書中,國聯證券在談及競爭優勢時就提到區位優勢時,也明確提及“無錫市及江蘇省良好的經濟基礎及活躍的金融環境有力地促進了公司的業務發展”。
儘管國聯證券有着國企行事風格,但內部機制非常市場化,很多優秀的證券業人才也紛紛投奔,近年來業務發展迅猛。一批“老中信”在近年來加入國聯證券,成為該公司的“主心骨”。高管團隊有5人來自中信證券,分別是總裁葛小波,董秘兼人力資源部總經理王捷,公司首席信息官汪錦嶺,公司副總裁兼首席財富官尹紅衞,首席風險官李欽。
據瞭解,葛小波原是中信證券執委會委員、財務負責人、首席風險官,隨後跟隨中信證券原董事長王東明來到國聯證券。王東明自2015年從中信證券退休後就被聘為國聯證券顧問。尹紅衞過去是在原中信證券深圳分公司;汪景嶺過去是中信證券信息技術部副總經理。
從財務數據對比來看,這可能會是一場“蛇吞象”合併。今年半年報顯示,國金證券總資產達到653.58億元,幾乎是國聯證券369.32億元的2倍。同時,國金證券上半年營業收入及淨利潤規模均在兩位數以上,分別為28.96億元、10.02億元;而國聯證券為個位數,依此為8.22億、3.21億。
經紀與投行是國金證券的兩大優勢。今年上半年經紀業務收入8.12億,佔比28%;投行業務收入7.48億,佔比26%。
其中,國金證券上半年投行收入同比增長高達200.37%。根據記者對深交所的受理項目進行統計,截至9月19日,國金證券創業板註冊制IPO項目共有18家,排名第6,今年全年投行業績有望實現大幅增長。
而國聯證券的優勢則在經紀業務上,上半年“經紀及財富管理業務”收入3.07億元,貢獻佔比最大。公司稱,經紀業務立足於無錫及江蘇市場,深耕華東市場。
網點佈局方面,根據證券業協會信息顯示,國聯證券共有87個營業部;國金證券相對較少,有70個營業部。
國聯證券一名內部人士分析,“第一,國聯證券網點主要深耕無錫,如果能合併國金證券,那麼可以通過併購方式將網點進一步擴大到全國;第二,國聯證券經紀業務發展比較快,尤其是拿到基金投顧資格以後,公司士氣很高。”
(文章來源:券商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