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賣出15億顆耳機芯片,中芯國際和紅杉入股,這家華強北公司闖關科創板 | IPO觀察
2022 年一開年,一家藏在“華強北櫃枱”裏的行業隱形冠軍——中科藍訊就在科創板過了會。
這家來自深圳的 TWS 耳機芯片公司,很多人或許有些陌生。但只要翻開它的招股書就可以發現,其生產的芯片已然遍佈白牌耳機市場的各個角落。
2018 到 2020 年,中科藍訊累積銷售了超過 15 億顆 TWS 耳機芯片,其中白牌廠商收入佔比在 90%以上。
對應的業績中,中科藍訊 2018-2020 年營業收入有 8442.43 萬元、6.46 億元、9.27 億元,對應淨利潤 72.01 萬元、1.49 億元、2.15 億元。
(數據來源:招股書 製圖:36 氪)
要知道,2018 年,中科藍訊還是一家規模尚小的創業公司。不過一年時間,公司營收就超過了 6 億元,翻了近 7 倍,更是創下近 1.5 億元的利潤。同時,此時的正式員工僅僅 59 人。
創造營收神話的背後,在於其所在的賽道正在急劇釋放市場紅利。
這個紅利就是 TWS 耳機的爆發。在 TWS 耳機的部件構成裏,最為關鍵的就是無線音頻 SoC 芯片,它是實現 TWS 耳機無線連接、音頻處理、耳機電源管理、智能交互等功能的基礎。
中科藍訊的主營業務為無線音頻 SoC 芯片的研發、設計與銷售,主要產品包括 TWS 藍牙耳機芯片、非 TWS 藍牙耳機芯片、藍牙音箱芯片等。這也讓中科藍訊成為了一眾白牌耳機廠商的剛需。
在無線耳機芯片的整體競爭格局中,除了蘋果和華為用的是不對外開放的自研芯片,目前市場可分為三大梯隊。
高端性能包括高通、恆玄科技;中端性價比包括原相科技、炬芯科技、瑞昱、絡達科技(已被聯發科收購);低端親民就是珠海傑理和中科藍訊。
數據冰山之下,中科藍訊是擁有差異化的核心科技?還是山寨之王的短期資本遊戲?36 氪將從中科藍訊的關鍵發展點、產業鏈上下游變化等多個維度回答這個問題。
拉入 14 名前同事,搶佔無線耳機藍海談起山寨的 TWS 耳機,坊間流傳的段子不少。
每當 Air pods 新版本推出,山寨商家都能在一兩個星期內推出高仿版本。 在他們極具迷惑性的宣傳口號裏,自家耳機不僅功能體驗與 Air pods 完全一致,軟硬件方面也不會減配縮水,過分點的,庫克也得從這些商家手裏進貨。
由於無線耳機市場的日趨火熱,這些段子的知名度已經堪比高仿莆田鞋之於正品耐克。
企業的高增長一定離不開行業的高增長。 在整個全球無線耳機芯片行業,旭日大數據顯示, 2019 年-2020 年全球的出貨量分別為 6.4 億顆和 9.2 億顆,而中科藍訊這兩年的出貨量為 1.65 億顆、3.37 億顆。 這意味着,其市佔率分別達到了 25.78%、36.63%。
(數據來源: 旭日大數據、招股書 製圖: 36 氪)
這些漂亮業績背後離不開中科藍訊創始人對安卓無線耳機芯片的豪賭,蘋果耳機火爆之後的新藍海市場。畢竟在 2016 年 9 月,蘋果的第一款 TWS 耳機 Air Pods 1 推出後,當年就賣出了 260 萬台。
2017 年,中科藍訊創始人黃志強拉來了集成電路老兵劉助展共同創業。
後者是香港老牌音頻芯片設計企業——建榮國際的元老級人物,有近10年任職經歷。 建榮是中國第一家自主研發出藍牙USB3.0技術的企業。 藍牙技術的含金量有多少?
