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5日晚,成都資本市場又傳捷報。據證監會網站顯示,成都高新區企業海創藥業股份有限公司科創板首次公開發行股票註冊獲通過。
近年來,成都生物醫藥領域企業上市陣營持續擴容,海創藥業是近兩年來成都第8家在A股獲批上市的生物醫藥企業。在資本市場“成都軍團”的版圖中,生物醫藥企業總數達12家,佔比超11%。
頻繁IPO的背後,近年來,成都生物醫藥產業迅速崛起,已經成為中國生物醫藥版圖的重要一極。作為成都重點打造的下個萬億級產業,成都生物醫藥產業發展現狀如何?日前,記者走進成都醫學城,探訪成都生物醫藥企業的創新研發之路。
每年研發投入超營業收入的10%
新產品研發緊鑼密鼓進行
2月16日下午,記者走進位於成都醫學城的科倫藥物研究院,這裏一片忙碌:企業研發人員已全部到崗,緊鑼密鼓地投入新產品的研發。“春節期間,細胞培養車間連續24小時不間斷值守反應器細胞培養,為A264項目進行工藝確認和生產調試與試生產。”科倫旗下科倫博泰技術部細胞培養工程師黃俊元告訴記者説,A264項目是第三代創新ADC(抗體偶聯藥物)產品,經過春節期間的加班加點,各項試驗的結果逐步呈現,團隊對該項目的前景充滿信心。
“2023年,科倫首個創新藥將正式上市,未來3年,每年將有2至3個創新產品上市。”科倫藥物研究院副院長陳得光自信地告訴記者。陳得光的自信,並非空談。自創立以來,科倫先後將數十億元資金投入創新研發。特別是從2012年開始,公司每年用於研發的投入超過營業收入的10%,僅在2021年研發投入就超過15億元。近日,國家發改委正式發佈了對全國1744家國家企業技術中心2021年評價結果,科倫藥業已連續第五次被評為優秀,這標誌着該公司技術創新工作獲得國家部委的充分肯定。
陳得光介紹,截至目前,科倫已申請專利4000餘項,獲得專利授權2000餘項,在腫瘤、細菌感染、腸外營養等多個疾病領域相繼啓動了300餘項重大藥物的研製。2017年至今累計獲准上市90餘項,並以超過90%的中標率成為國家藥品集中採購的頭部供應商,逐步進入研發投入與產出的良性循環。同時,近20項1類創新藥相繼進入臨牀研究和申報生產階段,數個創新項目和專利實現了對歐美髮達國家的海外授權,成為中國藥企中最具綜合實力的頭部創新企業之一。
不只是科倫藥業,創新是生物醫藥企業發展的永恆主題。根據智慧芽發佈的數據分析報告顯示,截至2021年12月31日,成都醫藥生物企業平均有效發明專利39.9件,從研發投入看,成都醫藥生物上市企業在研發端投入力度較大:過去5年研發支出佔比(佔銷售收入比重)中位數達到6.1%,高於全國中位數4.9%。從研發人員數量來看,成都先導研發人員佔比最高達到83.62%。
生態圈擴大 產業鏈增強
打造成都下一個萬億級產業
近年來,成都生物醫藥產業迅速崛起,已經成為中國生物醫藥版圖的重要一極。2019年,成都印發《關於促進成都醫藥健康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和《促進成都生物醫藥產業高質量發展若干政策》(以下簡稱《若干政策》)兩份文件,提出打造世界級醫藥健康產業高地,並明確發展目標,到2025年,生物醫藥產業營業收入達到10000億元。這意味着,生物醫藥產業成為成都重點打造的下一個萬億級產業。
如何實現這一目標?《若干政策》提出,從支持研發創新、推進重大項目、強化企業培育、聚集產業人才、完善服務體系、支持市場開拓、優化營商環境7個方面,制定了提升新藥研發能力、支持醫療器械研發等28項支持政策,對成都生物醫藥產業提供全生命週期支持服務。其中,為提升成都企業新藥研發能力,《若干政策》提出對1類生物製品、化學藥品,1類、2類、4類、5類中藥和天然藥物的研發予以資助,單個企業(機構)每年最高資助可達2000萬元。“醫藥業進入創新研發是大勢所趨,但創新藥也是投入高、風險高的領域。從國際經驗來看,一款創新藥的研發大約需要超過十年的時間,耗資數十億美元。政府的支持,讓企業能夠更加安心創新研發。”陳得光表示。
2021年12月10日,成都市召開產業建圈強鏈工作領導小組第一次會議。會上正式提出,成都將大力實施產業建圈強鏈行動,重點打造包括創新藥在內的20個產業鏈。
產業聚集對企業發展來説意味着什麼?在陳得光看來,“多家藥企集聚在同一地區,可以吸引供應商落户並針對這一地區準備更充足的貨品,降低供應鏈成本。” 在良好的發展土壤和利好政策的支持與引導下,成都生物醫藥產業已基本形成涵蓋藥材種植養殖、醫藥研發製造、醫藥商貿、醫療服務、健康服務等較為完整的產業體系,生物醫藥產業的生態圈不斷擴大,產業鏈不斷增強。
“2022年我們將大力推動生物醫藥產業‘建圈強鏈’。”成都醫學城相關負責人介紹,下一步,將聯合鏈主企業繪製產業圖譜,明確產業鏈的關鍵環節及配套企業。創新藥產業鏈方面,重點發展小分子靶向藥物、抗體藥物、新型疫苗等。高端醫療器械產業鏈方面,重點發展醫學影像、液態生物晶片、體外診斷試劑、高值耗材、高端康復輔具等。
來源:成都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