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證券:上市以來募資過千億,券商一哥為何不斷“補血”?

2022年3月,中信證券完成A股和H股的配股募資,A股配股的募集資金總額為224.0億元,H股配股的募集資金總額為60.4億港元(相當於約49.3億元),進一步夯實公司作為千億規模券商巨頭的資本優勢。

2020年年初,中信證券曾為購買廣州證券100%股權向越秀金控及其全資子公司金控有限定向發行合計809,867,629股,摺合公允價值121.68億元。

在短短兩年間,中信證券完成兩度股權融資,資本規模得以合計擴充約400億元。馬太效應下,大型券商中信證券的業績規模和增速亦不俗,緣何要頻繁股權融資?

作為中信證券的前兩大股東,2020年至2021年,中信有限及其一致行動人和越秀金控及其子公司增持又獲分紅,兩年內,合計獲得現金紅利分別超44億元和18億元。

上市20年股權融資超千億 券商巨頭緣何募資不斷?

2002年和2011年,中信證券先後在A股和H股市場首發上市,在股票公開流通的約20年間,公司合計完成8次股權融資,合計募得資金淨額約1044.28億元。

中信證券:上市以來募資過千億,券商一哥為何不斷“補血”?

圖1:中信證券股權募資歷程

除了進行大規模股權融資直接補充資本金以外,公司還多次發行次級債及永續債來補充淨資本。

截止2021年年末,中信證券的淨資本規模為1075.75億元,較上年度增加216.69億元,主要系報告期間公司公開發行了一期三年期次級債券,發行規模為30億元,並公開發行了三期發行永續次級債券,合計發行規模為108億元。截止2020年,公司通過股權融資合計募集資金淨額約770億元,當期期末,公司淨資本規模為859.06億元,兩者金額較為接近。

當前券商的淨資本等風控指標須根據2016年《證券公司風險控制指標管理辦法》(2016年修訂版)要求編制。數據顯示,近7年來,中信證券的淨資本規模持續居高,除在2017年和2020年略低於國泰君安外,其餘5年公司均處於上市券商首位。

中信證券:上市以來募資過千億,券商一哥為何不斷“補血”?

圖2:中信證券淨資本

在以淨資本為核心的風險監管體系下,券業“馬太效應”日益凸顯,中信證券手握淨資本優勢,業績表現亦較好,緣何仍募資不斷?2021年和2022年一季度,中信證券的歸母淨利潤分別為231億元和52.29億元,以較明顯的規模優勢居於券業首位。

中信證券:上市以來募資過千億,券商一哥為何不斷“補血”?

圖3:2021年和2022年一季度大型券商營收、歸母淨利潤

邊募資邊分紅,維持高派息率

資料顯示,自A股上市以來,中信證券逐年分配現金紅利,2003年至2021年,公司已分配和待分配的現金紅利合計約為666.86億元,對應期間累計歸母淨利潤為1779.68億元,折算此19年間的分紅比例約為37.47%,分紅比例或較高。

中信證券:上市以來募資過千億,券商一哥為何不斷“補血”?

圖4:上市以來中信證券現金分紅金額

2020年3月中信證券完成向越秀金控、金控有限分別發行265,352,996股、544,514,633股代價股份,以獲得原廣州證券100%股權,自此越秀金控及其子公司成為公司第二大股東。截至2022年3月初,公司完成A股和H股配股後,中信股份、中信有限合計持有公司股份比例為18.45%,越秀金控、金控有限、越秀金融國際合計持有公司股份比例為7.47%。

數據顯示,2020年3月末和2021年3月末,中信證券分配現金紅利的股份基數分別為定增後的129.27億股和配股完成後的148.21億股,故而兩年間公司的第一大股東持股比例分別為15.47%和18.45%,而第二大股東的持股比例分別為6.26%和7.83%。計算可得,通過2020年2021年的利潤分配,中信證券的第一大股東中信有限及其一致行動人和第二大股東越秀金控及其子公司分別累計獲得現金分紅超22億元和9億元。

資產減值金額不菲

觀察中信證券的主營業務佈局,公司着意於加碼固定收益、融資融券等資金佔用型業務。而由融資類業務產生的信用風險亦或將成為制約其盈利能力的一大因素。

2022年,中信證券分別確認信用減值損失和資產減值損失8.99億元和26.05億元,損失金額分別在上市券商中位列第四位和第一位。

研究發現,2021年,中信證券信用減值損失的主要來源為融出資金減值損失,為17.88億元,較上年增加10.78億元。數據顯示,2018年至2021年,中信證券逐年增加其融出資金的規模,由此產生的融資融券利息收入亦呈整體增加趨勢,在因此獲益的同時,公司仍需關注風險管理。

中信證券:上市以來募資過千億,券商一哥為何不斷“補血”?

圖5:中信證券融出資金、融資融券利息收入

於2021年12月31日,中信證券集團融出資金業務強制平倉合約終止後客户尚未歸還款項金額為6.37億元,較上年增加3.67億元,如無法獲得足額賠付,公司或蒙受一定損失。

另外,2021年,中信證券發生商譽減值損失20.68億元,其中8.76億元源於2020年公司併購原廣州證券時產生的商譽,在併購完成一年之後就確認大額商譽減值,公司在進行交易標的選取、估值等方面或存在一定問題。

首先,早在併購發生之前,2018年至2019年前三季度,作為標的資產,廣州證券已產生大額虧損,歸母淨利潤分別為-6.21億元和-3.58億元。

中信證券:上市以來募資過千億,券商一哥為何不斷“補血”?

圖6:廣州證券營收、歸母淨利潤

其次,在被中信證券併購之前,廣州證券已經涉及多起案件,或導致潛在損失。其中,中信證券華南起訴安徽盛運環保、西部證券的債券交易糾紛案仍未了結,涉及本金為1億元。2021年12月,中信證券華南就此向最高人民法院提交再審申請。

2021年,中信證券對中信證券華南減資50億元。

本文源自麪包財經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169 字。

轉載請註明: 中信證券:上市以來募資過千億,券商一哥為何不斷“補血”? - 楠木軒