蘋果的第一款 Air Pods 1 正是採用了最新藍牙 5.0 技術,並實現了完全的無線結構, 才給用户帶來了超低延時、更低功耗、便捷精巧的良好體驗。
在具體的 TWS 耳機應用中,藍牙技術芯片主要需要負責將智能音箱、手機等終端設備發出的音頻信號,同時傳給兩隻耳機,進而組成立體聲系統。
也正是看到了這種新連接方式,劉助展繼續吸引到了 13 名建榮前同事來參與組建中科藍訊,這也才決定着公司的技術壁壘有多高。
在初始股權分配中,黃志強擁有 60%股權,劉助展帶領的創始技術團隊持有 40%股權,可見劉助展對中科藍訊從零起步的重要性。
但是,在中科藍訊組織架構剛剛穩定的 2018 年,安卓耳機芯片的市場發展態勢仍不明晰。
究其原因,主要受制於蘋果專利壟斷(Snoopy 方案),安卓 TWS 耳機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裏,沒能實現雙耳同步傳輸。
安卓 TWS 耳機的音頻先是從手機傳到主耳機,再由主耳機轉發到副耳機,經常出現連接穩定性差、話音延遲較大等問題。
這造成的結果是,安卓 TWS 的使用體驗遠遠比不上 Air pods,如何解決耳機傳輸穩定性,完善使用體驗成為了當時的耳機芯片廠商發展掣肘。
(圖源:網絡)
好在 2019 年,中科藍訊的技術團隊攻克了藍牙傳輸難題,核心產品 AB535X、AB537X 系列芯片陸續成為營收支柱。
尤其是在 2020 年,AB537X 系列芯片改善了耳機的主從機切換及連接速度,提升了使用體驗。 得到市場的正向反饋後,這款芯片迅速充當了中科藍訊的“現金奶牛”。
(數據來源: 招股書 製圖: 36 氪)
招股書顯示,AB535X、AB537X 系列芯片分別在 2019 年、2020 年為中科藍訊帶來了 1.7 億元、4.9 億元的營收。
值得注意的是,2019 年 10 月首次推出的 AB537X 系列芯片,仍然在 2021 年 1-6 月貢獻了 27.73%的收入,這在產品快速更新、迭代週期短的消費電子市場中並不多見。
鎖定 1 元價格帶,以超低價吃下中低端市場紅利雖然中科藍訊解決行業技術難題的時間點確實很早,但是當時完成技術突破的公司並不止一家。
特別是高通、華為、恆玄科技、絡達科技等競對公司,都紛紛推出了自主優化的傳輸方案,不僅縮短了安卓 TWS 耳機的傳輸延時、保證連接穩定,也有效解決了因為中轉模式差異導致的左右耳機耗電量不同。
有了技術突破,大多數芯片廠商都可以提供類似蘋果 TWS 耳機的核心功能,安卓耳機市場得以擺脱困境,“高仿蘋果 TWS 耳機”也有了進一步發展的基礎。
另一方面,經過下游品牌方蘋果對市場的長期教育,用户對 TWS 耳機的接受度已經大大提高。 其功能需求、使用場景已經被大量驗證,但是蘋果耳機的新品價格均高於 1500 元,難以在下沉市場擴散。
頭豹研究院的一份報告就曾對此形象地比喻道,從產品價位段來看,2020 年的 TWS 耳機行業市場呈現“啞鈴型",高端與低端市場出貨量較大,行業頭部企業和主推高性價比產品的企業將會享受行業早期發展紅利。
( 來源: ZOL、廣證恆生、頭豹研究院編輯整理)
所以説,在硝煙瀰漫的 TWS 芯片競爭戰場中,價格低但能用的芯片顯然可以最大程度地吃下中低端新興市場紅利。
中科藍訊瞄準的也是低端市場,其單個芯片銷售價格遠遠低於同行業公司,在 1 元價格帶中無出其右。招 股書顯示,除了珠海傑理,炬芯科技、恆玄科技等企業的單顆無線音頻芯片售價均超過了 3 元。
(圖注: 產品銷售價格包含非 TWS、智能音箱芯片)
有趣的是,與中科藍訊處於同一價格帶的珠海傑理,其創始人王藝輝和中科藍訊的聯合創始人劉助展頗有一段淵源,兩人都是從建榮國際集團離職創業。
只不過,王藝輝和建榮的糾葛之深,已經讓雙方對簿公堂,有過長達 8 年的訴訟之戰。日前,傑理科技開始第三次衝擊 A 股,在創業板通過第一輪問詢。
回到中科藍訊,劉助展和他的技術團隊是如何做到低成本的呢?
