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前日一度大漲9%、今日大盤大漲的情況下,厚普股份卻收於11.52元/股,跌幅2.7%。為什麼會出現“別人大漲我獨跌”的局面,可能與厚普股份的一份公告有關。
根據公告,包括前實際控制人江濤在內的2名股東合計減持約920萬股。據此推算,合計套現約1.01億元。
150億項目遭問詢
厚普股份位於成都,是一家以加氣機等天然氣加註設備為主業的公司,2015年6月11日在創業板上市。由於主營業務較為傳統,缺乏市場熱點,加之此前國內資本市場對於氫能源還停留在普及認知階段,厚普股份的股價一直沒有起色。
然而,隨着氫能源的應用有所進展,尤其是碳中和政策提出之後,氫能源成為碳中和框架下重要的炒作熱點。沉寂多年的厚普股份終於等來了機會。
4月20日,厚普股份公告,與成都市新都區政府簽訂投資協議,擬投資150億元建設氫能項目,其中建設氫能裝備產業園計劃投資約100億元,建設厚普國際氫能CBD園區計劃投資約50億元。
這則公告一出,備受熱議,因為單次投資項目高達150億的氫能產業投資規模,即使是能源巨頭中石油、中石化也無法做到。厚普股份市值僅40多億元,如何能完成該項投資?難道是為了“炒地皮”?
與投資額相比,其財務數據更是相去甚遠,2020年僅營收4.78億元,同比下滑11.87%;淨利潤虧損1.68億元,同比下滑905.35%;經營性淨現金流為-3163.8萬元。公司2020年末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僅1.3億元,總資產僅有19.12億元。
如此懸殊的數據,隨即引來了深交所隔夜監管跟進。深交所關注函注意到,厚普股份2020年氫能業務收入佔比卻不足公司營業收入的1%。公司報備的《協議書》已明確項目投資規模及建設內容等細節。
對此,關注函要求公司結合在氫能行業的專利技術儲備、資金情況等,以及投資項目的立項、論證等籌劃過程及風險評估,説明本次投資是否經過科學論證決策。
對此,厚普股份於5月14日回覆稱,該投資協議經審慎、科學的決策,具備初步的可行性。合作尚需各方根據實際情況共同協商後,經公司履行相應審批程序後方可實施。根據其回覆,最確定的是其將在新都區購置土地用於CBD項目也即是商業地產開發。
概念熱之下技術儲備存疑
厚普股份此番緊扣股市概念的決策,要歸功於2020年新變更的實際控制人王季文。
2018年,王季文及其控制的北京星凱籌劃入主厚普股份,而直至2020年11月,方才落定。當時厚普股份公告,江濤擬向王季文及其控制的北京星凱轉讓所持20%股份。交易完成後,王季文成為上市公司實際控制人。
王季文入主後,即確定以“盈利”和“市值”為戰略發展目標。厚普股份隨後成為被市場追捧的氫能概念股,公司股價在今年清明節後,4天內漲幅近50%。
也就是説,公司氫能業務投資還沒見到雛形,但股價已超前體現。
然而,有氫能產業分析師曾表示,氫能成為資本市場的明星概念,不排除相關企業以提高自身股價為目的跟風。氫能產業在資本市場的火熱並不能對氫能未來發展產生關鍵性影響,解決產業固有瓶頸,才是氫能產業發展的關鍵。
國家能源集團北京低碳清潔能源研究院氫能技術開發部經理何廣利曾表示,“推動氫能產業的發展,最關鍵的不是大張旗鼓地宣揚將在哪兒投資建廠,而是應該考慮怎麼把技術做上去,通過技術創新把成本降下來。如果大家只是口號喊得很響,很容易引起政策制定部門的錯覺,從而做出錯誤的研判和決策。”
《國際金融報》記者注意到,4月份舉行的第八屆上交會上,多家日本氫能企業參展並展示其先進的“液化氫”技術。其中有些企業在華已建有液氫工廠,部分企業的設備也將進入中國市場。
對此,記者致函採訪,公司佈局的150億元建設厚普國際氫能產業集羣項目有哪些高科技應用?公司認為與日本同行的差距在哪裏?截至發稿,對方未回覆。
氫能炒作熱需降温
厚普股份只是資本市場蹭氫能源熱點的案例之一。雖然各個公司都以碳中和背景下需要大力發展氫能源為由頭進行各種“新聞層面”的佈局,但實際落地進展卻是“雷聲大,雨點少”。
通過觀察實際發展情況,可以看出氫能發展有超出預期的方面,也有遇到挑戰的方面。
首先,加氫站仍然普遍虧損。根據央視今年初的調查,我國目前投運的70多座加氫站,幾乎都處於虧損狀態。
其次,全國氫燃料汽車銷售不佳,氫能源汽車炒作缺乏有力支撐。根據中汽協數據,2020年,我國燃料電池汽車產銷同比分別下降57.5%和56.8%。
此外,在氫能方面已經有所動作的公司,其氫能板塊盈利前景也未見好轉。主營業務為氫燃料電池的億華通2020年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2252.4萬,同比下降135.24%。今年主推氫能源概念的美錦能源近日公告中指出,擬調劑擔保額度給子公司飛馳汽車,據相關披露,飛馳汽車去年銷售僅324輛。
業內專家認為,雖然各大巨頭如隆基股份開始進軍氫能,但氫氣的儲運技術水平缺失、成本高等現狀短期內很難改善。
目前,氫能的應用仍然存在許多技術瓶頸。在制氫環節,電解水制氫能效大概在62%~82%左右;在氫能利用環節,氫燃料電池的實際系統效率在40%~60%左右;如果考慮到光伏、風電等發電環節,氫能整個生命週期的能量轉換效率低於20%左右。因此,即使新能源制氫(“綠氫”)也存在高能耗、高成本問題。
見習記者:付志學
編輯:王麗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