在芯片的採購端,晶圓、封裝測試、存儲等常見採購成本,中科藍訊與同行業公司相比並沒有特別顯著的優勢。 核心在於芯片設計的第一步——芯片架構選擇上。
目前,全球超過 90%的移動設備(這其中包括: 智能手機、平板電腦、嵌入式設備)的處理器,都採用了 ARM 架構的處理器。 主流的耳機芯片設計公司也大多使用了 ARM 架構,支付一筆 IP 授權使用費後,來設計生產芯片。
(圖源: 招股書)
但是,中科藍訊走了另一條設計路線,選擇 RISC-V 架構,得以大大降低設計成本。區別於 ARM,RISC-V 是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研發的開源指令集,任何人都可以免費使用,且不禁止商業用途。
不僅如此,使用 RISC-V 設計的芯片延展性相對較好,支持各種應用場景的 SDK, 提供可視化配置界面 , 方便了中科藍訊的客户(也就是白牌廠商)做二次開發。
(圖源: 招股書)
2020 年 4 月,中科藍訊還與阿里平頭哥達成合作,基於 RISC-V 架構的玄鐵系列處理器及 AI 算法共同研發物聯網芯片,用於無線藍牙耳機、藍牙音箱等產品。
這從側面印證了,成立三年的中科藍訊已在新的技術路線上構築了自身優勢。
低成本、延展性好的底層架構為中科藍訊提供了大打價格戰的底氣。 2020 年,TWS 耳機的市場競爭最為激烈之時,其核心產品 AB537X 系列芯片的單顆成本,一度從 1.73 元/顆降價到了 1.24 元/顆,降價幅度達到了 28%。 z
兩年估值躍升至 25 億,未來將面臨品牌市場壁壘不斷攀升的銷售額如同一劑強心針,能夠迅速催熟一家企業,也能得到資本市場的熱捧。
三年時間,中科藍訊 吸引了數 十家機構投資者,甚至還有經營活動的長期合作者。
從股權結構變化來看,中科藍訊曾兩次引入外部資本,估值也隨着銷售額實現了翻倍上漲。
第一次是在2019年12月,中科藍訊籌資 6000 萬元,由蘇州疌泉致芯股權投資合夥企業、中金浦成、上海聚源三家公司認購,而這三家背後分別對應着元禾璞華、中金公司和中芯國際。
其中元禾璞華是 IC領域近年來較為活躍的投資團隊之一,中金公司是中科藍訊此次衝擊科創板的保薦商,中芯國際則是中科藍訊2019 年、2020 年、2021 年 1 月-6 月的第一大供應商,中科藍訊分別向其採購了 3.1 億元、5.8 億元、4.9 億元,佔比達到了 59.31%、70.92%、72.47%。
根據當時的股權比例變化,增資擴股後,中科藍訊的估值達到了10 億元。
(圖源: 招股書)
第二次則是在 2020 年 10 月,中科藍訊引入璞華遠創、南山紅土、紅杉瀚辰、深創投、合肥華芯等 14 家外部投資者,新增出資 2.48 億元。這一輪估值直接躍升至 25 億元。
(部分投資者名單 圖源: 招股書)
如果算上中科藍訊此次IPO 想要募集的15.96 億元,合計吸引19.04 億元。
顯然,機構的估值判斷也基於中科藍訊不斷暴漲的銷售規模。
但問題在於,生長在白牌市場,有超過 90%的收入來源於此,未來中科藍訊還能持續地賺錢嗎?
在 36 氪看來,隨着消費者通過白牌產品對 TWS 技術有了一定認知之後,自然會轉向追求更好的體驗和品牌價值,後者是白牌高仿產品所無法提供的。這一趨勢在中科藍訊與同行業可比公司的毛利率對比上,已有了些許的痕跡。
(數據來源: 招股書 製圖: 36 氪 )
如上圖顯示,2018 年至 2020 年,中科藍訊的毛利率分別為 26.68%、28.53%和 17.13%,遠低於近三年的行業均值 35.71%、35.71、32.60% 。 如果單一對比行業內服務於品牌客户(小米、華為、OPPO 等)的恆玄科技時,這一差距變得尤為明顯,在 2020 年相差了 13.37%。
所以對於中科藍訊而言,如何解決品牌客户開發的問題將是其未來發展關鍵。
可以預見,這條路也將面臨着諸多困難,因為長期服務於白牌客户,中科藍訊的研發投入和成本結構上已經出現了一定的路徑依賴。
比如,在具體研發過程中,中科藍訊的 RISC-V 架構在開發通用型芯片方面,確實擁有着簡潔、拓展性強的優勢,成本也顯著降低,研發費用同樣低於行業均值。
(數據來源: 招股書 製圖: 36 氪 )
但是反過來思考,為什麼定位中高端客羣的芯片公司研發費用率居高不下? 三年平均值都超過了 20%? 這是因為服務知名品牌客户,大多需要一對一的客製化開發,耗費的時間和成本完全不同,這也成了恆玄科技高達320 億元的市值基礎。
經歷了三年的高速增長,剛剛 IPO 過會的中科藍訊顯然還需要再次證明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